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類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意義與改革策略論文

化學類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意義與改革策略論文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影響、合作、互動日益加強,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培養一批高素質、既通曉外語又精通專業知識、能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是各國追求的目標。因此,對純語言類的外語人才需求逐漸下降,“外語+專業”複合型人才的優勢日漸凸顯,“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語專業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時代的需求”.另外,對於非外語專業人才的外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注重培養專業外語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和科學素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良好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是我們亟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高度重視雙語教學,有些發達國家在雙語教學方面已經走在前列,而雙語教學業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

  二、化學類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化學雙語教育體系。我國早在2001年和2004年,教育部即先後出臺推進雙語教學的相關檔案《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與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關於本科教育進一步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早已得到認可,我校在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型大學的過程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加強教學體制機制建設,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著力推進教育國際化。化學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旨在提高化學類專業學生、研究生和教師閱讀化學類英語原著的能力。化學類專業英語具有豐富的專業詞彙、術語和句法結構,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它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廣度,忠實地反映了波瀾壯闊的化學世界及其突飛猛進的前進步伐。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世界化學工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有關化學學科的書籍與雜誌層出不窮、浩如煙海,而絕大多數是英語版的。因此,化學英語既是傳播資訊的媒介,又是反映化學世界的鏡子。可見,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述有利於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化學類課程的精髓。但仍存在以下問題:當今,隨著我省化學類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與國際間的聯絡交流日趨緊密,培養的學生在專業英語知識及實際應用能力方面的薄弱開始突顯。近年來,隨著學校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我院教師科研水平和層次得到了較大提升,學生在挑戰杯、各級各類競賽、科研專案及畢業論文準備期間需要查閱大量的英文文獻,而科研成果最終往往以英文論文的形式呈現,這對學生的專業英語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學生在專業英語方面的薄弱直接影響到他們在進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時的文獻閱讀能力和資料查詢能力,有時透過較長的時間讀懂文獻,有時未能正確地理解文獻內容,從而造成了工作效率降低,實驗準確性降低等不利的後果,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人力物力。隨著我校教育科研國際化程序的加快,學校或學院常常會邀請國外的一些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和交流,這是與國際接軌、瞭解學科發展前沿的極好機會,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專業英語聽、說能力方面的薄弱往往大大削弱了這些交流的實際效果,從而使這樣的交流流於形式。目前我校有些化學類課程理論教學中逐步採用雙語教學,但仍處於初級的試驗階段,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梳理、教學方法運用、教學效果鞏固等方面需要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們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認知水平差異。由於很多化學類課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材,因此,各高校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在化學類課程體系的整合組織,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的梳理,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等方面存在差異,尤其是雙語教學過程中的所實施的教學方式並不統一,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層次不齊,特別是教學過程缺少針對課程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特徵差異及恰當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學活動中“教”與“學”的並重。

  2.化學類課程雙語教材建設一直薄弱。針對化學類課程而言,國外原版教材文字規範,內容先進,篇幅較大,但一般與我國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有出入,同時受教學時數所限,影響到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的完成;其次,國外教材更側重於對問題、方法和結論的歸納、理解和比較,在這種教材組織理念下,其教學方法更加註重研討式、啟發式和辯論式等創造性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利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雙語教學,學生缺少適應期,因此,完全遵循“拿來主義”,不注重化學類課程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忽略學生個體認知能力的差異,可能並不利於雙語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

  3.化學類課程雙語網路資源建設薄弱,阻礙了雙語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延伸。雙語教學目的不僅在於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尤其重要的在於引導學生學會用外語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多的是強調外語在化學專業知識上的應用能力。因此,為鞏固雙語教學效果,應積極搭建具有鮮明特色的雙語網路課堂的學習平臺,尤其注重教學反饋、外文講義、雙語習題、雙語測試、文獻資料庫、英漢詞彙表、英語交流等方面的建設與使用,增強雙語“教”與“學”的互動效果。拓展學習視野,還可以再網上與課程組教師交流,網上資源對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三、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現狀。

  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將母語和英文的化學類專業知識體系的教與學相結合,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是加快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需要。但時至今日,雙語教學在本科教育中並未得到全面推廣,絕大多數化學類專業課長期以來的雙語教學也僅僅只是通常所指的以英語授課為主,採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而沒有形成一套目標、理念、模式和方法都有所創新的教學體系。化學類專業必修課在學科中處於樞紐地位。我國對化學類專業學生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化學類課程原版教材具有詞彙量大,專業術語多,教材編排方式與國內不一致,課程的內容多等特點,尚處於起步摸索階段,對於這一模式的目的、性質、任務等方面還有待透過進一步的實踐來達到共識,從而更加有效地調整培養目標、完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體系。因此,探索一套切實可行的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理論,並付諸於實踐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從而使雙語學習的學生,不僅能聽懂外文授課的專業課程,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外語思維來理解並運用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四、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探索。

  以2008年教育部最新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專案評審指標體系為指導原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資源、考核和考試雙語改革等方面探索一套切實可行的生態學雙語教學理論,並付諸於實踐中,具體如下。教學內容方面,探索並制訂科學的“教”與“學”並重的教學理念與課程目標,結合國內外化學發展趨勢,在透徹分析國內優質教材的基礎上,選用國外原版優質的流行教材,全面系統梳理國內外教材的編寫理念、教學內容體系、知識點深度、涵蓋範圍、專業知識的時效性、課程學時數、教學進度等,對國內教材和外文教材進行適當的、合理的編譯,整合編著一套雙語講義,並讓學生在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中進行教材閱讀,資訊搜尋,專題探究,案例研讀等自主學習任務。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為了引入前沿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及方法,促進知識理解和與國際接軌,在教學體系全面、系統梳理和教學內容最佳化、整合的基礎上,製作一套含90%以上英文內容的多媒體課件;並根據教學時數和學生特點,側重地改革課堂理論教學活動,探索出適合提高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英文授課時間,在課堂教學強調化學類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大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時效性案例的講解分析力度;完善雙語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模式,融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於一體,總結一套行之有效並具特色的雙語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為鞏固雙語教學效果,完善課程網站,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雙語網路課堂的學習環境,其中注重教學反饋、外文講義、雙語習題、課後測驗、文獻資料庫、英漢詞彙表、英語交流等核心欄目的建設與使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考核和考試雙語改革:在已有雙語術語和名詞解釋的基礎上,逐步增加雙語案例分析和論述題等主觀考核的比重。

  五、結論。

  雙語教學是我國與國際接軌的必然產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國教育改革仍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相信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在未來將會受到更多的重視。突破化學類課程雙語教學瓶頸,使雙語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有“質”的提升。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化學雙語教育研究者和更好的化學雙語教學理論及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化學雙語教育體系。我也相信,我國的化學雙語教學水平會取得長足進步,將會培育出大量“英語+化學”高素質、多元化、複合型實用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