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語言實踐方法探索論文

閱讀教學語言實踐方法探索論文

  一、實踐活動要基於對學段目標的考量

  如何做到表達有中心、有層次,怎樣進行構段,有哪些方式呢?如《莫高窟》一文,無論是寫彩塑還是壁畫,作者都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和點面結合的特點。這樣的語段很有代表性,可讓學生仿照著寫一段話,介紹動物園的動物、小賣部的商品、博物館的展品等。有些課文的語段是按先後順序線狀展開的,如《石榴》中對於果實成熟過程的描寫;有些課文的語段是分角度平行展開的,如《“東方之珠”》中的夜景分為港灣裡和馬路上兩個角度來描寫;有些課文的語段層層推進;有些課文的語段大開大合。教者都要準確地把握其特點,巧妙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規律,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到了高年級,要更多地對錶達順序、表達方法、篇章結構進行練習。比如《音樂之都維也納》就緊緊圍繞“音樂之都”的稱號,從四個方面進行充分說明。教者不妨以學校或家鄉為素材,要求學生說出其特點,然後再要求學生圍繞特點列出幾個要點來,透過這樣的遷移練習,教會學生一種謀篇的方法。當學生列出的要點與所要表現的特點不符,或邏輯混亂時,還可以適時地訓練學生表達的邏輯性。

  二、實踐活動要基於對文字特點的考量

  入選教材的文字在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樣是寫景,有的是按作者遊蹤行文,有的是集中一個特點多角度表現,有的是詳略結合,全方位介紹。同理,記事的、狀物的.、說理的文章,其框架與線索、手法與技巧都有共性,也有個性。比如《錢學森》一文就用了倒敘這一獨特的敘述順序,《大江保衛戰》在選材上採用了群像與典型形象結合的方法。教者可以相機安排習作任務,嘗試在習作中運用閱讀課上學到的篇章結構、表達順序、描寫手法來進行訓練。基於對編寫意圖、學段要求、文字特點的考慮,進行讀寫結合時,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呢?

  方法一:想象補白這種方法時常運用於詩詞教學中。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留白”的部分需要讀者透過想象去豐富、擴充套件。而詩歌選文的課後練習往往有實踐性要求,如《江雪》《望洞庭》《清平樂村居》等都提出“想象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先說一說,再寫下來”。想象補白要在深入解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要符合文字的主旨、基調等。

  方法二:提綱挈領想象補白培養的是細緻描摹的能力,提綱挈領培養的則是概括凝練的能力。比如,《諾貝爾》課後練習中要求學生“利用本課提供的材料,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多字的小傳”。《太空梭》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關於太空梭的知識都滲透在故事當中,要求學生為太空梭寫自我介紹,這就需要教者在指導學生篩選資訊,培養其概括能力上下工夫。

  方法三:依葫蘆畫瓢這是一種緊密依託文字進行的實踐方法,即仿照文中的句式或表現手法,就地取材加以運用。如《秦兵馬俑》中兵馬俑各異的神態,《莫高窟》中飛天的千姿百態,都可以依照文中語句拓展描摹。在模仿、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對文字的語言也進行了積累和內化。

  方法四:移花接木這種方法是對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法加以遷移運用,讓教材發揮更廣泛的引路作用。如《秋天》這首現代詩寫盡了秋天田野、果園的特有氣息,貼切的比喻與擬人方法的使用,使得詩歌描寫生動、畫面豐富,可以讓學生用這樣的寫法寫寫春天或夏天。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要學生將園中景物的寫法遷移到園中人身上,用“願意怎樣就怎樣”的獨特表達方式去說說園中的作者是如何生活的,在運用中習得課文的描寫方法。當然,以讀促寫,時機的安排也很重要。有些實踐活動可安排在閱讀課內進行,可稱之為“嵌入式”,適用於句子和語段的練習,且需要表達的內容緊扣文字,與之渾然一體;還有些實踐活動就要放在閱讀課之外,與習作、課後練習等結合,可稱之為“伴生式”,適用於表達的內容與文字無關,或篇幅較長,需要充足時間的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