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在邏輯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PBL在邏輯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摘 要: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愈發顯現,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邏輯學為人們提供有用的邏輯知識及邏輯思維方法。教學中由於邏輯學涵蓋大量抽象概念,因此學生在最初接觸學習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不適應感,甚至有牴觸心理。PBL教學法在邏輯學教學中的運用成為教學方法改革的主流之一。

  關鍵詞: PBL 邏輯學 學習方式

  普遍認為我國邏輯學研究始自20世紀80年代。邏輯學從功能上看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為人們提供有用的邏輯知識及邏輯思維方法。人的思維必須具有嚴謹性和準確性,人們在生活、工作交流中都要講究邏輯,表達思想時不容含糊其辭,更不可以自相矛盾,不然人們就會無所適從,社會生活就會陷於混亂。思想表達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判斷、命題、推理、證明、反駁這些思維活動。

  一般情況下邏輯學課程開設是在大一上學期,由於是初次接觸邏輯學,內容中的概念、內涵、外延、命題、推理等邏輯術語顯得過於抽象,不易於理解,學生對邏輯學的學習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進而產生牴觸學習情緒,從而不能達到學科教學的要求和目的。加之邏輯學課時較少,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增強邏輯學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接受並理解大量邏輯學基本理論知識及當前本學科研究熱點問題,在邏輯學教學中移植應用PBL是教學中的一個大膽嘗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PBL的概念及特點

  (一)PBL的概念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簡稱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1]。美國南依利諾斯大學的霍華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凱爾森(Ann Kelson)博士則認為“PBL既是一種課又是一種學習方式”。

  PBL最早應該是從醫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制訂了一個“三年規劃”。這個全新的三年規劃標誌著PBL的誕生。新的三年規劃產生原因是:該校臨床醫學老師注意到一個重要問題:學生在課堂和考試中的優異表現與他們臨床上笨拙的實際操作之間的關係。學習成績好、考分高並不等於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強。PBL的產生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強調把學習設定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透過學習者的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1983年,Schmidt詳細論證了PBL教學方法的優點,倡議在醫學教育中使用PBL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隨後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醫學教育組織的認可,PBL被專家譽為“一條被廣泛採用的核心思路”。一份調查表明北美130所醫學院校(全美125所大學中的118所、加拿大16所大學中的12所)引入或準備引入PBL教學法的佔調查院校的86.2%,佔北美所有院校的79.4%。

  (二)PBL的特點

  1.學生主動。強調以學生主學習為主,學生必須有對自己學習任務的.責任感,學習者要全身心投入問題中。學生有許多參與課堂的機會。透過對邏輯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交流甚至辯論,不但可以愉快地理解邏輯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在參與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教師適當參與。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具有真實性的任務和問題,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教師適時提出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案例供學生分析,實現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目標。3.鼓勵探究。自主學習中學生學到的知識必須能夠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倡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透過案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或者接近真實的學習情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潛能、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效果。4.小組互動。PBL是一種小組互動式學習模式。對學生而言,能否以積極態度、恰當方式參與小組討論,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為保證小組精幹,教學班級人數不宜過多,以少於30人為佳,教師可將學生分為4個討論組。每一組都有自己的針對某一個邏輯案例的討論主題,在討論中解決問題。

  二、PBL與邏輯學相結合的應用研究

  傳統教學把教學過程看成知識的輸入過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者只需理解和記憶書本上的知識。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在這種“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教師和學生的位置關係是上下關係、教與被教關係、聽與被聽的關係,缺乏平等與尊重。由於中國高校擴招,在校學生人數激增,隨之而來的是高校課程設定安排越來越多,但課時相對減少,如何利用較少課時講精講透學科內容,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科內容,教改勢在必行,PBL教學法值得一試。

  PBL教學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與假設,並要求其收集與自己的問題與假設相關的資料論證自己所做的假設是否成立,然後進行總結等[2]。

  在整個邏輯學PBL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是中心,學生基於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內容自主學習,有同樣興趣的同學組成討論小組,自行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相互教育、共同進步。如學生對周延、三段論規則等問題進行討論,以解決問題。

  PBL在邏輯學教學中的應用步驟:

  1.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設計邏輯問題,“以邏輯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以問題為中心”是該教學模式的第一大特點。為此,邏輯學教學中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及教學大綱要求重新整合教材,科學設計問題,包括典型邏輯問題的準備。問題設計可根據以下三點進行:①教師潛移默化地誘導學生思維;②引導學生提出有梯度的邏輯問題。學生針對具體的、不易理解、內涵模糊的邏輯學概念或推理案例提出問題;③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隨後進行獨立資料收集、自學、研究等工作,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錯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辨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分成不同的邏輯小組。小組互動是PBL的核心。①按邏輯問題相近程度分組:5~7名學生為一組進行邏輯問題小組討論,指定一名學生為組長。旨在培養學生彼此協調合作能力。②學生的自學階段:把設計的邏輯問題分給組內學生,指導學生閱讀問題並獨立思考,開展積極思維。③學生合作討論階段:針對邏輯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組內學生根據所給邏輯問題提出假設性答案,相關知識資訊可以翻閱教材、查閱文獻,或透過網路搜尋,也可找相關學科教師請教獲得。旨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小組討論結果總結:經過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每組學生最終總結歸納得出邏輯結論。⑤邏輯老師的積極評價:每組提交討論結果,每一位學生提交相應邏輯問題分析及相關知識檢索結果,教師對討論結果及學生報告進行評價,主要從邏輯資料的獲得、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查詢資料、陳述及相關知識的合理涉及等方面進行。⑥最後的共享:教師針對學生回答問題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統講解該邏輯問題的相關知識,大家共同分享資料與討論結果。

  三、結語

  PBL教學法有著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學習方法對受教育者的重要程度,同時,高等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受教育者自學意識的樹立,PBL教學法注重從具體問題細節著手,著眼於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將PBL教學方法有機應用於高校邏輯學教學中,能較好地實現從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從重媒體應用的教學模式向重教學設計的教學模式轉變,從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培養的三大轉變。

  當然,一個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學校相關部門協作,改革需要納入學校建設規劃,從師資、資金、場地、時間、制度等多方面獲得保障,學校在教學質量評測方面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只從教學方法評測教學效果,而應著重評測教學實際效果。總之,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積極參與進來,PBL教學方法改革才能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Zeitz HJ.Problem based learning:development of a new strategy for effectiv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Allergy Asthma Proc,1999,20(5):317-321.

  [2]黃素群,李力燕,林雪靜.關於PBL教學法與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術學雜誌,2009,18(2):13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