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理念下的詩化小說教學運用論文

創新教育理念下的詩化小說教學運用論文

  一、在氛圍中生情境

  為了感悟意境,有時根據文章情境需要營造特定的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進行情境浮想,從而領悟文章主題,感受作品人物內心情感。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有低沉舒緩、跌宕起伏的變化。詩化小說中的情景往往隨情節跌宕而起伏,利用小說與音樂這種類似的過程聯絡,在教學中把複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儘可能地將小說中的“言外之意”在相似聽覺的旋律中得到延伸、擴充套件,有利於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把握人物心理的細微變化。例如我們在學習沈從文的《邊城》時,結尾處寫到祖父說“新嫁娘年紀還只有十五歲”時,“翠翠明白祖父這句話的意思所在,不作理會,靜靜地把船拉動起來。到了家邊,翠翠跑回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管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翠翠真的是在看雲嗎?不是,她的心思已隨著《娘送女》樂聲飛得很遠很遠了。這一段精彩的描寫,只用幾個行為動作的詞,便刻畫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山村少女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虛實相生,作者在這裡創造一種類似寫意畫飽含浪漫、靜穆而又縈繞幾絲惆悵的意境,給人一種詩一般的回味和審美感受。在教師朗讀這樣一段寧靜、充滿遐想的語言時配上一支悠揚的曲子,如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讓學生閉上眼睛融入角色,冥思聯想,體會翠翠那遠在前方又近在咫尺的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畫面,頓時,一個情竇初開的山村少女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在學生的腦海裡萬種呈現,虛實相生。學生學習興趣得到調動,文學審美能力得到鍛鍊,浮躁的心漸漸沉浸,人文素養在音樂浮想中得到提升。

  二、在活動中培養興趣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這個主人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採用互動性強的先進教學手段,從而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願望,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主學習的情感。根據職業中學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詩化小說中一些場景或人物的一些對話情景變成表演課、實踐課。以《城南舊事》第三幅畫面為例,宋媽對孩子的思念始終沒有正面表現,我們只能根據她哼唱歌謠去體會她的內心感受。於是我們把這一場景融入學生的表演,分角色扮演,在哼唱歌謠時,她的音量、聲調甚至音質,演員們(同學們)都仔細揣摩。表演過程中鼓勵並肯定表演中具有獨創性的東西,在一切調整到最佳效果時,在畫面中反覆出現的歌謠和那種哄孩子的寧靜氛圍中隱藏一種不安的情緒,在情景中虛實相生、自然生髮。同學們會在這種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中,在情景交融中體會其中蘊涵著對孩子無限思念和心中淡淡的哀傷。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增強對詩化小說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對語言的表達和詮釋能力。

  三、在比較閱讀中突出效率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把有比較點的不同課文加以比較,看清這些作品在內容或形式上的相同點或相異點,便於理解記憶,同時培養了他們思維、想象和知識遷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學鑑賞水平,事半功倍。例如在教授孫犁的《荷花澱》時,我們在欣賞小說景物描寫的優美的文字時,可以思考小說的環境和詩的意境有沒有相同的意象這個問題。因此我們把《詩經》裡的《關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以及瓊瑤的《在水一方》這些詩放在一起比較閱讀欣賞(配樂朗誦),同學們發現一些共同的意象:有女人,如窈窕淑女,夕陽中的新娘,有位佳人,以及水生嫂;有水,如,在河之洲,河就是水,康河的柔波里,荷花澱的.水面,在水一方的水;有柔軟的水草,如荷花荷葉,參差荇菜,軟泥上的輕荇,綠草蒼蒼。女人具有溫柔的特點,水的特點是柔美,水草在水裡,在風中飄逸。這些意象能激起人們心中的柔情,讓人覺得優美、舒適。這些以“柔”為特徵的意象構成了優美的意境,正與《荷花澱》中水生嫂為代表的女主人公在戰爭烽火中溫柔勤勞、不屈不撓的柔韌美統一,這也是《荷花澱》作為抗戰題材小說與眾不同之所在。

  四、由“模式化”轉向“隨機化”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說:“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運用一種教學方法也是這樣,既不可不似,又不可太似,更不能程式化,總用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去套複雜多變的教學活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服務的。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體系,運用的教學方法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學任務,也可能採用不同的方法。在詩化小說的教學中,隨機化就是綜合運用以上四種方法,引導學生去感悟詩化小說。在讀寫結合中循循善誘,在音樂營造的氛圍中領悟虛實相生的心境,在互動活潑的活動中感悟主人公的情感,在比較閱讀中收穫效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