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管理學案例教學觀念分析論文

高職教育管理學案例教學觀念分析論文

  摘要: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已經成了當下中國高等教育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主要方法。然而對於高職教育,我們除了沿用這種方法以外,還需要樹立不同的案例教學觀,以此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案例教學法的課堂效率。本文從案例學法的歷程出發,深入探討屬於我國高職教育管理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觀,並在新觀念下對高職教育中的案例編寫作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觀念探討

  一、案例教學法的歷程

  “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softeaching)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原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然而真正將案例教學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論來研究,並大量用於教學實踐的是哈佛大學商學院。1908年哈佛商學院正式成立,1919年正式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商學教育,1921年科波蘭德博士(MalvinT.Copeland)撰寫並集結出版了商學院的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在長達一百餘年的MBA教育中,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對世界各國的管理學教育理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推動。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教育制度引用了前蘇聯的教學模式,又受之中國傳統教育方法與理念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套“應試教育”體制。1979年我國工商行政代表團出訪美國,將當時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中國,案例教學法從此在中國高等教育界生根發芽。經過35年的發展,案例教學已經運用到管理學、法學、經濟學、中醫學等眾多領域。雖然案例教學法在中國國內起步較晚,但是三十餘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然可改進,需要推陳出新的地方也很多。國內外對案例教學的定義層出不窮,其表述方式也各有差異,但無論如何定義案例教學,它最終的目的都是“透過(對案例的)討論掌握理論,總結管理的一般規律,重在培養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問題隨之而來了,大學教育所培養的目標不一,學生的基礎各異,如何在案例教學中體現因材施教呢?換而言之,不同層次的大專院校所使用的案例教學觀就應該有差別,這種“差別”是為了讓學生在適合自身基礎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管理學理論知識。高職教育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教育發展規劃中的重點,它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例如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論知識不繫統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管理學科的老師所使用的案例教學法就應該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就需要樹立嶄新的,適合高職教育管理學科特點的案例教學觀。

  二、樹立高職教育案例教學觀

  筆者曾在《科教文匯》2015年第10期下旬刊上發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現狀研究》一文。此文從“案例教學法的內涵”,“案例教學法的本質特徵”,“案例教學法主要培養學生何種能力”,“我國高職教育中案例教學的實施現狀”等四個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論述。發現現有的高職教育理念已經形成了固態,管理學科中的案例教學在固態的教育形式下也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構架,要進行徹底的`修正和改變還任重而道遠,例如轉變對待案例教學的態度,促進學生參與的狀態,完善基礎設施等等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腳踏實地,按步奏計劃整改才是務實之舉。筆者認為,高職教育中案例教學的當務之急就是促進案例的編寫和對案例教學觀念的理清。在這兩項之中理清並樹立高職教育案例教學的觀念又是重中之重。什麼是案例教學觀?高職教育應該樹立什麼樣的案例教學觀?所謂案例教學觀,就是你想透過案例教學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當下中西方共同的案例教學觀就是透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決策、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一實用性方向是無可異議的,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案例本身的侷限性問題。案例雖然是真實事件的反映,但與實際情景任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它是特定時間特定情況下的實時記錄,就算這個案例本身被我們分析清楚了,然而同樣的問題又將在什麼時間發生呢?換句話說,一件事情的重複出現其機率是比較小的,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案例自身的實用性大大減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仔細考慮,我們想透過案例分析找到什麼,得到什麼?換而言之,我們需要的,屬於高職教育的案例教學觀是什麼?筆者認為,絕對不只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要讓學生在案例分析討論中,總結中國人的人性特徵,只有把握住這點,才能夠真正實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至此我們就可以樹立一個高職教育案例教學觀了: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透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得出管理的一般原理與方法,並且總結歸納案例中所述事件的文化背景與當事人群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特徵,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觀念中瞭解文化背景總結人性特徵尤為重要。因為管理的方法、理念是千變萬化的,管理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事件背後的文化依託以及這種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人性特徵。孔子曾說“智者知人”,能深入地瞭解人,懂得人,其管理也就會因此而順利。將梳理文化背景以及總結人性特徵作為案例教學法的一項任務,是為學生在以後工作中實施管理以不變應萬變的理性選擇。

  三、新觀念下的案例編寫建議

  有了上述案例教學觀,再來編寫案例就有的放矢了。此時我們會非常明確,案例編寫不僅僅是要求針對性、時效性、典型性等問題,還要看能不能體現中國文化特徵以及中國人性。這裡有一條捷徑可走,那就是從中國人文名著中選取片段編寫案例。案例教學法其實在我國古已有之,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在傳道授業之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故事,例如我們今天還常說的“塞翁失馬”“暗度陳倉”等成語都是曾經被使用過的教學案例。從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已然成了中國傳承文化與思想的重要渠道。像《論語》、《莊子》、《春秋》、《戰國策》、《史記》等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案例庫。雖然我國的古聖先賢們並沒有把這套教學理念總結歸納命名為“案例教學法”,然而以真實、生動、可聽的故事作為例子解析事理並吸納經驗,其本質思想已和西方的案例教學法並無二致了。為什麼從人文名著中選取案例是一條捷徑呢?它有兩個方面的好處:第一,人文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承載著華夏文化的精神特質,這對學生了解固有文化背景鋪墊了道路。

  第二,人文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傳世之作,是其中有一批栩栩如生的藝術人物,這些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虛構的人物身上卻有著中國人的思維特點與人性特點,這為總結案例背後的人性特徵提供了捷徑,為了解中國人的“存在樣態”提供了詳案。在樹立了新的案例教學觀之後,有一點也需要正視和麵對,任何學術理念,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點與劣勢,優點需要發揚與利用,劣勢需要遮蔽和化解。例如我們討論的案例教學法,西方的理念是重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歸納管理的一般方法上,它是以案例的真實性為前提。我們樹立的案例教學觀念是以突出人性與固有文化背景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為出發點。它是建立在虛擬的環境中。兩種案例教學法之間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強弱之別,主要看使用的物件能不能接納,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特定的文化氛圍裡選取哪一種更為合適。

  參考文獻:

  [1]馬經義.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現狀研究[J].科教文匯,2015(10)下旬刊.

  [2]姚麗娜.管理學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