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對高職生心理發展的積極作用論文

音樂教育對高職生心理發展的積極作用論文

  音樂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活動,它屬於審美教育的範疇,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跟學生的心理感受聯絡非常緊密,這不但表現在音樂本身的情感特性,在所有的音樂活動中,音樂教育都能體現出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徵。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簡要學習如何欣賞各類音樂作品,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提升其音樂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最終達到促進其心理發展的根本目標。

  一、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能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

  我國音樂理論家趙渢指出:“美育教育應該提到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形成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的教育,對高職生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音樂藝術是最具情感的藝術形式,它透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作活動等,使音樂欣賞者充分體驗蘊含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蕭邦、斯美塔那的作品能流芳千古,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種時時喚起我們對慈母、故鄉、祖國、大自然和純潔愛情的無限嚮往之情。又因為音樂作品總是灌注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並作用於欣賞者的感情,使人自願自覺地受到強烈的感染、薰陶和教育,所以,它又是以情感人的典型教育形式。如貝多芬的《田園》,可以使人置身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之中,洗去世間榮辱,擺脫物慾橫流,把人帶入寧靜清爽的世界,使高職生在音樂賞鑑中明白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這比單純的說教要有效得多。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在音樂審美體驗過程中,音樂自身的情感可以激發高職生的內心情感,聆聽心靈深處的聲音,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萌動對美好人生的熱情嚮往。

  二、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能調節學生的情緒體驗

  高職院校的學生經常陷於抑鬱、焦慮、無助、憤怒、暴躁、彷徨、無奈、苦惱、生活無意義等不良情緒狀態之中,對於他們的學習、生活都將帶來負面的影響。開設“音樂欣賞”公選課,或者在校園廣播站播放適當的音樂,可以直接影響高職生的情緒狀態,這種公共音樂教育的實施方式可以帶給學生輕鬆、愉快、明亮的心情,有助於解決大學生的情緒問題。在“音樂欣賞課”上,高職生是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直接體驗音樂,他們對於音樂的理解更貼近作曲家的本意,他們的心境可以更快地向音樂作品表現的意境遷移。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經常讓學生欣賞多種風格的音樂,可以使他們不良情緒得到轉移、化解或宣洩。

  不同風格的音樂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也不同,有以下六種型別:

  (1)中速或快速的音樂。具有旋律明快跳躍、節奏活潑、調性明朗、力度中等的特點,能解除憂鬱,使人擺脫冷落寂寞的心境,達到心情開朗、心胸開闊和樂觀向上的目的,如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中國樂曲《彩雲追月》等;

  (2)悠揚、舒緩、浪漫、柔情的樂曲。速度和節奏一般較平緩,旋律輕悠、清新且起伏不大,調性單純,力度多偏弱而變化少,能給人一種平靜和安全的感受,具有鎮靜鬆弛的作用,能令人心¥氣和、心情安定,沉靜地對待一切,如德彪西《月光》、中國樂曲《漁舟唱晚》等;

  (3)風格詼諧的音樂。可以使高職生在滑稽可笑的氣氛中放鬆心情、忘記煩惱,如約翰?施特勞斯《閒聊波爾卡》、肖邦《小狗圓舞曲》;

  (4)壯美、節奏鮮明鏗鏘、中速稍快、力度較強的音樂。雄壯有力、使人精神振奮、激情滿懷、情感強烈而深邃,如聶耳《義勇軍進行曲》、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等;

  (5)表現悲劇美的音樂。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堅定的進取精神和強化柔弱的心靈具有明顯的功效,如何佔豪、陳剛《梁山伯與祝英臺》、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等;

  (6)低沉、憂傷的樂曲。速度較慢、旋律低沉壓抑、調性暗淡,力度多為中等以下,有時也有很強的處理,可以使人將內心的憂鬱外洩,如施萬春《送上我心頭的思念》、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等,抒發負面情感,安全有效地將心理的鬱悶宣洩出來,符合心理救助的基本原理。

