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新思路論文

探索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新思路論文

  【摘要】影視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其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材選用都應當與音樂院校的聲樂教學有所區別。透過教學實踐發現,以影視歌曲為切入點,改革影視表演專業的聲樂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專業學科之間的聯絡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關鍵詞:影視表演;聲樂教學;影視歌曲

  聲樂課是影視表演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電影表演人才。一直以來,影視表演系的聲樂教學,基本上都是沿用音樂系科聲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一體系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和歌唱能力,增強學生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影視表演專業是以培養優秀的影視演員為目標,就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和音樂素養而言,影視表演專業較之音樂學院還存有不小的差距。另外,相比難度較高的民美歌曲,學生更喜歡通俗淺顯的流行歌曲。這就帶來了聲樂課堂上選歌難、學歌難的問題。再者,與專業音樂系科相比,少了系統全面的音樂基本素質測試。很多學生雖然通過了專業考試,但存在五音不全、嗓音條件差,甚至是聲帶病變等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入學後聲樂課的學習。而學生越是發不出聲,老師就越是強調發聲技能。長此以往,進入了一個重視聲音技能,忽略音樂體驗的怪圈。

  上述問題,給聲樂課堂的順利進行帶來了不小的阻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聲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破除這些阻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了影視表演專業聲樂課堂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釐清思路:破除聲樂課堂上的阻力,不是要全盤否定使用多年的教學體系,而是在這一體系內部,對以往的教材使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革新,使教材使用兼顧學生興趣;教學內容和受教物件相匹配;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都得到充分發揮。經過思考和實踐證明,將演唱影視歌曲納入到聲樂課的教學內容中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聲樂教學和表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在教材選擇上,增加一部分題材積極向上、旋律性較強、難易程度適中的影視歌曲作為教學曲庫。該曲庫經過一個學年的試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對影視歌曲表現出極大的演唱熱情。這是源於學生對影視作品的喜愛。影視歌曲是電影電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影視插曲不僅能起到渲染劇情的作用,成為詮釋鏡頭的手段,甚至能夠以小見大地體現整部影片的宏大構思。當我們觀看電影電視作品時,除了劇中優美的銀幕畫面、動人的故事情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也常常被影片中的歌曲所打動。甚至多年之後,當影片中的經典旋律再次響起時,能將我們重又帶回到影片的情境之中。這種強大的情感共鳴,可以透過影視歌曲這一載體釋放到聲樂課中。如此順理成章地解決了聲樂課堂上 “選歌難、學歌難”的問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們聲樂學習的積極性。

  再者,在教學內容上,發揮影視歌曲的紐帶作用,使聲樂和表演跨學科結合,成為一個系統的'有機整體,服務於學生們的銀幕形象塑造。

  影視表演專業的聲樂學習,是為學生在以後長期的電影表演實踐中能有機地運用聲樂這個手段,塑造好人物形象,加強藝術感染力。影視歌曲相比較其他歌曲型別,其風格特點、人物型別、題材內容都和影片相符合,加上其抒情性見長的特質,在教學中更便於學生投入感情,能夠迅速地使音樂形象和銀幕畫面對接,有利於學生在演唱中做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讓曲中角色粉墨登場,有唱有演,力求使聲樂、表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由此看來,選擇影視歌曲作為教學內容,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聲樂課上“重技能,輕體驗”的局面。對於一些嗓音條件稍差的同學,也可以使其揚長避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並以此選擇更為適合自己的曲風。

  最後,在教學技術手段上,可以將演唱影視歌曲和卡拉ok形式相結合。這一技術手段的實施得益於我院優厚的硬體設施,每間聲樂教室都配備有立體聲音箱、調音臺、話筒等音響裝置。以往的聲樂教學中,學生的演唱是以鋼琴伴奏為主,鋼琴伴奏相比較播放音樂伴奏,即興的成分多,便於老師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學生在節奏、音準等方面的問題。使用音樂伴奏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聽辨前奏、間奏,以及歌曲的調式調性;力求歌曲演唱做到旋律、節拍準確;要求演唱者的情緒表現同音樂伴奏的情緒織體相吻合;要注意話筒的使用恰到好處。

  以上是納入影視歌曲後,給聲樂課堂帶來的三大改變,這些改變開啟了聲樂教學的新思路,初步探索了聲樂教學的新途徑,積累了聲樂教學的新經驗。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還將繼續以影視歌曲為切入點,對聲樂教學做出有利的探索和改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