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期刊編輯積極心理的培育進行研究論文

對學術期刊編輯積極心理的培育進行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程序的加快,生活節奏的提速,工作壓力的增大等,學術期刊編輯出現亞健康、職業倦怠等心理問題也日漸普遍,且已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給期刊的良性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研究學術期刊編輯的積極心理的培育與塑造很有必要。

  一、學術期刊編輯的常見心理問題

  (一)職業倦怠編輯職業倦怠是編輯在工作重壓之下身心俱疲,無法應對外界壓力源而產生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疲憊的衰竭狀態。編輯工作雖然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編輯人員週而復始地重複初審、送審、編校、繪圖等流程和環節,長期面對大量公式、圖表、專業術語等,工作節奏緊湊而乏味,缺少激情和變化,久而久之,容易產生麻木倦怠情緒,甚至抑鬱。此外,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專業性強,工作強度大,如果不是熱愛編輯工作,而僅以謀生手段為出發點,一旦在工作環境、收入水平與預期產生偏差,或在升職和晉升職稱遭遇瓶頸,抑或在工作中遇到意外的挫折時,會使編輯產生厭惡、牴觸等消極心理和倦怠情緒。

  (二)緊張焦慮由於學術期刊編輯工作具有較強的週期時限性、嚴謹性、精確性以及繁雜性,所以編輯通常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普遍存在緊張焦慮的心理問題。

  其一,近年來學術期刊普遍追求評價指標,對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編輯不僅要做好編校工作,所編文章的下載和引用等指標也作為考核編輯的重要方面。來稿水平不高,而約稿難度大,以及編輯之間的內部競爭都使編輯陷入緊張和焦慮。

  其二,隨著學術期刊的轉制和市場化,先行改革的學術期刊其辦刊和運營模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經營壓力加大,很多編輯還承擔創收任務。環境改變和經營壓力也使編輯感到緊張和焦慮。

  其三,編輯的工作模式隨著學術的進步也在發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傳統媒體向網路化、數字化出版轉型,都可能會使一些編輯感覺不適應,從而緊張焦慮。其四,現代學術期刊編輯的社交也呈現出多樣化,只顧埋頭編稿已經不能滿足編輯崗位能力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編輯能否處理好與作者、審稿專家、廣告客戶、同事及兄弟單位的同仁等的社交關係,是其能否很好地開展工作的重要條件。學術期刊編輯對社交的恐懼,也會促成其緊張焦慮。

  (三)心理罷工編輯心理罷工主要是指編輯對工作失去熱情,拖延並只做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疲於應付。筆者透過調查發現:82.8%的編輯曾不同程度地出現過心理罷工,其中45.5%的編輯會經常、長時間出現這種情況。心理罷工是學術期刊編輯中比較普遍存在的亞健康心理問題,一方面是由於編輯自身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是由於不自信而對工作產生恐懼、迴避,或是對佈置的任務產生了牴觸心理,也有少數是習慣性的拖延。學術期刊編輯的心理問題一直受到行業的廣泛重視,但30年來的研究大多從傳統心理學(即消極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成效並不明顯。隨著時代的發展,又產生了很多新的心理問題,需要從積極心理學和心理資本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

  二、積極心理及其對編輯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與心理資本理論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心理學內容的新興科學,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挑戰了心理學界幾百年來以研究心理疾病為主的思潮,它強調對人性優點和價值的研究;重視對心理疾患的預防,強調來自於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在關注個體心理研究的同時,強調對群體和社會心理的探討。積極心理學是對臨床心理學的有益補充。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延伸,心理資本理論拓展了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是企業除了財力、人力、社會三大資本以外的第四大資本,包括四個要素: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希望(意志和途徑);樂觀(現實而又靈活);韌性(復原與超越)。心理資本理論強調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基於積極心理學與心理資本的關聯性,及其對人們積極心理塑造上的共同作用,有必要將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其對學術期刊編輯塑造積極心理的重要意義,並探討培育學術期刊編輯積極心理的方法。

  (二)積極心理培育的重要意義

  1、緩解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抵禦精神疾患的力量,透過挖掘困境中的個體的自身力量,就可有效地預防。由於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職業特點,客觀上的工作壓力大造成編輯普遍存在心理壓力大的問題,並由此引發多種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學術期刊編輯在對待繁重編輯工作與困難時,被動的心理狀態是其產生消極情緒,造成緊張焦慮、心理罷工和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當編輯挖掘自身積極、樂觀的精神力量,以主動的.心態去迎接和應對各種工作中困難的挑戰,對所付出的努力抱有希望,不僅可以抑制消極情緒的產生,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也可以在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幫助找到駕馭壓力的方法和舒緩壓力的渠道。

  2、增強自信心,增加職業幸福感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學術期刊編輯可能在自身專業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缺乏自信,從而對是否勝任編輯工作、應對新媒體技術對編輯工作的改變以及社交關係的處理上出現恐懼和逃避情緒。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心理體驗,自信心的缺乏也必然造成幸福感的缺失。培育學術期刊編輯的積極心理品質,可以幫助編輯增強自信心,積極提升自身素質,從容應對困難,並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動。此外,積極心理有助於提升對編輯工作的滿足感,並最終透過實現自身價值、展現自身能力,來獲得工作成就和職業幸福感。

  三、如何培育與塑造編輯的積極心理

  (一)開展積極心理教育學術期刊社宜購買積極心理學相關書籍,組織編輯學習積極心理學相關知識,對編輯在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幫助編輯正確認識緊張焦慮、職業倦怠、心理罷工等問題的誘因,並開展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培育編輯積極的心理品質。期刊社還可以透過不定期的心理問卷把握編輯的心理健康水平,結合編輯在工作中的狀態和表現,開展點對點的心理輔導和交流談心,幫助編輯緩解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

  (二)加強文化建設,改善工作條件如加強內部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平等、公正的內部氛圍,以改善編輯的心理環境;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和工作績效考核方式,以減輕編輯的工作壓力;最佳化編校和出版的流程和環節,降低編輯的工作勞動強度;積極開展集體文體活動,增強編輯的向心力,舒緩緊張情緒。此外,良好的工作條件,乾淨溫馨的工作環境有利於編輯放鬆心情,積極高效地投入到編輯工作中去。不妨在辦公室佈置綠植,張貼積極勵志的標語,在輕鬆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植入積極思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