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的路徑創論文

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的路徑創論文

  關鍵詞: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2)12-0088-03

  人際交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過程中透過相互聯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與行為的互動。隨著現代科技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交往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人際交往,當代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交往的範圍也隨著手機網路等介入而跨越時空的限制,交往的內容除了以交流感情、切磋知識為主外,還透過多種社會實踐方式吸收社會資訊。[1]

  一、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

  主觀原因分析及調適當代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除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因素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主觀原因。作為心理諮詢的一些專家或是老師、同學主要還是要從個人的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分析和幫助。

  1.認知方面

  人際交往的認知成分反映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對人際關係狀況的瞭解,是人際知覺的結果,是理性條件。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出現對自我評價的認知失調,如過高地評價自我或是過低地評價自我。前者產生自傲心理,居高臨下[2]:後者是自卑心理,自我封閉,害怕與人交往,恐懼交往失敗。過度的自我中心化,覺得任何事情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與人相處時,不分時間、場合,不顧及別人的情緒,任意表達自己的意見,隨意表露個人的不良情緒,影響到他人的情緒和利益而惡化人際關係。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實際上是為了更多受到別人的關注,但要獲得這種尊重和關注必須先尊重別人,關注和幫助別人,才能有好的效果。對人際關係的過度理想化,有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因為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對人際關係的判斷過於簡單化,理想化,因而在最初與人交往中受到挫折和傷害,從而產生不信任感或是與人溝通困難的心理。或是認為人際交往相當於市場的交換,而傷害別人的感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並以友誼情感至上的原則與人交往,一方面要認識別人的各個方面,同時也要認識到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以增進友誼,改善人際關係。

  2.情感方面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人需要的一種態度體驗,情感成分是關係雙方在人際交往中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和親疏關係,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情感在人際交往中對個人的行為起著動力作用,人際交往中若有積極的情感產生則推動人際交往的行為,個人人際交往更積極主動:消極的情感則阻礙正常的人際交往,個人表現出孤僻、自卑或是自我中心化,從而導致人際關係惡化[3]。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確全面地評價自我,超越自卑、恐懼心理,調整自負懷疑心理,並且在人際交往中掌握一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3.社交知覺及歸因方面

  社交知覺中包括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光環效應、投射效應及社會刻板影響影響到我們對別人客觀全面的評價和認識,應該儘量避免。這些社交知覺同時也會影響到個人的歸因,歸因是指個體習慣上傾向於做出怎樣的解釋,它也影響著個人的人際交往,如在人際交往中遇到挫折時就會把失敗歸因於環境不好、運氣差、人際交往太複雜等複雜的外界因素,卻很少考慮內在的因素,從而導致人際歸因失誤而形成人際交往障礙或人際交往的一些心理問題,產生消極的人際知覺和情感而自我封閉退卻,或是沉迷於網路遊戲。常見的歸因偏差有認知性偏差、動機性偏差以及性別性偏差。當代學生的歸因風格和歸因偏差會影響到學生人際交往,所以對學生應該進行歸因的訓練。

  4.行為、能力方面

  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足夠的閱人經驗及交往經驗,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行為不當而影響人際關係,或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表達不妥或是詞不達意而讓別人誤解,給人際交往造成不好的影響。在這些方面,當代學生應該多看或是學習一些交往的技巧,要善於表達自我,真誠地去讚美別人,同時也要提升個人各個方面的能力,以自己的獨特魅力吸引別人。

  5.自我意識及價值觀

  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我以及自己與周圍關係的認識,並依靠這種認識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活動,使個體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在對學生自我意識與人際關係的調查中發現內在自我對人際關係有很大預測作用,內在自我與人際關係困擾成負相關,即內在自我意識水平越低的人人際關係困擾越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首先應該積極全面地評價自我,充分地認識自我,相信自己有不同於別人的特長,克服自卑自負心理,敢於超越自我和挑戰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充分地感受人際交往中的溫暖,從而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價值觀的一致性是人際吸引的一個要素,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是調動個人交往積極的動力,如在人際交往中不能簡單認為人心叵測,人心自私,或是受相互利用等不良的價值觀的影響,而應該積極正確地看待人際交往。

  二、當代學生人際交往中心理

  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當代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的解決辦法除了從主觀上分析解決外,還應該從客觀上採取具體措施,如:

