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專業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論文

工商專業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論文

  1高職院校工商專業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中得到了有力推行,“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正逐步弱化,“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越來越被院校所認同。有別於其他專業,工商專業創業教育不能僅僅強調創業素質和創業情感的培養,它應當體現出更強的專業性質,因此,工商專業若將創業教育等同於一般通識課,其內涵則明顯不足,此外,工商專業若傾向於將“創業教育”納入到專業課體系,在教學模式上將創業教育參照其他工商類課程實施教學,其做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短板和缺陷。筆者透過收集相關資料後發現,高職工商專業的創業教育目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1創業教材理念偏位

  部分高職工商專業創業教材僅定位於“創業理論+管理學理論”,將兩者做簡單拼湊,這將產生教材理念的偏位問題,導致許多教材無法逾越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鴻溝,為了彌補這個鴻溝,教材透過攝入大量的創業案例描述創業事實,但這些案例又習慣性收錄名人、大家的創業歷程等,以至於學生較少能接觸自己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環境中的創業故事,容易滋生“可望不可及”的心態,反而消磨了創業信心。

  1.2創業課程設定簡單

  價值教育是一種基於情感的導向性教育,對學生而言,要對創業價值產生認可則必須透過一定時段的發掘後方可形成,同時學生也無法透過短期培訓式的“專業理論課+實訓課”培養就能完全掌握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規律。因此,創業課程必然是一個長期課程體系,若仿照工商其他專業類課程形式,寄希望開設一門短期課程就讓學生產生較強的創業動機並順利付諸於實踐,則缺乏現實意義。

  1.3創業師資結構失衡

  目前工商專業中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主要由三類人員構成,分為:學院型、管理型和社會型[3]。學院型教師一般擔任專任教師,學術功底紮實,專業理論深厚,但大部分沒有創業經歷,缺乏社會實踐;管理型教師在學校行政機關中任職(如:學團部門等),負責組織策劃創業活動,但這類活動更多偏向於通識教育,對於工商類專業知識的應用缺乏深度;社會型教師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卻難以將教學規律與其經驗相互融通。

  1.4創業平臺欠缺

  除了常規的教學平臺,創業教育平臺還包括:創業研究中心、創業基金會、兼職交流平臺、創業孵化器等,工商專業缺乏對以上平臺的塑造,原因可能有:重視程度不夠、組織保障和管理機制未健全、經費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缺乏合適師資,等等。這些短板嚴重的侷限了創業平臺的建設,稀釋了創業教育的實質功能。

  2高職院校工商專業創業教育核心理念的辨析

  工商專業創業教育必須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即是否創業與如何創業[4]。“是否創業”體現在創業價值教育之中,“如何創業”則須依靠基於專業知識的創業實踐活動。因此,本文認為工商專業的創業教育的開展應當側重於三個方面的內容,該三方面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是由易及難,由淺及深的過程,須貫穿於工商專業創業教育的始終:

  2.1創業價值教育

  創業價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摒棄“鐵飯碗”的思想,培養創業情感,形成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觀,以及透過市場競爭達成人生目標的信念和決心。在教學中,須強調創業者思維和企業家精神,而這種理念的形成又往往須要依託於耳濡目染的事實和實踐中帶來的愉悅感。

  2.2創業事實教育

  一方面,創業理論和方法是脫穎於創業現實中的規律,本質上是一種事實,另一方面,創業事實還包括現實中客觀發生的創業案例、故事等,因此在創業事實教育中既要重視對基本創業規律的掌握,又要強調將其融合於現實世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為主旨,因此在創業事實教育中的“事實”應貼近當地的經濟環境、產業環境、政策環境、人文環境等。

  2.3創業實踐教育

  創業實踐教育是創業教育的高階階段,重點培養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實戰經驗”,在實踐教育中,側重創業專案的實用性和創業成果的市場化,倡導學生將已有的工商專業知識、技能與創業規律相互融合。

  3高職院校工商專業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首先,須明確創業教育的特徵和定位,本文認為對工商專業而言,創業教育既非通識教育,也非完全的專業教育,而是既兼具兩者特徵,又與兩者形成互補關係的一種教育體系。創業教育中所涉及的社會、經濟、文化、法律等內容與通識教育具有明顯的一致性,而戰略構想、團隊管理、技術產品與服務創新、市場分析、營銷策略、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等內容可作為專業教育的加深與擴充。本文提出的創業教育體系,超出一般的課堂教育範疇,它立足於系統工程的高度,靶向於核心理念中的各方面有重點的實施培養。以下從教材、課程、師資和平臺載體四個維度闡述建高職院校工商專業創業教育體系:

