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

網際網路+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

  21 世紀是網際網路和科技的時代,在以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融合創新的背景下,“網際網路+”這一新概念誕生問世。通俗來說,“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但並非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模式。“網際網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僅是藉助網路的平臺,採用資訊科技將心理健康教育從線下搬到線上,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其領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全新轉變。

  一、打造“網際網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一)創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到以人為本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不在於心理工作者的專業技巧,而在於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透過自身促進者、中介的身份角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學生的需求並量身定製個性化的服務。第一、大學生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應做到“以人為本”。藉助網路資訊科技,對大學生網路屬性進行分析,研究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針對性;第二、轉變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邏輯。將傳統教育中透過行政化手段介入的方式轉變為網際網路創新帶來的因需所用,變行政思維為使用者思維,從根本上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喜愛度。第三、利用網際網路的“隱蔽”、“新穎”等特點,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個性化”。網路對真實身份的掩蓋,使得學生能夠放下對自我隱私暴露的擔憂,袒露真實的內心世界,運用專業測評工具來描述自己的行為模式,不僅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個人資料,更能夠透過雲端資料分析,篩查學生心理問題,預防極端事件發生。網際網路呈現的'資訊內容豐富且形式多元,這一新穎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主動獲取資訊,增加心理健康服務資訊傳遞渠道,擴大學生群體的受助面。

  (二)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突出教育針對性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雖也能借助網路平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對此進行踐行,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設定網路宣傳,到透過郵件、QQ 等網路手段進行心理諮詢。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目前國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網路化僅成為了心理學概念、理論、效應等資訊資源呈現方式的替換,傳統教育方式在網路上的延伸。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舊採取的是固有的教育模式,被動傳輸資訊,單一形式呈現,未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變被動為主動。第三,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培養學生自主提升心理品質的能力;多側重心理健康的篩查、診斷而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監管、防控及預警。而“網際網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藉助網路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對資訊資源進行整合,由傳統的輻射式“他助”轉向輻合式“自助”的形式。藉助網際網路創新高校心理健康途徑,利用網路豐富、多元化的資訊使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逐漸培養學會塑造自身健全心理品質的能力。

  (三)藉助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成為日常化教育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屬於“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設定,使得心理工作侷限於校園內,加之傳統的高校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多隻是藉助網際網路進行線上學習、網上測評等,形式單一,學生接受教育較為被動。“網際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藉助網路媒介,使用資訊化技術助飛傳統教育,開創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是高校心理工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一、“網際網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網路資訊科技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移動軟體開發、網路資訊庫的建立離不開資訊科技公司的支援與合作;二、“網際網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資料庫,連線學生家庭、社群終端,打造資訊資源互通模式,可將“線上”資訊傳輸至“線下”,根據學生對外資訊開放程度,便於家庭、社群及時瞭解學生心理動態,做好全員全方位教育;三、“網際網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自主性,打造朋輩互動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網狀擴散,增加學生受助面,提高學生自主性。

  二、探索“網際網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

  (一)充分開發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軟體,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群體由於近年來手機裝置硬體、軟體的不斷提升,移動客戶端的便捷化操作,人性化體驗以及時間碎片化運用,使得行動網路使用者逐年增加。在“網際網路+”的機遇挑戰下,充分開發具有針對性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軟體,能夠覆蓋更廣泛的學生群體,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助面。比如開發心理健康APP,藉助網際網路將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和心理體驗融為一體,透過登入個人資訊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個性化服務。比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14 年9 月在西安交通大學釋出了國內首款服務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手機應用,透過免費線上測評和諮詢,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煩惱。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模式將逐漸成為工作主流。借用網路技術,把心理服務延伸到智慧手機上,透過設定學習課程、專業測評、朋輩互動、網路諮詢等欄目,學生在登入個人賬戶之後,經過專業測評可以在“我的”一欄中檢視自己在各方面的測評結果及分析;遇到心理困惑可以透過網路諮詢進行即時傾訴,以免消極情緒的堆積,或進行線上預約,連線本校心理健康中心或網路諮詢師,透過與專業諮詢師的互動,使線上線下相結合,避免了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初產生對心理諮詢的牴觸情緒,同時也減少了個人隱私被洩露的疑慮,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尋求幫助。透過網際網路的大資料分析,根據學生板塊瀏覽痕跡、資訊搜尋查詢,定製符合學生個性化的產品內容。

