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管理中大學生立足於社會的意義論文

大學教育管理中大學生立足於社會的意義論文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髮展、經濟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口的逐年增加,大學生畢業以後所面臨的社會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人口增多的社會背景下,許多資源相應不足,其中教育資源也不例外。如今雖然大學普遍進行擴招,也有越來越多的民辦院校加入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可是教育資源仍然相對不足。一些大學雖然開設了相關專業,可是其質量卻往往滿足不了真實的社會工作需求。每一個學生都要透過長年的學習和辛苦的考試,才能進入大學,可是卻有很多大學生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不瞭解自己喜歡什麼專業,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追根溯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我們的大學教育管理不到位。長久以來,我們的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往往是脫節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到的許多知識,到了大學之後需要被推翻重來,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就沒有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到了大學之後,由於學習環境相對寬鬆,會使他們突然之間沒有了學習的動力,這都體現了大學教育管理不足的問題。大學教育管理應該注重如何讓學生立足社會,讓學生面向社會,為此我們必須建立良好合理的大學教育管理體系。

  一、大學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教育具有特殊性

  大學的教育管理有其特殊性,這首先是由大學教育的特殊性來決定的。大學教育不同於學生在之前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習,同時又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在上大學之前,學生一直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要考上大學,由此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接受高壓的學習訓練,最終目的就是考上一個大學。可是學生在高考結束以後,當面臨選擇專業時,卻往往十分迷茫。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學生身上,也出現在學生的家長身上,很多家長認為學生應該考大學,可是當學生高考結束以後,卻也不知道應該為學生選擇一個怎樣的專業。許多學生就這樣進入大學,選擇了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專業,開始了四年的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學生進入學校以後,自己完全沒有了學習的目標,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面對怎樣的抉擇。這集中體現了我們教育體系的一個問題,學生在上大學以前面對的所有目標就是上大學,而學生在上大學以後,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

  (二)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

  進入大學開始學習的學生在年齡上已經步入了成年階段,因此在思考上應該具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可是由於在上大學之前並沒有經過相關的'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因而其思考的方式並不健全。大學教育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是由於學生在之前的教育階段接受的是高壓的管理模式,剛剛進入大學以後,會出現一種反叛的情緒,常常會牴觸教師講課的內容,牴觸學校中一切的管理規定,學生在大學階段似乎表現出了一種獨立思考的姿態,可是卻沒有最終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帶著這樣的思維模式從大學中走出進入社會,是不足以去接受社會中的競爭,完成其社會工作的。

  (三)大學學業考查方式有待改善

  大學是人生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學習與工作的過渡期,也是中考和高考的最終目標,這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既然是過渡期,大學的教學評價標準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如今中國許多大學學業評價標準仍然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依舊沿用了初高中的教學評價模式,那就是完全以考試為主。大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並不是一張張試卷所能夠囊括的,它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專業知識,而不是應對考試的能力。然而如今在一些高校,我們可以看到對一個學生的最終評價仍然以卷面分數為標準,有一些學校甚至擁有考試題庫,每一年的期末考試題都從考試題庫中隨機抽取,這樣的學業考查方式顯然不能夠體現學生真正的學業水平,也無法激勵學生去學習最新的相關專業知識。因此,大學中的學業考查方式是亟待改變的。

  二、立足於學生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大學教育管理策略

  透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簡單看出大學教育如今存在著如下幾種現狀:首先,大學教育是十分特殊的,它處在學生成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面對著極大的轉折,需要有能力去適應這種轉折,並且向著下一個階段進發。其次,學生在大學時期是需要逐漸得到訓練走向思想的成熟的,如果學生在大學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思想訓練,那麼也就無法準備好迎接下一個階段的挑戰。最後,大學的學業考查方式仍然有待改善,總體來說,需要向著能夠讓學生面對社會的方向進行改革,讓學生透過大學的教育能夠更加了解社會,迎接社會中的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做出一系列的策略調整,立足於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去改善大學教育管理策略。

  (一)讓學生明確大學教育的目的

  首先,我們應該為學生明確大學教育的目的,這一方面是為了讓工作更好地展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大學教育,明確自身在大學中的任務,瞭解上大學的意義。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大學開學之初開設了所謂的大學生活指導課程,每一個學校為這門課程起的名字不同,但是本質基本相同,那就是為學生制定一些上大學時期應該遵守的規則。這樣的課程設立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可是在長年的發展中這樣的課程逐漸演化成了一種形式,一般只是學校中的學工部老師為學生簡單介紹一下學校行為規範,並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大學是什麼。因此,出於對學生負責的目的,學校除了為學生開設大學生活指導課程以外,還應該讓各個學院的老師引導學生明確大學學習的目的以及專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等。這樣安排主要是因為許多學生在選專業時是比較迷茫的,學校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儘早進入專業學習的狀態,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什麼。

  (二)為學生搭建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在入學初為學生介紹了大學生活的本質以及每一個專業在未來的發展等,但這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事實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自己對社會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同時也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學生雖然身在學院之中,可是眼光要放到大學之外,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學生對社會的理解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也不是一個一次完成的動作。如今很多大學在大四期間為學生預留了社會實習時間,可這樣的實習並不足以讓學生了解社會,甚至這樣突兀的實習會讓學生難以接受社會工作的節奏,從而對社會工作產生牴觸心理。因此,在大學管理工作中應該在每一學期都安排教師為學生介紹社會上相關行業的最新動態,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社會中的最新變化來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學校有責任成為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樑,讓學生隨時掌握最新資訊。

  (三)改進大學學業評價標準

  現行的大學學業評價標準仍然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的自身建設以及未來發展需求。事實上,在學生就學期間,學業評價標準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態度。在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評價標準主要看分數,因此所有的學生都會積極努力去爭取更高的分數。而大學是學生由學校進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在這期間,學生一切學習的評價標準應該以學生未來的發展為參照。如果我們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仍然以卷面分數為準,那麼學生仍然會將所有的精力用在爭取更高的分數上,這樣一來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就會被落下。因此,我們的大學教育管理應該想出新的對策,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擁有全新的學業評價標準。比如,在學業考核中增加實際運用能力或者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評價,針對不同的學生應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或者提供多種考核方式讓學生任選其一等。這樣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寬泛的自我成長空間,學生可以透過對自身能力的開發去適應大學生活以及未來將要面對的社會生活。綜上所述,大學教育管理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學生在進入學校以後,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迷惘,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作為學校,我們應該為學生及時解決這種困惑,讓學生認清大學的真實情況,瞭解大學生活的正確對待方式,讓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去迎接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不是為學生提供的避難所,而是讓學生成才、給予學生勇氣去面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地方。我們的大學教育管理,只有將眼光面向社會,立足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因此,我們做好大學教育管理工作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美好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關呈俊.關於大學生就業工作對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及其自身和諧發展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5,22(1):34-35.

  [2]張靈敏.對和諧校園構建中抓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

  [3]顧德光.構建和諧校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J].學理論,2015(14):78-80.

  [4]陳明麗.大學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對策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27):57-5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