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際應用為導向的農學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論文

關於實際應用為導向的農學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論文

  摘 要:如今我國的農業高等教育還沒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為了改進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對農業技術人才的教育模式,為提高作為一名高等農業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前往梅西大學,對其教學模式和農業專業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觀摩和學習。梅西大學的農學專業是其傳統的優勢學科。該文從我在梅西大學的個人收穫與體會以及對自身教學的反思等方面講述,旨在透過梅西大學農業高等教育與我國農業高等教育的比較,取其可借鑑之處,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提出幾點改進措施。

  關鍵詞:農業高等教育;梅西大學;教育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0-0140-04

  Discussion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oriented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Agronomy

  Lv Zongfu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Abstract:Nowadays,China's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has not yet been combined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as a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I went to Massey University and learned their teaching mode and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bservation and learning.Agronomy in Massey University is its traditional dominant discipline.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my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in Massey University.Through comparing the Massey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a's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its good experiences are taken,and help us to make some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 of teaching work.

  Key words: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Massey University;Educational model;Practice teaching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民族興旺的標記。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業方面人才的培養更是極其重視,所以高等農業院校對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是我國現代農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以最優最佳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為我國培養出寶貴的農業技術人才也是每一位教師所奮鬥的目標。為提高作為一名高等農業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筆者有幸加入這次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的“高等教育教學法出國研修”專案,前往紐西蘭梅西大學,對其農業類課程和教學法等方面進行課堂現場觀察、工作記錄與筆記、教學反思和閱讀日誌等內容的觀摩和學習。

  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成立於1927年,是紐西蘭最大的一所教育和研究學府,紐西蘭的林業、畜牧業都極為發達,其農業也是高度機械化,梅西大學更是以農業科學方面的教學和學術研究聞名。在梅西大學研修的這段時間,我收穫頗豐。

  1 紐西蘭學習收穫

  1.1 學習內容 我們在紐西蘭梅西大學學習了《Pasture and Crop Agronomy》、《Soil Fert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等課程。

  《Pasture and Crop Agronomy》課程是農學、畜牧等專業主修課程,為300水平。必須在修了200水平的相關課程之後才能選擇該課程,300水平也意味著該課程的難度,相當於國內的農學專業的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講述了牧草的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種子處理、牧場管理、牧場草畜供需平衡、經濟效益估算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參與了兩次實驗,分別為甜菜產量估測和牧草生物量估測。

  《Soil Fert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課程是農學等專業選修的課程,為300水平選修課,需要學習了土壤理化性質等相關課程之後選修該課程,總體感覺該課程的難度相當於國內的研究生課程。該課程主要講述了土壤、肥料、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該課程將草的生物量與環境保護並重,詳細分析了一個農場裡從牧場規劃、牧草生長、肥料管理、N、P、K等元素的迴圈利用,對環境的影響,並將所有要素用overseer軟體模擬分析,制定最優牧場管理方案。

  1.2 學習體會 綜合在梅西大學這段時間內的學習和參觀,個人研修的體會如下:

  (1)梅西大學的學生學習態度非常認真。梅西大學學生透過每門課程都非常嚴格。學生必須達到一系列考核的指標,每門課程都有一定比例的透過率,沒有透過的學生要花費大量金錢補修,學生學習壓力自然較大,學習態度更加認真。endprint

  (2)學生學習方式以自學為主。這裡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利用網路自學,每節課上課之前任課老師提前把學習計劃釋出到網路系統(stream系統)裡讓學生先預習,上課時老師講解比較深入。學生提交作業論文等也是網路提交,老師在網上審批。國外擁有先進的誠信檢查軟體,來檢查你是否抄襲、剽竊等學術誠信問題。

  (3)本科課程教學內容深入。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ducate,字首“e”有“出”的意思,意為“引出”或“匯出”,意思就是透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1]。所以梅西大學的教師們的教學理念都是以引導為主。

  梅西大學本科很多教學內容都是透過將很多的文獻報道和任課老師研究內容結合,一門課程的資訊量很大,涉及該領域的幾乎所有相關知識,老師會推薦一些參考書,但上課內容絕不是和我們國內一樣選定一本教材或者按照某一本參考書的內容講下去。如Pasture and Crop Agronomy這門課程有9名任課老師之多,每人介紹自己最擅長的部分,每位老師上課時間不超過兩週,上課形式如同作報告,主要是啟發學生思考,具體知識讓學生自學,完全體現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4)本科課程教學應用型強。如所學習的兩門專業課,都是完全針對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學習。如果生產中不用的技術,課程中也不會介紹,這和國內給學生上課有所不同。我國農業高等教育忽視理論與實踐的完整結合,課程內容過於強調專業性[2],並且國內教學材料上會介紹所有的內容,基本不太考慮實際生產中是否已被淘汰。針對農學專業學生培養,內容廣而不細,與實際生產往往脫節。同時開設很多實驗課,更是加深了學生們對實驗的認識,開設實驗的收效比國內更大。

