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口譯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

英漢口譯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

  摘要:傳統口譯教學模式拘泥於錄音、筆記、口譯和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相對有所欠缺。而基於互動教學理念,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教學的英漢口譯互動式教學模式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側重模擬口譯現場,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促進學生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及對於真實口譯實踐場景的適應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網路教學;互動式教學;英漢口譯教學;譯員能力

  1導論

  傳統的英語專業本科口譯課堂教學大都以教師為中心,基本上都是採用錄音、筆記、口譯和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DingChao,2014:2466),使得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與技能的狀態。同時,這種傳統的口譯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培訓。但是,口譯的本質是溝通,即職業翻譯本質上是專業的溝通行為,既要遵守職業規範,也要遵守溝通規範(DanielGile,2011:22),如果本科口譯教學只培訓口譯技巧,而不給學生樹立溝通意識,那麼學生就難以適應真實的口譯實踐。正如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ClaudiaAngelelli教授在2012年“第九屆全國口譯大會暨國際研討會”提出的,口譯教育應該有6個構成要素,即資訊處理、人際互動、語言知識、職業技能和素養、特定的環境與場合、社會文化(劉和平,2012)。換句話說,學生的人際互動、職業技能和素養也應該在口譯課堂得到培養。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基於建構理論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知識建構的自我完善和更新。Zakrzewska,Fry和Larkin(2003)則發現,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習者溝通能力。網路教學則是透過利用計算機裝置和網際網路技術來完成教學。它覆蓋面廣,教學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從口譯教學角度來看,網路資源的共享可以展示真實的場景,使學生主動參與並進行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式活動,透過完成任務掌握並運用口譯技巧(王靜,2010:35)。這有利於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譯員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並可以藉此提高學生口譯興趣,打好口譯基礎,透過真實場景的模擬進一步加深對口譯職業的理解。

  2可行性分析

  筆者曾於2014年7月設計了一份題為《浙江外國語學院英文學院學生對交替口譯認知的問卷調查》的問卷,並於2014年9月初第一堂英漢口譯課上發放給英文學院英語專業(翻譯方向)2012級5(24人)、6(23人)、7班(21人)的學生,並回收有效問卷68份。在將資料統計、分析完畢後得出以下結論。1.83%的學生表示課後不會向老師提問,更不會主動反饋學習情況;2.73.53%的學生表示沒太掌握短時記憶技能,69.12%的學生認為自己沒太掌握筆記技能;3.57名學生(共68名)平均每天電腦上網超過3小時,但多達40人平均每天上網時點選英文站的次數小於3次;4.三個班級專四平均成績相當,且在各個問題的回答上也表現基本持平。以上調查問卷的結果說明,這三個班級的學生雖有一定的口譯基礎,但在學習的自主性、對口譯學習的本質認知等方面較為欠缺,對於口譯技能等學習還相對薄弱。尤其是他們雖然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上網,卻並未充分利用網路來進行口譯學習。這說明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來進行自主口譯學習是可行且必要的。

  3模式應用研究

  3.1教學目標

  此次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強口譯現場感。此過程的設計旨在加強師生互動,促進生生互助,加強交流和溝通,最終提高學生口譯學習的興趣,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

  3.2教學設計

  首先,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基礎的口譯技巧,為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練習佈置任務,提供材料,明確要求,在任務進行中指導、觀察、協助和監控活動的進展,並對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評估。學生的角色定位:學生是課前準備的具體執行者,是課後練習的主動設計者和參與者,在活動中佔主體地位。其次,課程教學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後練習與反饋過程,且每個過程均採用團隊合作形式。教師要求各小組充分利用網路平臺進行課前準備,並在課堂展示譯前準備資料,同時就展示過程和口譯過程進行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課後學生可以透過網路社群交流口譯學習心得,提交作業,對自我表現進行反思總結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口譯專業能力;最後,在本課程結束後再次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檢驗課堂改革的有效性。

  3.3教學實踐

  1)問卷調查:結合中國英語專業本科口譯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口譯學習的認識、目前的口譯學習所遇到的問題、對網路資源的利用情況、同伴互助和自主學習等情況。2)課程實施過程:根據前測問卷的調查結果對課程進行設計,將網路資源與口譯教學相結合,並按照“課前互動準備、課堂互動教學和課後互動反饋三個步驟來實施課程改革計劃。①課前互動準備:按照口譯話題分類,將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節課都要求一組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詢相關資料和平行文字,做相關專題的準備,包括詞彙表、口譯實錄、背景資料等,整合專業術語詞彙。②課堂互動教學:組內學生分工,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如背景和詞彙介紹人、現場發言人、現場譯員、記者、評委等,同時,透過隨機抽取其他學生口譯的方式,讓餘下的學生也充分參與口譯現場,充分鍛鍊和加強演講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並透過生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口譯的評判標準,以便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口譯學習。③課後互動反饋:開設網路論壇,學生向教師反饋學習情況,同學間分享知識技巧、介紹心得體會、轉載優秀的文章或網路連結等。教師建立QQ、微信群或透過郵件互動等形式,佈置課後練習任務,要求學生自己尋找相關材料自主練習,並將自己或同伴的練習錄音,轉載成文字,定期對自己或同伴的口譯練習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上傳至共享空間,以供大家借鑑,形成互幫互助、團隊合作和資源共享的良好學習氛圍。

  4結語

  從訪談反饋結果及學生的課堂與期末表現來看,本次課堂改革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84%的學生認為口譯學習興趣提高了(42%的學生表示希望去參加上海中高階口譯考試和人事部三級口譯考試);65%的學生認為自己公眾演講能力有了提高、73%的學生認為在模擬會議中鍛鍊了與各方的溝通協調能力;74%的學生認為自己口譯技巧有所提高;99%的學生認為自己利用網際網路促進口譯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從評教分數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認可教學理念:三個班級評教分數均為96分以上。但是,在課堂實施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口譯話題難度、作業難度需要適當調整。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利用時間,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刻苦學習的積極性,選取何種口譯教材或練習材料等仍然需要探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