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協同機制研究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協同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透過將創新創業理念核心知識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和學校教育的培養方向相吻合,以大學生創業教育協同機制為依據,提高人才培養綜合實力,進而打破傳統教育弊端,實現切入點準確,突破點明確的三點教育模式,真正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理論支援,實踐扶持的核心教育目標。文章透過對大學生創新教育中協同機制的應用進行探索分析。

  關鍵詞:模式;協同機制;社會需求;培養目標

  一、協同理論的內涵

  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協同學”的概念,認為世界的統一既在於它們微觀構成的單一性,也遵從其宏觀結構規律的普適性。1987年,哈肯經過不斷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協同學”的雙重含義。他認為,物質系統中客觀存在著‘協同工作’機制,即‘自組織’的協作執行機制。此理論提出了科學的方法,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既要充分的發揮高校在這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加強校企合作,藉助政府的引導扶持四者之間相互依託相互合作,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

  二、協同機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一)政府引導創新教育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援

  從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到全面小康社會於2020年全面建成,是我國當前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其中各個環節的實現離不開人才的參與,因此政府在開展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發展的過程裡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作為協同機制的引導者,充分履行其公共職能,透過政府統籌———專案推進———創業指導三個環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支援,加大融資政策支援,從而促進各行業、部門對於大學生創業的關注;透過整合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完備的工作機制、創業機會、創業培訓與服務完善服務體系。

  (二)企業加強人才招納環節,保障創新工作的需求

  企業作為協同機制的重要環節,在機制的構建過程中發揮著支援與保障作用,企業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藉助專案驅動大學生創業發展,以任務型專案引導大學生參與到創業就業環境中來,既可以採取成果轉讓、股權分配等方式將企業專案與大學生科研專案相結合,兩者之間共享資金與技術資源支援大學生創業專案成果轉化的速度;又可以開設校企孵化基地,吸引有志之士參與到專案發展中來,逐步完善上游、中游、下游三維一體的孵化體系的構建,提高大學生創業成活率,降低創業成本與風險。

  (三)學校增設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

  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核心陣地,承擔著人才培養、創業培訓、資金提供等多項重要任務。因此高校應正確的認識自身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協同機制中的重要地位。並在教育與實踐中體現出來。首先,對於在校大學生的培養計劃做出完整規劃,透過轉變教育觀念,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去,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創新放在同等地位,透過對兩者的最佳化整合,推動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可行性;其次,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將各級政府部門、企業與學校進行三位一體的保障體系的構建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在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最後在課程設定上創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課程體系,引進或培養一批高素質道德師資隊伍,就業指導專家,積極鼓勵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來。在課外實踐中搭建平臺,透過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與創業機會,既可以採取創業競賽制度推動學生參與,也可以打造創業導師系統,將成功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引進到導師體統中,透過雙向選擇的導師制度,為創業專案找到合適的創業者,為創業者找到合適的引導者和創業專案、創業團隊。以寧波大學為例,透過建立雙導師計劃,將校內創業導師與校外企業家導師結合的制度,實現創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指導的無縫銜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

  (四)學生加強自身素質能力提高,積極參與創業活動

  如果說大學生創業教育要分主客體的話,那麼學生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或者說大學生作為系統機制中的核心子系統,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學校都是在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技術支援、資金支援、專案支援,歸根結底需要的還是大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因此在協同機制中,大學生必須活起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道德教育、創新教育中去,樹立起科學的可持續的創業觀,為未來創業或就業道路堅定基礎;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保證自身的實踐意識與能力,不能將所有的知識構建都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要積極的參與各類適合自己的創業大賽和創業專案,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未來發展規劃選擇合適的專案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在享受協同機制為自己提供的各項便利的同時更要發揮好自己的主體作用。

  三、從高校三點教育模式分析協同機制

  在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四個子系統進行分析後,我們不難看出在整個創業教育過程中,學校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下面就學校在協同機制下對於人才的培養、平臺的搭建等方面的工作進行探索。

  (一)找準切入點,抓住契機培養創新型人才

  高校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並不意味著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去創業,都去開公司,而是應該對學生進行分析,對學生的.計劃進行可行性分析,透過思維訓練和實踐教學考察學生是否真的適合創業,適合什麼型別的創業,明確切入點,抓住契機才是關鍵。其中首先要加強大學生的理論指導,在創新與實踐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充分紮實的創業知識、專業知識,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面向本科生提供創業教育、BAB創業基礎等必修課程,將基本課程、專業教育的內容組成選必修與選修結合的教育體系,以沙盤培訓為主要途徑,培養不斷夯實自身的創業理論基礎;其次,強化科研訓練,學校透過國家產業佈局和學校專業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專案,甚至可以覆蓋名校實現科研考核的規定動作;最後,強化實踐體驗,高校以合理的手段與途徑,加強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感受或喜悅度,增強學生對於創業課程的粘性,透過降低創業門檻開展小型微型創業專案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業活動中來,從而使廣大學生群體獲得更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二)穩定著力點,整合資源構建良好創業環境

  其實學校作為政府、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是真正能夠將四個子系統整合起來的部分,是黏合四個系統之間關係的強力膠。由此可見,學校在整個協同機制中,要從高處著眼,把握全域性,有效的整合校內優質資源,把握好各級政府的發展方向和管理格局,關注各大企業對於市場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需求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建立合適的創業方向。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直接拿到投資的屬於小眾群體,更多的人仍然是處於缺資金、缺資源的尷尬境地,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保障機制,落實政府提供的創業政策,將資金扶持和專業服務,風險評估等內容進行分擔,整合政府與企業的扶持機制,在校內外實施專案考核和專案管理,幫助大學生團隊進行專案運營。加大校企聯合的力度,打破常規,鼓勵教師帶動大學生嘗試透過專案轉化、專利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完成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過程。

  (三)抓住突破點,切實推動大學生實踐工作的進行

  大學生創業其實是一種市場環境需求與大學生創業需求的相互作用過程,學校作為學生創業的孵化地,更應該注重專案實施主體的情況,提高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企業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政府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大學生科技節、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向外界展示大學生創業已然完成理論儲備、實踐儲備的過程。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該校注重孵化、轉化、加速三者之間的匹配,透過構建創業孵化園、南理工大學生創業園、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學生創業園三位一體的時間平臺,三者之間層層推動,層層結合完成多個專案孵化、企業創立,抓住創業突破點,切實推動了大學生實踐工作的順利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是推動校政協同、校企協同、產學一體的大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透過政府的資金政策支援、企業的創業指導、孵化器建立,學校資源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大學生創業理論知識的積累創新實踐能力的發展,實現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穩定、有效、長期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03).

  [2]趙良君,孟趙,鄭錚.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5(16).

  [3]劉興隆,張術茂.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瀋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4]胡忠英.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檔案的建立與管理研究[J].蘭臺世界,2015(0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