  三、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高職生之所以經常有失敗者的心態,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低下,而是因為缺乏堅定的目標,更缺乏堅軔的意志品質,難以堅持不懈。堅忍心理是意志品質表現的一個方面,它指的是在執行決定時能堅持到底,在行動中能長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堅忍的毅力,勇往直前,頑強的克服前進中的重重困難方面的意志品質。在高職院校,在音樂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組建班級合唱團,開展有效的音樂活動,不失為一種有效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的方式。透過班級合唱團的訓練活動,將技能性的訓練轉化為意志的培養,使他們在演唱技巧不斷長進的同時,磨練意志,增強信心。嚴格的合唱訓練,對每個合唱隊員來說,都是一次強度相當大的體力勞動。譬如,唱歌時要求同學們保持正確的形體姿勢、振奮的精神狀態,具有氣息支援的科學發聲方法及情感的真切表達,等等。幾乎調動了人體的各種機能,全神貫注,訓練長達一兩個小時,這對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無疑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和磨練。又如,學生在聲樂技能訓練中存在較難掌握的內容,聲樂學習中的發聲方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要掌握這些演唱技巧,需要經過上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反覆練習,實際上是對於人的意志的一種磨練,無形中培養了人的毅力和對事業持之以恆的精神。

  在班級合唱訓練過程中,通過了解詞、曲作家們與社會、命運做鬥爭的頑強意志和堅強毅力來激勵學生,使他們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培養學生堅韌心理。在貝多芬《合唱》中,激昂有力而充滿矛盾衝突的音樂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不僅使人感受到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與命運作鬥爭的堅強毅力,而且使人進入到一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如果音樂老師進一步啟發學生聯想到我們生活中的意志堅強者,幫助他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這對於培養他們的堅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四、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個人的真實能力,而是個體對完成特定任務所具有的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包括三層含義:

  (1)自我效能感是對能否達到某一表現水平的預期,產生於活動發生之前;

  (2)自我效能感是針對某一具體活動的能力知覺,與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

  (3)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能否達到某個目標或特定表現水平的主觀判斷。高職生因為高考的挫折感,時不時會以失敗者自居,他們的學習自我效能感一般比較低。為此,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可以充分發現一些有音樂愛好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透過語言激勵和示範表演,挖掘他們的天賦,激發他們的人生目標,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透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藝術團,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為高職生提供表現音樂才能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而達到揚長補短,不斷成長的效果,使他們重新點燃起生命的火把。總之,高職院校可以運用音樂干預作為起點,針對大學生生活現狀,去發現提髙高職生自我效能感有效的方式,以使音樂教學與高職生的心理發展緊密相連。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使高職生在群體中發揮其所長,創造性地作用於集體與社會,從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並進一步完善自我。

  五、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音樂教育活動,能協調學生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種社會關係,國內外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質量對其社會技能、自我意識、學業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促進高職生順利實現發展目標,成為具備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較高成就水平的社會人。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高職生獲得支援性的資訊、能夠確定自我在社會中的價值感和維持健康的心態,反之,則會導致自我價值感的危機,引起焦慮。高職生近五成的心理問題都是由於人際關係緊張所造成的,因此,人際關係問題在高職院校必須引起更加廣泛的關注。良好的音樂氛圍使人更願意傾聽別人的經驗和意見,從中不斷汲取,打破以往的封閉狀態,樂於聆聽別人並分享自己。在高職院校,組建各種音樂社團,舉辦音樂沙龍、週末音樂會等對高職生的心理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音樂社團、音樂沙龍的活動包括創作、演唱、演奏和交流討論,是以音樂為紐帶的群體活動;週末音樂會也是以音樂為紐帶的面向公眾的群體活動。這些音樂教育的實施途徑為高職生提供了接觸音樂、體會音樂、被音樂感染的機會,也使他們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援、理解和同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愉快的人際交往環境。高職生在音樂活動中不僅受益於音樂本身,還能學習與他人合作和相處技巧,以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行為剋制能力,不斷促進高職生的心理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