  3.1基於教材的維度

  一是改變傳統的單一教科書模式,推行立體化教材,建立創業資源庫,包括:講義、電子文件、試題庫、網路課程及多媒體課件等,注重對當地典型創業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二是教材中引入專案化教學理念,強調實際操作,圍繞“解決什麼”、“如何解決”設定專案任務,包括:政策導向、機會辨析、企業創辦、市場調研、產品構想、渠道建立、展會促銷、資本運作等;三是結合地方發展需求,教材可分行業設計內容。如:結合地方特色,編寫面向典型行業、重點行業的創業教材;四是探索教材編寫的多方參與機制和動態更新機制。邀請企業家擔任教材顧問或直接參與編寫,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本地創業事實的調研和收集工作,以講義為例:可向本屆學生布置地方創業資料、案例的收集任務,以備下屆學生參考學習。

  3.2基於課程的維度

  一是工商專業應將短期的培訓模式演變為長期的課程體系,並將創新思維、創業素質、創業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始終;二是將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有機整合,增加專業教育中的創業內涵,如:在人力資源課程中適量納入人力資源外包企業的運營方式、盈利模式等;三是推行“參與式課堂”,結合創業平臺,以學生參與為基本理念設定創業專案和教學任務,重引導、輕灌輸,強化創業課程體系的趣味性、愉悅度;四是將課程對外開放,如:邀請有創業經驗的畢業生、地方創業名人、產業精英等參與創業教育,或由教師建立“網路社群”聚集校外創業資源,鼓勵學生與創業群落開展線上交流,撰寫心得等;五是積極開設“第二課堂”,開展創業計劃大賽、沙盤模擬大賽、工商模擬市場、創新方案評選、大學生社團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3.3基於師資的維度

  一是培養雙師型在校教師團隊,在校企合作平臺上,定期安排教師赴地方重點企業學習實踐,轉變純學者型師資;二是在相關政策框架內,允許在校教師在相關企業兼職、掛職,參與專案合作,促進成果轉化,或以獨資、技術(資金)入股參股等方式在崗離崗創業,塑造“企業家型學者”;三是在校企合作平臺上,透過協議、合同等方式引入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管理經驗的企業家型兼職教師,倡導企業家與在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計劃,如:斯坦福大學的創業課須由校內教授和校外精英同時承擔,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做到了高度的師資融合;四是建立創業導師制度。學生自由選擇創業導師,導師對優秀的創業專案實施跟蹤。

  3.4基於平臺的維度

  一是創業平臺應整合校內其他相關專業資源分工合作,其中工商專業可主導複雜技術或產品開發之外的其他功能模組;二是根據市場需求篩選平臺專案,推進平臺成果市場化,建立合理的平臺利益分享機制;三是建設多功能的創業支撐平臺。在決策方面,成立創業研究中心,宏觀上為創業教育提供組織保障,統籌創業教育工作,科學的制定平臺運作制度和流程,調配多方資源;在資金方面,搭建創業融資平臺,透過設立創業基金,對接政府政策性扶持資金,和吸引企業贊助、風險資金,多方面擴充套件籌資渠道;在資源儲備和擴散方面,建立諮詢平臺,資源平臺,收集重要的創業材料和資訊(如:從網際網路、行業雲中獲得資源),針對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提供諮詢與幫助;在專案實操和展示方面,構建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電商創業基地、創業成果展覽、推廣平臺等。該體系中,每一個維度都包含一個子體系,其中,課程維度是創業教育體系的核心,透過有效執行課程維度力求將教材、師資、平臺維度進行整合。

  4結語

  對高職工商專業而言,創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業認知和情感,是傳導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也是對相關專業課程的鞏固和強化,因此,它應當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而非一門單獨的通識課或專業課。本文認為,高職工商專業創業教育應當立足於創業價值教育、事實教育和實踐教育三個方面,並從教材、課程、師資、平臺四個維度構建較為全面的創業教育體系,其中,課程體系作為核心紐帶,連線了教材、師資、平臺等必備資源。該體系的實施須貫穿工商專業學習的全階段,體現出系統工程的思想:認知與實踐層面的統一、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的結合、課程維度與教材等維度的整合、工商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合作、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嫁接、實體平臺與網路平臺的互補,等等。

  參考文獻:

  [1]錢晨,李梅.“三項融匯”建立高職教育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8),18-22.

  [2]趙瓊.高職創業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9(6),96-97

  [3]楊曉慧.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知識結構與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73-78.

  [4]韋志江.大學生創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