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景氣波動的原因與政策建議論文

中國工業經濟景氣波動的原因與政策建議論文

  2013 年以來世界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全球經濟持續放緩,歐洲債務危機逐步蔓延,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降檔。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和國內經濟步入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使得我國工業部門內、外部需求持續萎縮,部分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峻,我國工業經濟增速明顯回落,工業品和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跌,工業企業效益下滑明顯。2015 年 8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 6.1%,相比於2013年8月10.4%的水平下降了4.3個百分點。同時,工業品價格呈持續回落態勢,2015 年 8 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為 94.08,已持續 42 個月位於 100 以下,相比於 2013 年 8 月 98.38 的水平繼續下降了 4.3.

  2015 年 1 ~ 8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37662.7 億元,同比下降 1.9%,利潤總額累計增速相比 2014 年 1 ~ 8 月下降了 11.94 個百分點。隨著我國宏觀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執行,我國工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顯現之前,我國工業部門平穩執行仍面臨較大壓力。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部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業化更是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

  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運用財政政策和各種手段,在把握工業經濟整體態勢的基礎上,大力促進我國工業經濟復甦。本文透過多方面收集與我國工業經濟執行相關的月度經濟指標,利用時差相關分析等方法從中篩選出我國工業經濟執行的先行、一致和滯後指標,並利用國際上先進的合成指數方法構建了我國工業部門的景氣指數,在此基礎上具體分析了 2015 年我國工業部門的經濟執行態勢,並結合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對我國工業部門的本輪景氣波動特點進行了具體分析,以期為政府相關調控部門和工業企業及時把握我國工業經濟的執行態勢,準確判斷我國工業經濟的未來走勢,進而為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產業調控政策及企業的經營方針提供一定的依據。

  一、2015年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形勢分析

  考慮到除工業部門及其內部各行業自身的經濟活動外,與工業部門相關的上、下游行業及物價、貿易、財政、金融等領域的廣泛經濟活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響工業部門的經濟執行狀況,因此,本文從我國工業經濟及其相關領域經濟指標的最新資料 *** 入手,利用時差相關分析方法等多種方法選取了 14 個經濟指標作為我國工業經濟的景氣指標,分別構成了我國工業的先行、一致、滯後指標組,具體結果見表 1.

  本文采用表 1 篩選出來的我國工業部門的各類景氣指標組,利用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的合成指數(CompositeIndex,簡稱 CI,各指數均以 2007年平均值 100 為標準)方法分別計算了我國工業部門的一致、先行和滯後合成指數.

  圖 1 給出了我國工業一致合成指數和先行合成指數從 2000 年 1 月到 2015 年 8 月的變動特徵。從圖 1中可以看出,相比工業一致合成指數我國工業先行合成指數具有明顯的先行效果,並且工業一致合成指數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波動特徵,按峰-峰的週期計算,我國工業一致合成指數共經歷了 4 次完整的景氣迴圈,截至 2015 年 8 月,我國工業經濟正處於 2000 年 1 月以來的第 5 次景氣迴圈的上升期。自 2013 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表現為震盪下滑趨勢,收縮幅度和擴張幅度均很小,整體上在低位震盪執行。2010年初,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適度放鬆和一系列規範房地產市場政策的出臺,我國工業一致合成指數呈現急劇調頭向下態勢,雖然在 2012 年 8 月達到谷底後開始有所回升,但回升態勢僅持續了 12 個月。

  工業一致合成指數在 2013 年8 月達到峰值後,再次呈現快速滑落態勢,並一直持續到 2015 年 3 月。從 2015 年 3 月開始,工業經濟開始緩慢復甦,工業一致合成指數逐步回升,並一直持續至 2015 年 8 月,但一致合成指數回升幅度較小。目前,我國工業經濟仍面臨一系列問題,例如產能過剩、投資不足、市場需求萎縮等,我國工業經濟的本輪迴升態勢回升動力較弱,回升幅度非常有限。

  我國工業先行合成指數是由來自多個生產領域的 6 個主要產品產量增速先行指標及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等滯後指標的逆轉指標構成。相對於一致合成指數我國工業經濟先行合成指數始終具有較好的先行特徵,其平均先行期為 12 個月左右。

