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建構主義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摘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導向,進行管理學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校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探索建構主義導向教學方法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管理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管理學是高校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教師透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瞭解管理學原理普遍適用於各類不同組織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職能及其內在聯絡,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專業基礎。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並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經驗和技能,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體系意義建構的目的。傳統教育論下,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呈現方式,培養出的被動接受型學生不再符合社會發展對能力、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內涵

  構主義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柯爾伯格、斯騰伯格和卡茨、維果斯基等學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變“教師中心”說為“學生中心”說,提倡學生以協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實現既學習知識點,又培養起分析、溝通、協作、創新等綜合能力。強調由學生自身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教師為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內化提供組織、指導和幫助。教學成為一種不斷培養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運用以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品質的過程。建構主義為進行傳統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及實踐支撐。

  三、建構主義導向下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索

  第一,團隊式“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均以團隊方式進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構主義學習設計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分組、如何幫助學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嘗試讓學生在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時,將其分成若干學習團隊,採取多種可行性、操作性強的協作方式,將單獨學習個體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以8-10人為一組,明確每個成員在團隊管理中的分工、任務,制定團隊規則和制度,確保團隊學習、討論、協作過程有序開展。引導一個成員主動參與解釋知識、建構知識;引導學習團隊完成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六個環節:觀察、體驗情境、自主提出問題、為自己新舊知識結合搭建橋樑、組織協作、展示學習成果、反思過程,以展示階段性學習成果來對學生思維能力、知識建構能力進行檢驗。因此,學習團隊不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平臺,更是一個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來建構或認識管理學知識,並據此基礎,主動對新知識、新資訊協作學習,最終形成自己知識結構體系的平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團隊合作、溝通交流、協調平衡的.能力。對教師團隊式“教”授的設想:考慮不同教師在《管理學》各章知識的專業所長,以3-4人組成教學團隊,進行團隊教學,以團隊專業化分工教學彌補單一教師難以面面俱到的不足。錄製團隊管理學教學慕課,將慕課平臺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第二,情景模擬教學。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教師需在課前設計出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符合的情境劇,劇情只限於背景、角色、面臨的問題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結論,課堂上讓學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過程,面對情境難題,在模擬模擬中積極挖掘所儲備的經驗、知識,在情景體驗中獨立探究、協作溝通,培養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脫離學習只為應試的陳舊方式。如在“決策”這一章的教學中,我採集了一個“野外求生”的模擬情景,要求讓學生們以團隊為單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餘種工具,在規定時間內,先由個人獨立思考,進行“個體決策”制定求生方案,並依次根據自己對各種工具發揮作用大小的認識進行排序編號;然後再以團隊為單位相互溝通、交流、討論,得出求生的“群體決策”,依據群體達成的共識再對各種工具發揮作用大小的認識進行排序編號。這一情景模擬設計的目的並非考察學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個人、團隊的決策能力以及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等。個人、團隊兩組編號總和後的差值大小表示個人對團隊決策影響力的大小,以此說明個人溝通能力的強弱,差值大則表示個人溝通能力弱;反之則溝通能力強。最後丟擲專家對求生工具的排序編號作檢驗決策正確性的參考,個人編號之和、團隊編號之和分別計算與專家編號之和的差值,說明個人或團隊決策正確性的大小,差值大則決策正確性低,反之則正確性高。透過場景模擬教學,學生們感嘆親身體驗才深刻理解了“決策者知識的有限性決定了對資訊利用能力的有限”、“決策者為什麼只能做出滿意決策,而非最優決策”,明白了”個體決策”、“群體決策”的內涵,並紛紛表示要透過進一步深入學習管理學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領導能力”等。貫穿於管理學教學過程中類似的情境模擬教學設計,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這種積極活潑、生動直觀的學習場景中,有效增強了師生間、同學間的感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潛能也得到了創造性的發揮。

  第三,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透過提供案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利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對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難問題進行合作式探討的一種學習方法。本質上是提供一種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教師在教學中僅充當設計者和激勵著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透過面對複雜的管理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結合一定理論,透過各種資訊、知識、經驗、觀點摘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導向,進行管理學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校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探索建構主義導向教學方法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著決定性的影響,而教育就是學校的最高利益,所以與其利益相關的人員,也就是師生、家長都應該參與到管理當中。對此,學校應構建多元化的監督機構,並積極借鑑日本、英國等國家在校級教育行政層次上的安排,科學設定董事會、家長會等機構,並將其納入學校事務管理監督當中。因此,中國中小學應結合自身情況,積極鼓勵家長、社會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當中,並以此來避免行政化問題的產生。第五,社會、家長參與教育管理。學校可以讓社會賢達、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等參與到學校的決策中,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會,他們可以透過學校董事會會議來了解學校最近運營情況,並且瞭解學校的招生、基礎建設、財務和人事等情況,進而發表他們獨特的看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家長開展家長溝通大會,讓家長參與到家校互動和學校建設中。學校的一些選修課程可以聘用一些社會專業人士來進行教學。進而實現社會和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學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長來設計選擇,教學評價也可以參考家長的建議。

  四、結束語

  總之,雖然現在很多中小學都存在較為嚴重的行政化問題,但是學校教育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擺脫行政管理,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對中小學教育管理現狀進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導行政部門正確認識到,其主要職能是要為師生提供相應服務的,而非相反情況。同時,在實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應對教育、人才成長規律做出綜合考慮,並在此基礎上探究出更科學有效的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1]遠小紅.談中小學教育管理行政化問題[J].赤子,2014(6):195-195.

  [2]山東省事業單位的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專家辦學,濰坊中小學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4(7):38-39.

  [3]劉月蘭,劉雅.對中小學管理行政化問題的反思[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3):48-50.

  [4]王晶.烏海市中小學教師管理“以人為本”的探索與實踐[D].內蒙古師範大學,2010.

  [5]徐林.作用制度改革對中小學校長的績效影響研究——以四川省南江縣為例[D].西南大學,20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