翻譯學教學研究現狀論文

翻譯學教學研究現狀論文

  第1篇:大資料下國內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現狀

  一、生態翻譯學概述

  2004年,清華大學胡庚申教授在《翻譯選擇適應論》一書中正式提出生態翻譯學概念。生態翻譯學是在翻譯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結合達爾文的“進化論”中的“適者生存”思想,與東方哲學思想、生態智慧而來,為翻譯實踐提供新的理論基礎。該理論提出後,引起學界的熱議與研究,同時也有質疑之聲。

  在中國知網中高階搜尋核心期刊,檢索條件為輸入主題“生態”“翻譯”,時間從2013年至2015年共檢索出127篇期刊論文。2013近幾年是生態翻譯學相關的學術研究與研討等學術研究成果最集中的時期。研究學科主要集中在外國語言文字、中國語言文字等學科。研究層次分佈在基礎研究(社會科學)等領域。其中部分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基金的支援。

  二、生態翻譯學的理論研究

  長期以來,國內翻譯界理論發展滯後,在逐漸借鑑西方翻譯思想的過程中,出現了亦步亦趨或西方思想的“追隨者”現象,增強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勢在必行。生態翻譯學作為本土翻譯理論,國內學界逐漸掀起理論研究熱潮。

  胡庚申教授作為生態翻譯學的創始人,孜孜不倦地對理論進行探索。胡(2014)認為生態翻譯學作為新興翻譯理論。與其他翻譯理論相比,生態翻譯學在立論視角、哲學理據、關注焦點等方面有自身的優勢與創新。胡(2014)對宏觀層面上的“譯者中心”和微觀層面上的“譯者責任”進行理論分析。國外學者恩創·哈格斯(2013)介紹了生態翻譯學的國際化研究進展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文章認為生態翻譯學的引入打破了傳統的西方翻譯理論一統翻譯界的局面,促進東西方翻譯理論的交流平臺的構建。

  三、生態翻譯學的具體應用

  生態翻譯學作為跨學科、跨領域的翻譯理論,學者運用“三維轉換”“適應選擇”理論分析譯文的質量。如翟曉麗(2014)、聶韶峰(2014)從三維轉化角度對電影中的譯文進行評析。石春讓&李健(2015)以《快樂王子》的多個漢譯本為範本,從時空兩個維度進行比較研究。

  學者們更加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例如,舒小楊(2014)將生態翻譯學置於翻譯教學環境的背景之中,以幫助翻譯學習者增強翻譯能力。唐祥金(2013)將生態翻譯學的“三維”理論與公示語的翻譯相結合,吳育紅&劉雅峰(2014)注重生態翻譯學與外宣翻譯相結合。田娜(2015)以生態翻譯學為理論支撐,注重研究中國川酒文化的生態翻譯。

  四、生態翻譯學的質疑與釋疑

  任何一種理論或批評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侷限性,尤其在關注面上,都有其重點和盲點,生態翻譯學作為新生理論也不例外。

  陳水平(2014)認為胡提出的“翻譯生態環境是譯者和譯本生存狀態的總體環境”的論述,將翻譯放在翻譯環境的最底端,忽略了翻譯的“跨地域”特點;“譯者中心”,違背了生態倫理;選擇適應論置於中堅,忽視了更為廣闊的翻譯環境。胡庚申教授駁斥陳的論點。胡(2014)認為陳“關聯序列”存在誤讀並對相關的最新進展不瞭解;譯者以生態翻譯學為研究基礎是以文字為支柱,並沒有脫離文字而存在;陳沒有區分翻譯適應選擇論和生態翻譯學的不同,陳的研究還停留在對初期生態翻譯學的研究批評中。

  五、結論

  現今翻譯市場蓬勃發展而譯者魚龍混雜,譯文良莠不齊,低層次譯者產能過剩、高層次譯者數量不足,對譯文的衡量標準尺度不一。以生態翻譯學為理論基礎的譯文它既提升了譯文的可讀性,同時又滿足了大眾對高水平、深層次文化的需求。