  進一步觀察圖 1 可以看出,我國工業經濟先行合成指數於 2015 年 3 月呈現明顯的急劇回落態勢,截至 2015 年8 月該回落態勢已持續 6 個月。因此,根據先行合成指數的平均先行期計算,我國工業一致合成指數本輪始於2015年3月的回升態勢或將於2016年3月左右結束。

  從總體執行情況來看,透過結構調整和一系列政策出臺後,2015 年初我國工業經濟呈現出穩步回升態勢,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我國工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顯現之前,我國工業部門平穩執行仍面臨較大壓力。

  二、我國工業經濟本輪景氣波動的特點

  為了提高對我國工業經濟當前執行態勢判斷的`準確性,為相關部門的調控政策提供具體詳盡的參考資訊,本文在綜合分析我國工業經濟 2015 年景氣形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我國工業經濟及相關領域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特徵對我國工業經濟本輪景氣波動的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1.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顯著下滑,企業經營困難

  圖 2 給出了 2014 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從圖 2 中可以看出我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在 2015年 1 月至 8 月均為負值,且最低值為 -4.2%.可見,我國工業部門內、外部需求的持續萎縮,以及部分行業日益嚴峻的產能過剩狀況,使得我國工業企業效益大幅下滑,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呈現持續負增長態勢。我國工業企業盈利持續下降,工業經濟平穩執行壓力日漸加大。此外,圖 2 顯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與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其在 2015 年也呈持續下降態勢,且下降幅度較大。1 月份、8 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同比下降 4.3%、5.9%,且價格下降較大的產品一般集中在石油、煤炭和鋼材等原材料行業。

  造成這種形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於進口產品的大幅度下降,據統計鐵礦石進口的價格在 2014 年 1~ 8 月每噸 110 美元,而 2015 年同期每噸只有 63 美元左右,下降了 42.73%.產品油 2014 年 8 月平均每噸814 美元,2015 年同期平均每噸 480 美元,價格下降幅度很大。在成本的上漲與產品的雙重壓迫下,企業出現虧損。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速減緩,工業企業產能過剩,社會消費增長趨緩,在某些領域甚至出現飽和,進而引起供大於求,產品價格下降。

  2. 工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對經濟進行大規模刺激後,現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新常態"下穩定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工業經濟最近幾年執行疲軟,發展動力不足,我國加快進行了工業結構轉型升級,2015 年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從圖 3 可以看出,我國一些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顯著快於整個工業增加值增速,尤其是計算機、通訊等電子裝置製造業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運輸裝置製造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3 月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運輸裝置製造業增加值增速 11.7%,比工業增加值增速的 5.9% 上升了 5.8 個百分點。8 月份,計算機、通訊等電子裝置製造業增加值增速 10.7%,比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了 4.6%,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統計,2015 年 8 月份,我國高新技術製造業增長 10.5 個百分點,比 7 月份增加了 0.9%,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快 4.4%,其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增長12.6%.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促進了我國整個工業經濟的發展,8 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了 6.1 個百分點,比 7 月份上升了 0.1%,工業經濟增加幅度雖然不大,但說明我國工業在穩中趨緩並逐漸呈緩慢上升的態勢。工業結構調整的進行,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復甦,說明我國工業發展離不開創新與新動力。

  3. 2015 年"產能過剩"問題在多年"去庫存化"措施累計效果的作用下已取得一定成效

  由於前幾年投資的持續過快增長,引起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的嚴重失衡,很多行業出現了產能明顯過剩、庫存化嚴重的問題。產能過剩給我國工業經濟造成嚴重的危害,很多工業企業資金鍊斷裂,資金不足。