  (一)重視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寬鬆的校園環境,最佳化人際交往氛圍

  利用課堂教學、團隊活動、文體活動、宣傳活動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奮發進取、團結友善的校風、班風、學風,提高學生人際信任度,創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透過團隊的一些活動擴大學生的交往範圍,在交往實踐中得到鍛鍊,並體會到良好的人際交往帶來的收穫和樂趣。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不去斤斤計較人際交往中的個人得失。

  (二) 心理諮詢工作的老師或是學習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應該做的

  1.對新生心理健康的普查、跟蹤及指導

  很多新生因為適應不良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有可能是人際適應不良所造成,心理的不健康從而也會加劇人際關係的惡化。所以對於新入校學生要格外重視,無論是心理學的專家和老師,還是搞學生工作的一些人員都要重視這一點。

  2.重視對學生人際交往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指導

  可開設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課程,讓他們更有效地掌握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並懂得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在其他任何課堂上都可以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知識的傳授和分析。一些研究確實表明那些學過心理學的人或是懂得心理學知識的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或是人際交往適應不良情況更少[4]。對一些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行政人員進行心理學方面或人際交往知識的'定期培訓,如拓展訓練,對於任何型別的成人或是學生都是適合的,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以及深刻體驗人和人相互信任支援和幫助的偉大作用,以達到對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積極全面的指導。

  3.重視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及心理諮詢方法的適當運用

  學校可開展組織一些公益性的心理諮詢活動,對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和指導。當代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大多是來自於人際關係適應不良,在諮詢過程中重視從學生人際交往這條主線入手,找到學生心理問題的關鍵癥結所在,有效地幫助其解決問題。在諮詢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人際關係的特點是諮詢與輔導的前提與基礎;建立良好的諮訪關係是學生心理諮詢的核心;訓練學生交往技能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手段,如可以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主動熱情地待人,以及把每個人的感受都看成是最重要的,重視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讚美別人,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接納和認可,從而改善人際關係。

  除了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的諮詢和指導之外,還應該利用團體諮詢的方法,以及朋輩的輔導是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團體心理諮詢是專門為幫助那些有共同發展課題和相似心理困擾的人維護心理健康,克服成長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邁向自我實現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5]。團體心理諮詢在團體情境中進行,強調人際互動影響,注重團體內的交流,並利用團體精神影響個人的行為。人際交往本來就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中進行相互影響,團體心理諮詢是輔導個體在交往中透過觀察、學習,更全面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更全面客觀地認識別人,調整和改善人際關係的有效途徑。團體諮詢與輔導具有高效率、高感染力的特點,利用團隊精神去影響每一個人,提高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改善人際關係。

  朋輩輔導是學校心理諮詢模式之一,是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獲得外部支援的一種重要方式。朋輩輔導是指由一些受過半專業訓練的學生或是學習心理學專業的在校學生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互動交流,對同輩提供傾訴、支援或諮詢的服務。因為朋輩有更接近相似的價值觀、生活理念等,所以在學生人際交往的諮詢中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正確的人際交往理念。

  4.加強家庭功能,親情的付出和感化

  很多學生在戀愛上容易出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功能的弱化。如早戀或是戀愛中出現的種種不良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以及交流和溝通不良造成的。學生失去了家庭中親情的支援和理解,就容易尋求同伴的交流,誤以為這是一種良好的戀愛,甚至是一種可以走入家庭的戀愛。而實際上學生對戀愛的責任心及後果認識得並不是很清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這種特殊的人際交往中真正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而盲目交往。作為學生的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早期的預防和疏導,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責任和溫暖,培養孩子積極的責任心,是預防學生戀愛中出現問題的關鍵。

  總之,當代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是學生心理問題中比較嚴重的一方面,僅次於強迫症,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社會化的發展與成熟,應該值得重視。清楚當代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明確原因,並從主客觀方面努力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係,以利於當代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更順利地被社會所接納。

  [參考文獻][1]劉博雅.學生與學生的人際交往[J].中國市場,2011,(31).

  [2]張小玲.重視學生人際交往,提高學生認知水平[J].龍源學院學報,1999,(S1).

  [3]竇勝功.智商與情商[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4]馮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