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教養方式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論文

關於父母教養方式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論文

  父母教養方式很久以來一直是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國內研究認為,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在對其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過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它是父母教養態度、教養行為和非語言表達的集合,是一種穩定的行為傾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隨之而來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了出來。中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一方面,他們在生理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心理焦慮、煩惱增多; 另一方面,社會競爭的壓力蔓延到了學校,他們過早地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高中生所處的中學時代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研究提出,青少年的整體心理健康問題並非普遍存在,但某些心理問題的確佔相當比例。

  高中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學生對男女關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異性在一起會有較強的情緒體驗,又由於國內就業形勢嚴峻、高考升學的壓力大,加上青春期的身心特點,其心理機能容易失衡。胡勝利指出,強迫、敵對、偏執、人際關係敏感和抑鬱等症狀是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 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文化及學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是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均有密切的關係,其中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最為重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子女最重要的他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從孩子剛出生就發揮著示範、導向、濡染、催化和校正作用,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能夠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而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某些不良人格特質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良好的.父母教養方式可以使學生生活在健康的家庭中,有益於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心理衛生健康; 相反,不良的父母教養方式可以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心理健康問題。本文旨在透過調查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為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發展提供依據。

  1 物件與方法。

  1、 1、物件。

  在青島市市區隨機選取兩所高中整班抽取了學生共400 人,回收到有效問卷345 份( 86。 25%) 。被試年齡 16 ~18( 16。 96 ±0。 46) 歲。

  1、 2、方法。

  1、 2、1 施測方法 採用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和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 EMBU)以班級為單位,利用大課間時間,由專職心理諮詢師帶領進行團體施測。

  1、 2、 2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該量表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是有效而準確地專門測查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有效工具。該量表共有 60 個專案,由 10 個分量表組成,分別為強迫症狀、偏執、敵對、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波動性、心理不平衡,採用 5 級評分制( 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 。

  1。 2。 3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EMBU) 它由瑞典 Perris 等編制,嶽冬梅等人修訂,有較高的信效度。該量表共有 66 個專案。其中包括 6 個父親分量表,分別是父親情感溫暖理解( FF1) 、父親懲罰嚴厲( FF2) 、父親過分干涉 ( FF3) 、父親偏愛被試( FF4) 、父親拒絕否認( FF5) 、父親過度保護( FF6) ;5 個母親分量表,分別是母親情感溫暖理解( MM1) 、母親過分干涉過度保護 ( MM2) 、母親拒絕否認( MM3) 、母親懲罰嚴厲 ( MM4) 、母親偏愛被試( MM5) 。EMBU 採用 1 ~ 4 級記分。66 個專案中,父親量表不含第 19、24、26、38、41、47、54、63 項: 母親量表不含第 5、10、18、20、21、40、49、66 項。

  1。 3、統計處理所得結果採用 SPSS 13。 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及統計學分析。

  2、結 果。

  2、 1、高中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345 名高中生有 57。 02% 的學生總均分≥2 分,即有 196 人有輕度以上心理問題,有 7。 76% 的學生總均分≥3 分,即有 26 人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有0。 90% 的學生總均分≥4 分,即有 3 個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因子分≥2 分的前 3 項檢出率依次為情緒不穩定,學習壓力和強迫症狀,因子分≥3 分的前 3 項檢出率依次為情緒不穩定,學習壓力和焦慮,因子分≥4 分的前 3 項檢出率依次為焦慮、學習壓力和抑鬱與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

  2、2、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父母情感溫暖理解得分與總體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呈顯著負相關,父親嚴厲懲罰、父親拒絕否認、母親過分干涉保護、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嚴厲懲罰與總體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分成顯著正相關。

  3、討 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輕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有 57。 02%,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有 7。 76%,說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令人擔憂,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學習壓力、強迫症狀、適應不良、焦慮、抑鬱與人際關係敏感,說明高中生的升學壓力巨大,存在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問題和情緒困擾。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父母情感溫暖理解得分與總體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呈顯著負相關,父親嚴厲懲罰、父親拒絕否認、母親過分干涉保護、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嚴厲懲罰與總體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分成顯著正相關。調查結果提示,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父母給予子女越多的尊重、理解和情感溫暖,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而對子女越是採用嚴厲懲罰、拒絕否認和過度干涉保護,則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父母親消極的教養方式,如經常用嚴厲的懲罰、過分的拒絕否認來對待孩子,易使子女缺少自信以及過分的貶低自己。

  研究發現寫,父母自身的行為和對待子女的方式,對青少年的心理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可能是子女患神經症的危險因素之一,神經症患者的父母明顯的表現出對子女缺乏關心、理解、信任和鼓勵,他們更多表現出對子女的冷漠和忽視的態度,對待子女缺乏關注、愛心和肯定。相反,父母投入的情感溫暖越多,高中生的積極情緒越多,焦慮和抑鬱的程度越低。

  有調查顯示,父親的教養方式在子女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父母對子女過度保護以及偏愛容易使子女滋生驕傲、偏執、任性、自我中心、依賴性以及缺乏韌性等不良心理特徵,同時也不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適應能力; 父母對子女生活的過分干涉導致了他們的不安全感; 父母對子女的懲罰嚴厲容易使青少年產生自卑感、無助感等不良情緒。相反,父母對子女民主、寬容的態度容易培養子女的獨立自主能力,父母積極的情感關注能夠培養子女樂觀、熱情和開朗的性格。因此,我們應提倡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讓每一位父母親都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養方式的重要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