  總體上,2015 年"庫存化"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產能過剩問題有所緩解。如圖 4,我國工業企業產成品同比增速平緩下降,8 月份達到了 5.7%,相比3 月份的 7.7% 下降了 2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比下降了9.88 個百分點,說明我國新生產的工業產品增速有所放緩。從圖 4 可以看出,從 6 月份開始產品銷售率緩慢增加,3 ~ 8 月份的產品產銷率平均達到了 97.48%,在產成品增速下降和產品產銷率上升的雙重擠壓下,我國 2015 年產能過剩問題有所改善。從存貨資金佔用增速從 2014 年第 3 季度開始就在持續下降且在更低位執行,"去庫存"效果顯現。

  但在某些行業,仍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據統計,2015 年前 3 季度石油供應過剩逾 5 億桶,當然還有煤炭、鋼鐵、汽車等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問題需要一個長效機制,中國在未來幾年都將處於這個階段,而那些產能過剩行業仍需致力於"去庫存化"的程序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很多行業需求會達到飽和,它們的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會更加突出,因此中國在這方面的問題上不能放鬆。

  三、政策建議

  2015 年我國工業經濟仍向新常態過渡,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不斷下降。整個工業形勢不容樂觀,工業發展仍面臨很多問題,諸如傳統的產能過剩問題仍嚴重,去庫存化亟待解決。很多工業企業產能過剩,經營惡化,甚至出現虧損,企業用於創新的資源會減少,轉型升級能力受限。國家在加快結構調整的同時也存在不小挑戰,新興產業推進難度大。工業企業和國家均應採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工業形勢,促進工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1. 從國家層次和工業企業層次上促進企業發展,緩解其經營困難問題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形勢,我國在宏觀調控上仍應實施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定的貨幣政策,防止工業經濟繼續下滑。具體措施為(:1)全面深化改革,為工業企業帶來更多的制度紅利;(2)在融資上適當放寬政策,降低產能過剩工業企業的資金成本,拉動其發展;(3)在更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國外需求;(4)加強宏觀管理,調節市場需求和供給的平衡;(5)對產品價格進行適當調控;(6)把提高工業經濟效益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克服重產值輕效益的現象,把工業發展建立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

  在工業企業內部,自身要加強管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措施為:(1)處理好長期穩定與短期穩定的關係,解決產品積壓問題,防止產品價格下跌影響企業效益;(2)健全企業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有規劃、有計劃、有目標的工作體系,減少企業成本;(3)合理分析市場情況,集中力量發展重點行業,避免資源不必要浪費;(4)對於重要的工業產品,按照國家下達的要求成產,不能為了利益盲目生產,對於暢銷的產品要增產,對於長期滯銷的要停產,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5)促進企業創新,大力發展高科技產品,淘汰落後產能;(6)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勞動生產率。

  2. 加速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帶動整個工業經濟。在工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我國工業經濟也從高增長時代進入了中高速穩定時代。為了改善工業經濟形勢,我國要努力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協調發展,既保證工業增長的平穩執行又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轉變.2015 年以來,國家仍把結構調整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援一些技術密集型的裝備製造業與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資訊化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不斷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以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整個工業經濟。為了擴大外需,經濟開放程度加大,在一些原材料上提升對外依存度,例如煤炭、鐵礦石、石油、銅礦等主要礦產品,降低原材料成本。與世界經濟更加緊密的接軌,大力發展國內外併購,2015 年初國內外併購市場呈現出較為活躍的態勢,能夠分散中國工業風險。為了帶動工業的發展,我國還應大力發展製造業,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大力推動創新驅動戰略,但要避免新興產業重複建設和無序佈局,縮小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與規劃目標的差異。國家在培育新興產業的同時也要改造傳統工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從而促進整個工業均衡長效發展。

  3.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重點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近幾年的產能過剩、庫存化嚴重等問題,嚴重影響相關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國必須把化解產能過剩、去庫存化放在工業經濟發展的首位,具體措施為(:1)嚴控新的產能,主要還是採取新建專案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2)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今年的淘汰任務已經下發,要加大力度、加快完成目標;(3)堅持推進兼併重組。

  這方面主要是妥善解決重組過程中債務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上半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增值稅、併購貸款和外匯登記這些政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4)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我們要推廣鋼結構運用和綠色建材下鄉,促進高品質的鋼材和鋁材運用;(5)加強與周邊國家、新興國家的合作,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