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論文

語文教學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論文

  摘要:中職生心理問題較多,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使得語文教學中能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中職語文;滲透;心理健康;策略

  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迫走進職業學校,因此多數比較自卑,缺乏自信。又因為進職業學校之前不良的家庭或學校教育,他們生活學習習慣差,基礎知識薄弱。進入職業學校後,沒有學習目標,學習被動甚至不學習。自控能力又差,往往沉迷於網路或吃喝遊樂。所以說,中職生是一個心理問題較多的群體。但僅靠學校開設的一週三兩個課時的心理健康學科無力解決學生大面積的心理問題。學生這諸多心理問題的解決必須靠滲透到各個學科,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它是最能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門學科。下面,我粗淺地談談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教師要確立賞識教育理念

  羅森塔爾效應有力地說明:給人積極暗示,人就能朝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有賞識學生的思想理念。“讚賞和激勵是沐浴孩子成長的雨露陽光”,“哪怕天下人都看不起他,也要為他驕傲”只有教師從心底裡欣賞學生,才能在語言、神態、動作、行為中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學生才能得到積極暗示,也才能積極向上。教師真正賞識學生了,學生才會逐漸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焰。因為“自信心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是孩子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

  二、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重建自信

  大多數中職生沒有人生目標,得過且過,正因為這樣,所以才推日下山甚至無事生非。為了讓他們不再耗費美好年華,語文教師要幫助她們樹立人生目標。(一)利用偉大人物的勵志經歷,激發學生確立人生目標講授教材文字時,適時地渲染不平凡人物的勵志經歷或拓展教材內容時講述偉大人物的不凡人生,引導學生確立人生目標。比如講食不果腹,四處借書閱讀,渴望成為作家最終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莫言。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終成為全世界敬仰的國家總理的周恩來等。教師要渲染這些人物的志向和人生價值,激發學生也樹立高遠志向。(二)以身邊優秀學生為榜樣,引導學生確立人生目標如果說偉大人物離我們太遙遠的話,身邊優秀學生可能更能讓學生心動。所以,語文教師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機會講講自己帶過的優秀學生刻苦努力的事實,也讓學生講講他們身邊他們佩服的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確立人生目標。

  三、教師要利用語文素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作品本身有心理健康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找準滲透點,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漸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一)適時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中職生因中考失利,普遍有較強的自卑心理。教師可以在課文講解中適時點撥或拓展,如講曾經笨拙的`愛因斯坦,講被老師認為不可救藥的愛迪生,也可以講以一次考試成績定終身的弊端,還可以講講身邊中考失敗,但透過自身努力,最終幹出了讓當年考上了普通高中的學生都羨慕的事業的佼佼者,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二)讓學生珍愛生命,懂得感恩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異常珍貴,但多數中職生並不懂得珍惜,揮霍時光,揮霍健康。另外,不少學生把享樂視為當然,毫不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語文老師有責任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和感恩教育。講一些作者的人生經歷時,可以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引導學生珍愛生命,讓學生懂得對生命的珍愛體現在對每一天甚至每一分秒的珍惜上。又如講同題散文《我的母親》時,讓學生談談他們自己的母親,教師順勢引導,讓他們懂得感恩。

  (三)提高學生的挫折意識和受挫折能力

  多數中職生因中考受挫而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中,若能讓他們以挫折為動力,將極大地推動他們向前。如講司馬遷、文天祥、蘇軾等作者時,讓學生明白,一生一帆風順只是對別人的美好祝福,十有八九的人一生都會屢遭挫折。面對挫折,我們要坦然看待,積極應對。變消極為積極,挫折這一絆腳石將可能變成你的墊腳石。正像有人所說:“一切苦難皆是財富”。

  (四)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相處

  中職生中打架鬥毆事件頻發,聚眾抽菸酗酒,早戀人數較多充分說明中職生沒有正確認識自我,不會與他人相處。語文教師可以在作者簡介或課文講解中適時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相處。如講授《再別康橋》,介紹徐志摩時,引出學生感興趣的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徐志摩的夢中情人林徽因面對當時已婚的徐志摩的示愛時回覆:“我還是個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將自己一下子投進那危險的旋渦,引起親友的誤解和指責、社會的喧囂與誹難。我還不具有抗爭這一切的勇氣和力量。我也還不能過早地失去父親的寵愛和那由學校和藝術帶給我的安寧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相處。

  四、教師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有意識設計拓展閱讀內容,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如我班一個學生因自己心情不好向他的無辜的同桌口無遮攔地發脾氣,他同桌傷心地哭了半天。第二天語文課堂上,我在課件上播放了一篇文章,文章寫了一個小男孩發脾氣,父親讓他在木板上釘釘子,完了又把釘子拔掉,父親教導孩子,你發了脾氣後給人道了歉,但給對方留下了像這塊拔掉釘子的木板一樣的永久的傷疤。以此教導學生不能輕易傷害他人。總之,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張同正.淺談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J].現代閱讀,2011(3).

  [2]楊叔子.是育人,而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3]伍新春,葉斌.中職心理健康陽光教育[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