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生活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調查分析論文

學校生活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調查分析論文

  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是全面、系統深刻的,當前的中小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不少,學校生活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主要的原因有哪些,是指導學校管理和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依據。本人採用測量工具《中國心理健康量表CMHI》(青少年版適用於10-18歲),選取甘肅省張掖市和平涼市華亭縣作為抽樣地區,隨機抽樣,共四十八個班,發放2256份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第一,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壓力過人,是造成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最重要原因。

  在我們的調查中,81.2%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比較大;週一到週五早晨7:00以前起床的佔到96.6%,晚上11點以後睡覺的,初中生達到52.7%,高中生達到91.1%;學生感覺有些睏倦或很睏倦的小學生達到47.4%,初中生達到77.6%,高中生達到85.3%;一半以上的初、高中生認為自己的學習負擔很重學生的學習任務重,作業量大,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過少,學習內容枯燥乏味,既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浪費了大量的精力時間是初三乃至高三學生的學校生活現狀在城市裡相當一部分家長週末都安排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諸如外語提高班、美術班、鋼琴班、書法班、電腦班等等,在學校裡學生處於高強度的學習中,課餘時間又被這些“額外學習任務”擠壓,這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許多負擔從而使不少學生產生諸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或不安、煩躁等症狀,這不僅影響到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會嚴重損傷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透過調查並統計分析發現高一年級學生生活事件因子平均值明顯高於其他年級。由結果顯示,學習壓力類、人際關係類生活事件是最重要的應激源,這也是學生焦慮行為的重要原因。

  第二,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升學壓力也導致了學生的焦慮行為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

  當前許多學校的現實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教學行為仍然走“應試教育”的老路,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小考和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大型考試,壓的學校、教師、家長都圍著考試轉,更甚者考試形式由一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轉變為月考加週考、口測,為了“激勵”學生考高分,每考必張板公佈成績,開大會小會表彰總結,學生一遇考試就十分緊張,學生中寧可缺考也不願經歷“挫敗”的情況時有發生。

  第三,農村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造成教育發展極不平衡,“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緩慢,

  個別地方資訊閉塞,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和培訓不到位,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都陳舊,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不尊重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育方式隨心所欲,無視學生的個性、獨立性,教師對學生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相當嚴重,對於這些問題,學生表現為心理上的壓抑、抵抗意識、對立、多疑、孤僻、粗暴、野蠻,甚至出現心理恐懼或軟弱、膽小怕事、心神不寧,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和偏執行為。

  第四,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教育要面對的現實,學校教育僅僅用成績、守紀等某些單一的標準把學生劃分成好學生和壞學生,則壓抑了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展的可能性。

  第五,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教師培訓不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師對學生問題行為心理輔導能力缺失

  不能適應教育的需要,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又由於社會分配不公教師收入相對較低,生活清苦,再加學校利益分配不當,教師心理不平衡,對自我充電缺乏信心,造成有教師隊伍不穩定,全國教師平均工資在不同行業中仍然排名偏後,有些地方甚至拖欠教師的工資,甘肅省這幾年來教師雖然工資收入有較大的變化,但仍然比其他行業、階層要偏低,“孔雀東南飛”的事情每年都在發生,對教師隊伍的穩定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尤其農村教師工作條件差、生活環境差,教師的經濟地位低下,社會地位必然低下,使他們的心理失衡,這種失衡必然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僅為完成學校“評比制度’,下達的教學任務而工作成為教師工作普遍性心理動力,不重視與學生之問的交流,不注重或不願對學生失當行為進行校正,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跟老師的關係緊張,我們的調查中37.9%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問題不願意或沒有機會與教師交流,也是這一現象的佐證。許多教師面對經濟大潮、面對生活的壓力更是熱衷於掙錢的門道,對本職工作敷衍了事,責任心不強,這樣的教師自然培養不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總結:

  要解決目前學校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體系中;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或培訓;教師要積極進行自我調節,使自己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引導學生消除壓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作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