  (5)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內容。在國內農學學生有些不願學農,一方面是我國農民比較貧窮,學生上大學為了擺脫貧困,不願再學農。而紐西蘭學生則不然,農場主收益相對較高,是一個好職業,很多學生樂意學農。另一方面,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內容十分新穎,課堂上不只是簡單介紹知識,而是系統的講授理論與實踐內容。因為與實際生產直接相關,學生會提出很多實際生產中的問題,老師會逐一解答。

  2 教學反思

  透過這段時間在梅西大學的觀摩與學習,筆者將梅西大學教師的教學法與國內我們教師的教學進行了多次比較,並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反思,意識到了我們教學模式的諸多不足。

  2.1 我國的實踐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內容不夠豐富 紐西蘭每年有3個學期,其中第3個學期是實習學期,每個學生可以自己聯絡與本專業相關的實習地點進行實習,這有利於學生充分實踐。紐西蘭的實習從大一就開始,有利於學生從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將問題帶入課堂,同時提高學習興趣。而國內沒有一個固定實習時間,課程安排的過多,實踐機會太少,而且我們的實踐時間基本集中在暑假和大四下一學期,更多的是學生去找工作,而且並不一定是與專業有關的實踐,對實踐方面並不重視。

  2.2 各專業課程實驗之間、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不夠協調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生產中很多問題單一學科無法解決,而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紐西蘭在這方面做得很值得我們學習。透過學習土壤肥料與環境這門課程,發現很多問題涉及土壤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和地理資訊系統等學科,各專業課程之間需要建立很好的聯絡。另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不夠協調,國內教學往往先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並且國內教學普遍現狀是老師一人講然後安排相關實驗,並且安排的相關實驗並不多。但我們在課堂授課時,沒有從實踐出發,造成學生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去實驗室做實驗時,學生往往不知道與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是課堂上已經講過的內容。在梅西大學,去實驗室做實驗,老師很少再去講解理論知識,這是因為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已經介紹了相關實踐應用。

  2.3 實驗教學內容重複,缺少覆蓋面寬的跨學科實驗 國內教學不同課程安排的實驗有時內容相似,學生做了一些重複實驗,這要求相關課程的老師要協調好實驗內容,避免重複。很多課程在設定實驗的過程中,更多是考慮該實驗的可行性,往往規避一些跨學科的實驗,這其實是錯誤的。梅西大學的實驗設定,充分考慮學生技能的提升,只要是重要的實驗一定會安排。這需要我們任課老師和學院學校充分協調,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開展跨學科的實驗。應建立全校性的實驗平臺,供各學科的學生充分實踐。

  2.4 綜合性實驗安排較少,缺乏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國內實驗過程中,我們更多是介紹實驗步驟,學生直接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並不會認真去了解實驗的原理,因為根本不熟悉相應的內容,並且與實際生產脫節,因此學生缺乏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在梅西大學實驗課之前,老師會把所有的實驗內容提前一天發到學生的郵箱,學生提前預習第二天的實驗內容,實驗課上直接進行實驗,老師只解答學生實驗過程中的疑問,並且有3到4位老師同時負責不同的實驗過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5 校外實習和實踐的機會少,對於理論知識應用瞭解較少 中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教育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出來的下一代不應該是隻待在教室裡為了期末考試而死記理論知識的書呆子,他們更應該具有實際的行動能力,知道如何將理論知識靈活地套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更應該懂得思考,知道如何去創造更好的事物來改進生活。

  農學專業的教育更是如此,農學是一個應用型的專業,這就要求我們作為老師在相關課程上要為學生安排的教育,不能一昧地在課堂上只是對書本上有的知識的講授,還應該是為了實際的農業生產生活進行的相關實踐教育,適當合理的實踐實習也極其重要。要使農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在將來實際的工作生活中真正的使用到在學校時學到的知識,而不是覺得我們的教育毫無意義。但是這種“生活教育”正是我們目前所欠缺的。想要達到這樣的成果除去學生自我需要的靈動能力以外,同時也需要我們老師秉持對學生有現實意義培養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模式。endprint

  相比之下,梅西大學農業類課程對實踐教育就比我們重視多了。例如《Pasture and Crop Agronomy》(牧草和作物農藝學)這門課程上,他們就安排了多次與牧場經營管理相關的實踐任務,包括肥料對牧草生長量的影響和測算方法、儲藏作物產量計算、牧場補飼量的測算、奶牛場的現場體驗等,使學生很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的實際操作中。除此之外梅西大學的第三個學期都是實習學期,紐西蘭的實習從大一就開始,有利於學生從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將問題帶入課堂,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學校十分重視課程知識的實踐,例如我們上的土壤肥料與環境的課程,是針對高年級的應用性課程,在理論課堂上,很多現實的問題貫穿於教師的講授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出很多問題,老師能夠根據理論知識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很多現實問題有深刻的瞭解。這門課程還有一個應用軟體,是專門在實驗課中應用的,這個軟體主要用於肥料管理、分析N、P、K等元素的迴圈利用及對環境的影響,並將所有要素用軟體模擬分析,制定最優牧場管理方案。透過該軟體的應用使學生了解了一個農場的最佳肥料使用方案,分析了不同的農業措施可能對農場收益及給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就幫助學生進一步將課程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綜合考慮農場主可能遇到的全方面的問題。

