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下的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論文

創新創業下的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傳統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藝術形態。我國為更好地傳承傳統工藝教育,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高校為載體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方式開始登上舞臺。然而,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在補足了傳統工藝傳承上的相對空缺之餘,也存在一定可探討的問題與不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彌補不足,本文試圖將創新創業這一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相結合,研究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設立的名師工作室形式的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路徑與機制,希望能為我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傳統工藝;人才培養;高校

  一、緒論

  所謂傳統工藝,是指百年以上,歷史悠久,技術精湛,世代相傳,有完整的工藝流程,採用天然原材料製作,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手工藝品種和技藝。它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我國燦爛久遠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藝術形態。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傳統工藝,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高校為載體的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方式開始登上舞臺,透過現有的文獻分析,目前我國高校進行的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有:組織成立社團為主的傳統工藝傳承教育;開設全校公選課;結合相關專業學科教學中,創新教學內容;開設相關專業,進行專業教育;以興趣班的形式展開人才培養。透過多年實踐,高校組織的這些人才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不足之餘,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彌補不足,本文試圖將創新創業這一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相結合,研究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設立的名師工作室形式的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路徑與機制,希望能為我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二、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分析研究

  高校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對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起到了以往靠單一的父子、師徒相授所不能達到的高度和規模,也打破了以往傳統工藝行業內知識共享的壁壘。中國第一位漆藝博士、工藝大師陳秋榮就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進入大學,否則消失將成為必然的命運。因為藝人考慮更多的是自身或家庭的生存問題,只有在大學,才可能對一項文化進行全面的儲存和延伸,並上升到理論高度”。但是,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也面臨著許多問題。許多學者的研究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下我國傳統工藝人才培養遇到的困境,以文獻資料結合高校實地調研,當前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傳統工藝教育的學科體系尚待健全

  健全的學科體系是高校傳統工藝培養人才的基礎。目前,我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仍然不夠健全,師資隊伍匱乏,課程設定相對單一,教學方法有待改進,教材建設等問題尤為突出。在師資隊伍上,傳統工藝人才培養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理論上應該對其實際工藝水平、從事工藝研究的經歷都有相應的要求。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則主要採用以專任教師為主,同時邀請社會相關傳統工藝從業者,相關企業家等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的傳統工藝學習和實踐提供指導。這種師資隊伍存在著專職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足,缺乏對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整體設計和科學研究,兼職教師缺乏約束機制,隊伍的流動性較大。在課程設定上,大部分高校傳統工藝授課內容除了統一要求的文化科目以外,便是傳統工藝專業課了。據調查,現階段高校的傳統工藝專業課主要圍繞傳統工藝的中國工藝簡史、造型設計、設計概論、素描、色彩、圖案等課程,基本都是偏於實際應用的理論內容,對培養學生藝術造詣和文化氣息的工藝文化、美術文化等課程量安排不足,授課也以理論講述為主,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造成專業課程多、文化課程少,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的局面,直接制約了高校傳統工藝人才的培養。在教學方法革新上,近幾年來高校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傳統工藝的教學方法,進行了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嘗試。但是,由於傳統工藝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它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練習,高校傳統工藝教育在提升教學實操性面臨著重大挑戰。而且,隨著新媒體時代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課堂教學的侷限性開始凸顯出來,如何實現傳統工藝教學的創新,也是高校亟待解決的難題。在教材建設方面,由於我國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幾千年來遵循的都是口口相傳或面對面授藝的師徒或父子相授的形式,導致傳統工藝教育的理論總結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加之現今傳統工藝教育學科建設尚未完成,很多理論研究還沒有達成共識,直接導致了目前傳統工藝人才培養中教材數量少、種類單一、針對性差。

  (二)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評價機制尚待健全

  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包括理念激發、文化薰陶、理論傳授、實踐操作等諸多環節,它的效果呈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由於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在校四年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因此許多高校對其人才培養的評價往往受縛於此,停留在傳統的考試層面。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對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評價主要存在三種導向:一是資料導向,將學生在校期間的考試成績或學分獲得作為衡量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指標;二是錦標導向,將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成績作為人才培養能力的體現;三是能力導向,認為素質和能力衡量人才培養效果的指標。這些指標雖然是一定的客觀呈現,但是都片面化,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實效性的評價體系來引導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科學發展,這種實效性的評價體系既要側重於知識的掌握,也要側重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評價;不僅側重於在校期間的表現,也要衡量學生畢業之後與傳統工藝相關的發展。

  (三)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聯動系統尚未形成

  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是一個由課程、學生、教師等學校教育環境和家庭、社會環境等要素構成的動態的,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構建一個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高校與社會聯動系統,對於高校培養高素質的傳統工藝人才至關重要。即高校在培養傳統工藝人才時主動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透過對行業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以及產學對接不斷調整和明晰人才培養的標準,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和社會接軌地構建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高校標準,而企業、行業專家也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透過構建高校傳統工藝實踐教學體系,達到人才培養的最最佳化,為傳統工藝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人才。但根據調查,目前由於政策、理念、社會支援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社會之間的聯動機制還不順暢,“九龍治水”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造成高校培養傳統工藝人才效果不佳。

  三、創新創業理念與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研究

  透過上述對現今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高校傳統工藝教育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後,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創新創業理念給了我們啟發。