  第2篇: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探討

  生態翻譯學主要是以天人合一的生態思想為基礎理論的學科,該學科關注生態翻譯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和制約作用,同時關注翻譯者的中心地位以及其對生態翻譯環境的選擇性。生態翻譯學一方面強調了生態翻譯系統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另一方面還詮釋了翻譯的本質。在這種視角下,翻譯教學要確保生態翻譯系統之間的平衡性,並且注重各個主體之間的整體聯絡性,教師和學生應該不分主次,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從“授”到“受”,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從而形成一個有機和諧的生態翻譯系統,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

  一、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我國很多高校在英語翻譯教學中一直以來都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生學的方法過於單一,並且存在較多的弊端。翻譯課程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不斷練習。無論英語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外貿專業、還是從事導遊和教學工作,只要在文字轉換和語言轉換的過程中,都充當的是一個譯員的身份。在翻譯過程中,他們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從事的翻譯活動主要依靠譯者的主體意識來完成。在不同語言和不同環境當中,擔任著翻譯過程的主體角色,因此,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對於他們的獨特性難以起到很好的培養作用。

  (二)課程設定缺乏特色

  我國翻譯教材的編寫範圍比較寬泛,主要涵蓋了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往往重視學生對各種文體翻譯技巧的練習,導致培育的大多數人才通才並非專才。還有部分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分方向的培養,透過學生未來需要選擇的專業確定他們應該主攻的領域,有教育方向、翻譯方向、商貿方向等,從而開設不同的英語翻譯教學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因為師資力量匱乏甚至是學生學習時間的限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實現。

  (三)教材內容的編寫缺乏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教學的改革,英語翻譯教材的版本逐漸增多,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版本的教材,存在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編寫和使用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從實際出發編寫英語翻譯教材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材都是重翻譯技巧的講解,忽略了翻譯的本質問題。站在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上來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翻譯教材內容的編寫缺乏語境。

  二、生態翻譯學視域下構建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以譯者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

  生態翻譯學是後現代語境下的一種翻譯理論形態,為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對現有教學方法的創新,強調以譯者為核心的理念,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作為獨立的主體,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起到基石的作用。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翻譯工作坊應該將以譯者為中心的核心理念落實到實處,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為學生搭建高強度的翻譯平臺,讓學生參與各種翻譯實踐和討論活動,從而在實踐中增強他們的翻譯能力,感悟翻譯的真諦,為他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翻譯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利用翻譯工作坊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時,應該選擇應用型和資訊性的文字材料為主要的教學材料,同時,使用翻譯教學的語言難度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涉及到的翻譯技巧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一些具有真實性的材料,與翻譯市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表現完整的語境和語意。

  (二)構建有效的翻譯教學模式

  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改革首先應該明確翻譯教學的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個具有特色的教學內容,從而構建一種合理的翻譯教學模式。明確翻譯教學的定位應該綜合考慮翻譯教學生態環境中的各個因子,包括對學校辦學性質的考慮、學校師資隊伍以及軟硬體設施的考慮等。透過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讓學生接受專業化的教育,有利於學生掌握翻譯的技能。高校的英語專業教學還應該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學規律,確定綜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校所在地的教學特色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如果學校所在地的旅遊業比較豐富,可以以此為契機,讓翻譯課程教學向旅遊方向傾斜,從而培養更多的能夠服務於區域經濟翻譯人才。

  (三)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的培養是翻譯教學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必須滿足語言上的審美需求,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譯文和原文的語言美作出適應性選擇。在按照原文的語言進行翻譯時,一方面要保證句子的連貫性和通順,另一方面需要拿捏好詞語的使用狀況,不僅需要將原文中的內容和情感豐富的展現出來,同時還要展現翻譯的藝術之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利用雙語教學的方式實施教學,透過對中外文化的對比和分析,讓學生了解外國的語言環境,從而對兩個語言有更好的駕馭力。

  三、結束語

  基於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思路,在具體的教學內容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設計教學,從語言能力的提升和文化分析能力的提升入手,帶領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領域,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確保他們能夠在尊重語言的基礎上做出更好的翻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