  充分開發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軟體,轉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邏輯,使學生透過使用心理健康APP 從“有效果”到“喜歡用”再到“都用”,增加學生對移動軟體的使用率,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群體。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化、系統化

  《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規定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路和體系”,而面對網際網路的創新與挑戰,心理健康工作不僅僅只是線下教學和活動實踐,更需迎合時代的需要。把握好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從線下延伸至線上,使兩者有機結合,構建新的教育體系。

  “90 後”大學生思想活躍,內容多元且豐富,喜歡新鮮事物,對網路依賴程度較大。根據百度CBG 聯合百度資料研究中心的網路調查,61.7%的“90 後”網路使用者偏好網路中內容豐富且實用的資訊,比如在“90 後”瀏覽的百度吧中佔據高校資訊類首位的是“大學吧”、“考研吧”等;34.3%的使用者在網路使用中注重良好的產品體驗,比如說他們喜愛使用“騰訊”、“淘寶”、“微信”、“同程”等軟體,能夠服務、便捷生活;還有27%的使用者在網路上會更加關注具有娛樂趣味的資訊,比如動漫、遊戲及綜藝類資訊。而傳統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群體及他們多元化的思維,勢必會被時代淘汰。藉助網際網路,結合“90後”大學生的特點和獨特的網路屬性,做到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透過激發學生興趣,使心理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第一、建設心理課堂網路化,提升學生自主選擇性。高校心理課程多受師資和時空侷限,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而借用網路資訊化技術,設定網路課堂,分板塊分欄目即可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獲取豐富資源,採取線上集中學習,線下碎片化教育,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自主選擇。再如高校心理講座的舉辦,往往需要學生到場,費時費力,參與成本較高,採用線上教學線下活動,使網路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第二、利用心理諮詢網路化,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主要以心理諮詢師為主,部分高校心理工作者還包括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任課教師等。雖然高校心理諮詢服務在我國已普遍化,但透過與國外比較,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師生配備比較低。據調查顯示,美國高校從事心理工作的教師與在校生人數比為1:700,而國內高校師生比僅為1:3750。藉助網際網路創新,能夠有效提高我國高校心理諮詢的覆蓋率,彌補師生比所造成的差距。網路心理諮詢具有隱蔽性強、選擇性多、方便快捷等特點,可以有效提升諮詢效果。

  (三)藉助網際網路大資料分析,預防校園極端事件發生,建立預警機制

  當前我國物質經濟日益發展,大學生需求多元,但面對挫折他們卻不能客觀看待,往往出現消極情緒或者選擇透過極端行為傷害自己,更甚至是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加之我國高等教育由於規模逐年擴大,導致教育質量下滑,缺乏合理有效的應對管理使得校園安全事件頻發,這對高校安全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新時代背景下利用大資料手段做好學生安全穩定工作意義重大。第一,構建教育大資料,做好全方位監管。學生入校後,透過辦理校園一卡通採集學生個人基本資訊,包括家庭、健康體檢、心理測評等資訊;將學生個人資訊與教學實踐活動資訊相對應,比如課堂出勤率、考試測評結果、社會實踐情況;同時記錄在校園生活中產生的資料,比如網路瀏覽餐飲、購物等日常消費,心理諮詢、就醫診斷等資訊,藉助大資料分析技術從學生個人資料庫中發現相關關係,描述心理及行為問題,進行發展趨勢預測。暢通校園資訊,做到提前預警。第二,建構新時代背景下的心理測量模型,深層分析資料。相比較傳統的心理測量資料蒐集和統計分析,大資料時代下的心理測量,則能根據開放的學生資訊資料,分析出可能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並制定出對應解決方案。同時在詳細的學生個人成長資訊基礎之上,分析出不同人群心理困惑的產生情境,比如當學生學業成績、情感變化、情緒源等發生變化時,學生可能由此引發的心理困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