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AD/CAE技術的機械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論文

關於CAD/CAE技術的機械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論文

  近年來,隨著機械科學的飛速發展,我國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實施了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應對21世紀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新的形勢下,機械類專業人才除了應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外,還應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利用機械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是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向。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的出現與應用,使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將CAD/CAE技術運用到機械類實驗教學中,能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的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CAD/CAE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利用CAD/CAE技術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一般包括幾何建模、模型分析、控制引數最佳化、模型與方法最佳化處理、模擬分析等5大基本模組,針對具體問題還可能有結構分析、運動控制等模組。過去一款新產品只有等實物樣機制造完成樣品後,才能進行實驗,得到產品開發的第一手資料後才能對產品的缺陷進行改進。而利用CAD/CAE技術,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可隨時對3D模型進行虛擬實驗,及時找出設計中的不足,最佳化設計結果。在機械產品幾何建模方面,主要的造型軟體包括 Pro/E,CATIA,SolidWorks,AutoCAD以及北京航空大學設計的CAXA等;在機械系統建模與動力學模擬方面,目前比較成熟的軟體是 MSC.Software公司的ADAMS和CADSI公司的DADS等[6];在複雜環境下對構件力場、溫度場等分析方面,ANSYS軟體已經廣泛應用在相關領域;在數控加工系統開發 方 面 主 要 軟 件 有MasterCAM,Pro/E,Del睠AM等。在高校機械專業的教學中,教學儀器和裝置的`更新率遠達不到當前技術與裝置的發展速度,為了適應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的教學,機械實驗教學也應當引入虛擬實驗的理念與技術,將虛擬樣機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等現代設計方法與專業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專業課程中的問題或難點,在有限的硬體設施條件下,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既節省了教學成本,也縮短了設計研發的週期。

  二、引入CAD/CAE技術開展機械綜合設計性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建立實驗室開放執行機制機械類綜合設計性實驗要求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開拓創新,因此實驗室應具有開放的實踐環境,給學生提供基本的操作工具、儀器,同時也要求實驗指導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去指導學生進行基本零件的加工與製造。因此實驗室應健全管理機構、完善管理制度、搭建好梯度化的實驗室開放硬體平臺,更重要的是豐富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探索性實驗的內容。同時,研究生助教應加入到實驗室開放性建設的團隊中來,調動其積極性,統籌規劃安排實驗室值班制度。學院應進一步完善本科實驗教學網上預約系統,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率。

  (二)加強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建設高水平的機械綜合性實驗教學體系,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在實驗室改革與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實驗教學隊伍與理論教學隊伍在教學、科研和實驗技術上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實現實驗教學隊伍的整體最佳化。同時,實驗中心要制定對青年實驗員定期進行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的有效機制,改變實驗教學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三)設定層次化的實驗內容機械類綜合性實驗是以機械基礎實驗為基礎,以“工程製圖”“互換性與公差測量”“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理論課程為先導的實踐課程。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層次不同,因此在實驗內容的設定上應當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對於基於 CAD/CAE技術的驗證性實驗和機械例項分析與設計實驗,要求學生組隊完成,是必做部分;對於典型機械設計部分,屬於完全開放式實驗,學生自由組隊,課題可以選擇教師佈置的,也可以根據情況自己選擇題目,但需要提前透過指導教師的稽核;學生還可以以科技創新大賽為契機,如機構創新設計大賽、機電綜合訓練、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等,選擇合適的課題進行研究。

  (四)設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考核與評定標準經過一系列的實驗教學訓練,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工程意識。因此實驗成績的評定應打破傳統的重報告、輕實踐的模式,考核方式應全面化,考核內容應包括實驗操作能力、軟體應用能力、實驗資料分析與總結能力、團隊意識及答辯環節的考核。實驗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應更加符合實驗教學的特點,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全面地、綜合地對學生參加實驗教學整個過程進行考核。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考核評定體系,有利於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基於CAD/CAE技術的機械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金屬切削機床”等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各種機械傳動裝置及機械零件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傳統的機械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著實驗專案少、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設計選題單一、與工程實際脫節、缺乏系統性、缺少設計成分等問題,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綜合性實驗可測試其各種運動引數,驗證工作原理,分析比較其工作效能,從而進一步進行機構選型和最佳化設計。筆者將 CAD/CAE等現代設計技術與機械實驗相結合,將各門機械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最佳化整合,建立了典型驗證性實驗、機械例項分析與設計及典型機械設計3個層次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更新典型的驗證性實驗將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與現代實驗技術應用到傳統的典型驗證性實驗教學中,可以提高實驗的綜合性與創新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例如筆者將原來的機構測繪實驗更新為基於ADAMS的機構運動學模擬實驗,要求學生對機構模型進行結構分析,然後畫出機構的運動簡圖,再利用 ADAMS對該模型進行運動學模擬驗證;又如透過搭建虛擬實驗平臺,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曲柄搖桿機構的引數設計、機構設計後,學生可進行相應的曲柄、連桿運動模擬測試、機構振動模擬測試,並可對機構進行即時運動模擬及任一點的運動軌跡模擬。實驗更新後,原本枯燥乏味的驗證性實驗與虛擬樣機技術相結合,形成了開放性實驗,訓練了學生的軟體應用能力。

  (二)增設基於 CAD/CAE 技術的機械例項分析與設計實驗高校機械類專業實驗室都存在著大量陳舊的實驗教學儀器與裝置,這些裝置由於生產年代較早,加之存放時間過長,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故障,無法滿足正常的實驗教學需求。北京林業大學在進行實驗室規劃與建設時,將部分結構完整、機械傳動系統典型的裝置進行了維護,如 YJ79插齒機、自動包裝機等,將這些維護好的裝置重新應用到教學當中,學生可對這些裝置進行拆裝、引數測量,並利用 CAD/CAE技術對其進行幾何建模、運動學以及動力學模擬分析,進一步最佳化設計。現以 YJ79插齒機傳動系統運動學模擬分析為例,介紹基於CAD/CAE技術的機械例項分析與設計實驗。

  (三)增設依託 CAD/CAE 技術的典型機械設計實驗經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 CAD/CAE技術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對相關的軟體的應用也比較熟悉了,將現代設計方法與綜合課程設計相結合,從題目的選擇到實施過程,更加符合現代機械設計的思路。筆者把過去進行的機構和零件的尺度綜合、運動分析和動力分析實驗改變為機械系統綜合設計實驗,將有生產背景的實際課題佈置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與裝置,在4周的時間內,從工程的角度進行方案設計、動力機選擇和傳動系統設計,利用 CAE技術對系統進行運動學設計,在此基礎上利用CAD進行建模、零部件工作能力設計和結構設計,建立由三維設計到二維設計的新模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