  (一)創新創業理念的闡釋

  所謂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兩個概念基礎上整合而成的綜合概念。創新教育即指“培養人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完善創新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創業教育則是“從廣義上講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創業教育透過開發、提高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必須的知識、精神、能力和心理品質”。但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上述兩個概念的簡單疊加,它表達的是在以往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基礎上,透過理念滲透,融會貫通形成的一種與現今時代發展相吻合,與社會生產水平相適應的新理念。2010年教育部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將創新創業教育定義為: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這一概念的提出,說明我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達成共識。

  (二)創新創業理念和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內在聯絡

  創新創業理念與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有著強烈的內在聯絡,創新創業理念為高校完善其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評價體系、聯動體系提供思路和實踐經驗,這就為在創新創業理念下開展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提供了合理性和可能性。1.創新創業理念促進高校傳統工藝學科體系不斷建設完善創新創業理念是推動高校傳統工藝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其完善傳統工藝學科體系的重要載體。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創新,以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到傳統工藝學科建設中,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建立以傳統文化素質的養成為基礎,以綜合能力的提升為關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科體系,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2.創新創業理念促進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評價機制不斷健全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到傳統工藝人才評價機制中,首先有助於確立正確的評價取向:既看到對於學生職業技能的幫助,又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創新思考的精神;其次,有助於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以創新創業人才評價的標準,在評價過程中突破以往高校資料化、錦標化、能力化的片面束縛,強調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強調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水平,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再次,有助於確立長期的評價機制: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高校傳統工藝人才評價現行機制中大學四年的`時間知識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冰山一角,引入創新創業理念的縱向評估指標,將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細分為幾個時段,每個時段分別評價不同的內容,以便準確地反映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3.創新創業理念有助於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聯動系統確立從近幾年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來看,高校、社會、家庭等要素的聯動系統並不健全,創新創業理念的融入,促使高校加強與社會、家庭等之間的聯動,一方面企業為高校提供市場導向、實踐崗位及技能指導等方面的支援,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援和配合,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而高校、企業、家庭等之間的聯動也有助於高校在傳統工藝專業培養過程中不僅是傳承舊有的傳統工藝,更是根據社會、家庭的聯動,不斷滿足現代化經濟建設,滿足當代文化的需求,對傳統工藝進行創新,培養創新獨立的傳統工藝人才,繼承和發展高校傳統工藝。

  四、聚焦:錢江學院刺繡名師工作室彰顯的創新創業理念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

  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自2015年引進杭州市杭繡唯一傳承人趙亦軍為起點,建立杭繡名師工作室。三年來,刺繡名師工作室成為傳統工藝企業與教學界有影響力的創作與實踐團隊,培養了一批對刺繡工藝產生研究興趣,掌握其基本技能並立志要從事相關產業的學生,而杭繡這一傳統工藝也擴大了其在社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錢江晚報》、浙江、線上等媒體以杭繡傳承、工作室建設等為內容加以報道。錢江學院刺繡名師工作室這一使傳統工藝煥發新的活力並有效保障其傳承的舉措,正是體現了在創新創業理念下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其做法值得研究和鼓勵,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舉措:

  (一)創新傳統工藝學科建設體系

  工作室模式是一種靈活的人才培養方式,反映在學科體系建設上,首先,它打破了高校傳統教學的束縛,而是採用了模組教學。目前,錢江學院刺繡名師工作室的模組教學分為“傳統人文美術教育”、“工作室專業基礎教育”、“工作室專師專項教育”、“實踐基地實踐教育”四大模組。各模組在教學中結合校內外的創作任務,在學生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促使學生在掌握傳統工藝創作和操作技能的同時,又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其次,在師資建設上,除了高校專業師資外,名師工作室特聘趙亦軍大師到校成立工作室,實行小班化教學,一方面趙老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到學校傳授技藝,指導學生,另一方面,在校內佈置工藝名師工作室本身對學生也是一種專業教育;再次,工作室以模組化教學,案例式教學和專案引導的個案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並且注意在完成專案步驟的關鍵節點處,傳授相關技藝知識,幫助學生實踐操作中不斷進步。

  (二)創新傳統工藝人才評價體系

  工作室模式的人才評價體系也秉承創新創業理念,學生除了要求須修完工作室人才培養方案設定中的所有課程,考試合格並取得相應的學分之外,還鼓勵學生到相關行業企業實習和訪問,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對接,尤其是工作室的對接企業,學生可以接受工作室的培養,畢業合格後進入企業工作,以在行業的持續發展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

  (三)創新傳統工藝聯動機制

  工作室從建立初期就與錢江學院、杭州市教育局、杭繡傳承人趙亦軍大師簽訂了協議,建立了聯動機制。根據協議要求,市教育局落實工作室專案扶持經費,並加強對工作室的指導和監督;趙亦軍老師提供人才培養的專任教師師資保障,並明確各階段專案制教學的落實,組成杭繡工藝技術學習隊伍,開展一系列杭繡陣法、技術訓練;學校作為工作室的責任主體,有計劃地建成杭繡專業實踐性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和推進杭繡專業教學,培養杭繡工藝人員。三者聯動,保障了工作室模式進行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順利進行。

  五、結語

  透過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以刺繡名師工作室的形式開展傳統工藝人才培養的個案,藉助對創新理念的梳理,我們發現在高校傳統工藝人才培養中,現有的模式已不能滿足行業、社會、學生的需求,傳統工藝人才培養需要更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以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傳統工藝人才培養中,突破束縛,以期更好地實現傳統工藝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大陸地區傳統工藝美術之傳承方式困境與創新.觀察與思考.2001(1).

  [2]葉聖燕、賈禮民.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與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5).

  [3]張澍軍、王佔仁.作為理念和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光明日報.2013-03-14(11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