  實際上,我們對農學學生的培養,完全有條件按照他們的培養內容一樣進行實施教學,比如農業資訊科技這門課程,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也存在理論知識的講授與上機實踐培訓。農業資訊學這門課程的相關專業知識更新快,這要求教師注重基本原理和新技術應用,我們作為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加入很多現實問題,告訴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可以用來解決哪些現實問題,學生在課堂上會產生大量的問題,老師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回答,充分發揮創造性,鼓勵和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分析和總結,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求知、自我發展能力[3],長此以往,學生必將對理論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另外在上機實踐課中,可以通過幾個農場主或農田大戶的實際生產中的經驗和生產中的問題,設定上機實踐的題目,學生分析問題,根據問題學習作物生長模型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作物生長模型解決農業生產中問題,一方面這將幫助學生學會如何使用模型,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農業實際生產有了深刻的印象。

  3 回國開展教學工作的改進措施

  3.1 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堅持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生缺乏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就會導致課堂上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毫無動力和信心,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很有興趣,就會在課堂中學習情緒高漲,在課下積極思考和消化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就能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而且在實際的生活中也能主動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意識。這是梅西大學教師們擅長的教學方式,也是國內教師最為忽視的一點。

  國內農業院校的專業課程的教學普遍還是採用大班上課,以教師為主的“灌輸講授式”教學模式。如今大部分教師都應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方式過於死板,枯燥無趣的講授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難以對上課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學生掌握知識只能靠死記硬背,只是為了應付期末考試,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是改進國內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們在上課時應營造愉悅輕鬆的課堂氛圍,利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使學生敢於發言[4],巧妙地將理論與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使課堂知識不再枯燥乏味,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想聽了,學進的自然也多了。

  3.2 從實踐中尋找問題,在課堂中解決問題,將解決方案回到實踐中去 我們將帶領學生到農場實習,瞭解農場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針對學生們看到的問題,調整課程設計與知識結構,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逐步傳授理論知識,告訴學生所學的內容是為了解決哪些問題。透過這樣的調整,不需要特意設定課堂問題,同學就可以根據農場所見對老師授課內容提出疑問,老師針對這些疑問進行解答。在上實踐課程中,讓學生提出農場種植方案,利用作物生長模型來驗證每一個方案的優缺點,最終讓學生制定一套適合他們自己家鄉的最優種植方案。透過這樣的實踐教學,讓學生以實際問題為學習導向,利用學習的內容解決問題,回到實際問題中去。透過上述過程,學生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就有了很好的認識,對學習課程的作用有了更好的定位,對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有了現實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全方位的人才。

  3.3 提出實際生產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會 在梅西大學很多課堂是學生討論、老師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回國後我將在課前發郵件給每個學生,針對下節討論課內容提出5~8個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透過將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位學生透過查資料主動學習思考他們組的問題,帶著查閱的資料到課堂,課堂上同一小組的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透過討論將問題的答案彙總,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給全班同學解答該組問題,其他同學補充該同學的內容。其他同學進行提問,直至問題解答完畢。以此類推,每個組都如此完成彙報,老師最後針對問題進行補充、答疑,完成課堂討論會。該方法的好處是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能力,同時對老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只要掌控課程節奏,就可以保證學生充分思考和解決很多問題。

  3.4 深化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帶領學生親身參加種糧大戶的生產實踐,而不僅僅侷限於試驗田。試驗田一般精心管理,學生很難發現實際生產中的問題。隨著我國土地流轉,未來農民的種植面積將大幅度擴大,基本在百畝以上,不能再將學生的眼光停留在幾畝田的尺度上,而是要幫助學生提高視野,看看種糧大戶如何管理上千畝農田,且保證盈利。並能讓學生對如何利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幫助種糧大戶提高產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這些方面進行思考。在我校,農學專業的學生有許多是定向委培生,深化實踐課程,可以讓學生畢業後回到工作崗位直接幫助當地的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同樣,這對非定向生的好處也是相同的,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大大地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 結語

  6個月的研修生活,讓筆者能夠深入的瞭解了紐西蘭的教育體制及教學現狀,學到了很多與我們國內不同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梅西大學的課程設定體系,豐富完備的教育資源,人才的高素質培養、先進的教育資訊科技和教學理念,尤其是對實踐教學的重視這些方面都值得我們國內農業類高校借鑑和學習,我們應該學著將梅西大學所代表的西方教學方法與我國的教學方法相同融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其改進成為適應我國教育體制和環境的一種教學模式,這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類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參考資料

  [1]張維憲.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4(3):73-76.

  [2]苟惠天,薛慧文,孫曉林.我國與紐西蘭農業教育的比較與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農林教育版,2016,18(4):11-14.

  [3]刁明,蔣桂英,王江麗.《農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z1).

  [4]李偉林.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農學的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6):39-3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