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字漫談社會心理論文

雷字漫談社會心理論文

  摘要:雷”作為一個常用詞在中國已經延續了3000多年了。分析近來出現的“雷”的新用法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理。

  關鍵詞:雷,雷字型,社會心理

  “雷”作為一個常用詞在中國已經延續了3000多年了,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雷”是雲層放電時發出的響聲,不難看出,“雷”的本來含義是指一種自然現象。然而,近幾年來,作為網路流行的新詞語,“雷”字又衍生出了新的含義,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論:從歷時角度分析“雷”的含義及用法;分析近來出現的“雷”的新用法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理。

  一、歷史長河中“雷”

  《說文解字》:靁(“雷”古體) léi 陰陽薄動雷雨,生物者也。從雨,畾象迴轉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易薄動生物者也。各本作陰陽。今正。動下,各本有雷雨二字。不辭。今依韻會本正。薄音博。迫也。陰陽迫動,即謂雷雨也。迫動下文所謂迴轉也。所以回生萬物者也。凡積三則為眾。眾則盛。盛則必迴轉。二月陽盛。雷發聲。故以畾象其迴轉之形。非三田也。韻書有畾字。訓田間。誤矣。凡許書字有畾聲者,皆當雲靁省聲也。魯回切。十五部。《康熙字典》:【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從雨畾聲。象迴轉形站。【易·說卦】震為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玄冥而右黔雷。【注】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注】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社會心理,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韻會】在廣西,其山為雷所震,水流為江。唐置雷州。 又姓也。【前漢·淮南衡山王傳】郞中雷被。 又音纍。【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注】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注,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禮·秋官·職金注】槍雷,椎槨之屬。【釋文】劉音誄。沈雲:當為礌,郞對反。【前漢·鼂錯傳·具藺石注】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此外,

  “雷”字的字源演變形式如下:

  它們依次:為甲骨文——金文(即大篆)——小篆——楷體。

  由此可見,“雷”在起初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間象閃電,圓圈和小點表示雷聲,整個字形象雷聲和閃電相伴而作。到小篆則變成了會意字,從雨,下象雷聲相連之形,表示打雷下雨。但其本義都未曾發生變化,即:雲層放電時發出的響聲。在使用中又衍生出如下引申義:

  1、古禮器名。通“罍”。《隸釋-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鍾、罄、瑟、鼓、雷、洗、觴、”。

  2、古代作戰時用來攻擊敵人的石塊。《周禮·秋官·職金》:“凡國有大敵而用金石”。注:“用金石作槍、雷、椎、槨之屬。”

  3、姓氏。傳說出自古諸侯方雷氏之後,以國為氏。後單姓雷。此說見宋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五》。

  4、敲擊。通“擂”。《資治通鑑》:“雷鼓大震”站。

  5、動詞,打雷。故雷則掩耳。《呂氏春秋·貴生》:“故雷則掩耳。”

  6、形容聲音巨大。如“雷抃”,形容掌聲如雷。《文選·漢·馬季長·長笛賦》:“失容墜席,搏拊雷抃。”注:說文曰:抃,撫手也。雷抃,聲如雷也。又如“雷鳴”,像雷一樣震響。“雷怒”,相當於勃然大怒。再如“雷厲風行”,像打雷那樣猛烈,像颳風那樣迅速.。引申為迅速。

  二、“雷”字新解

  近幾年,“雷”字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電視,報紙,雜誌上,出現的頻率都相當地高。“雷人”、“雷到”、“太雷了”“很雷人”“雷死個人”之類的字眼連綿不斷地映入我們的眼簾,顯然,它已不再代表自然現象社會心理,而是變成了一個日常生活用語,意指由於出乎意料地看到或聽到某些事情,行為等而異常震驚,就像被雷擊中一樣。例如:

  ①近日,記者在東四環附近遇到陳坤,陳坤以一襲酷似斗篷、又有點像披肩的著裝亮相,十分雷人。(騰訊新聞2011-12-03)

  ②廣告牌立馬路中央,雷人!(搜狐新聞2011-12-02)

  ③對於Ladygaga的雷人造型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④一同學爆料說,他們同導師的同學決定聚餐溝通感情,問到某同學意見時,他一語驚人說“不去了,沒什麼好說的!”簡直雷死個人!

  例①和例③都是說人的穿著打扮很怪,陳坤的衣服既似斗篷又像披肩,讓記者大吃一驚,而Ladygaga則是憑藉著出位的打扮和雷人的造型才得以在娛樂圈迅速走紅的,她也把衣不驚人死不休的時尚理念帶入了時尚界。例②中廣告牌立馬路中央,也確實太過另類和個性。例④中這位同學得回答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可以說有些違背常理,一般人即使真的不願意參加這個聚餐也會隨便想個理由搪塞,不會這麼直截了當,他的'回答讓大家聽了覺得不可思議,倍感震驚。

  三、“雷”字流行所反映的社會心理

  楊永林認為,詞彙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語言是心靈的一扇窗,透過對使用者對語言使用狀況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地瞭解和認識諸多的社會心理和問題。“雷”字型的流行也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一定有著它的社會淵源。

  首先,“雷”字盛行反映出現代年輕人存在感的缺失。人際關係的淡漠,使人即使身處人潮洶湧的街市,內心仍然倍感孤獨與渺小,彷彿人人都不在乎自己,於是他們就會想極力地證明自己的存在,透過選擇特定的,只有彼此心領神會的流行語,與自己具有相似心理的人,使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其次,“雷”字型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流行,反映出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從眾心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眾心理產生連鎖反應就產生了流行這一社會現象。在這個物慾橫流寂寞成災的社會里,甚至有人在深夜大吼一聲,都會應者雲集。青少年正處於思想心智不太成熟的時期,思想和言行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事物,更容易使其產生共鳴。

  再次,不光是“雷”字,大量流行語的盛行都與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學習方面的壓力加大有密切關聯,是人類的一種減壓方式。崔麗娟、才源源《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心理,從眾行為的基本動因之一就是減緩群體壓力,是個體在群體一致性壓力下,試圖解脫自身與群體之間衝突、增強安全感的手段。現代的年輕人,未出象牙塔就已經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就業壓力首當其衝,甚至面對未就業先失業的窘境,於是求新求異尋求刺激的流行語,既能滿足好奇心理,又能排遣生活壓力,成了年青一代的不二選擇。

  最後,現代社會急功近利的社會價值觀,使人們產生一致的浮躁心理,也變成了“雷”等流行語的特殊催化劑。快男快女一夜成名,各種“姐“各種”哥“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炒作事件見諸報端,越來越多的家長急切地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小童星、小天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挖空心思想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傳統文化中的“謙謙君子”“大家閨秀”觀念頻遭顛覆,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觀念的提升。標新立異,甚至譁眾取寵,越來越受到廣大年輕人的青睞,他們極盡搞怪之能事,在他們那裡與眾不同才是硬道理。

  【參考文獻】

  [1]崔麗娟才源源.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文化色彩思維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康熙字典修訂版[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5]王全權.從青年流行語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J].江西社會科學,2007(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