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教學探討論文

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教學探討論文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係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影響著風景園林設計者對於環境的設計與評價,是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重要輔助課程之一。本文透過總結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的特殊性,試圖探索適合該專業的環境心理學教學方式和方法。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係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是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建築學、城市規劃、園林規劃設計等多領域,因此有著眾多的別稱(如人類生態學、生態心理學、環境行為心理學、建築心理學等)。[1]

  環境作為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場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心理認知,而心理影響著設計的表達。因此,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設計,環境的設計必須建立在環境心理學的基礎之上。風景園林涉及城市規劃、美學、建築學、文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多專業融合是其顯著的特點。作為風景園林的學生和從業人員,園林設計與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沒有將環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徹,其職業生涯也無法走的更遠。因而,環境心理學已成為很多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重要輔助課程,在掌握風景園林設計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透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將景觀設計與人緊密結合在一起,解決人在場所中的各種需求。

  筆者根據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特點,結合五年的環境心理學課程教學實踐,試圖探索出適合該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

  1、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1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心理學理論知識薄弱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部分基本理論來源於心理學和社會學,涉及到眾多的理論和專有名詞,對於沒有心理學基礎的風景園林本科生來說,不可能嚴格按照心理學和社會學體系去教學,學生們在短時間內對於複雜的理論和名詞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時,由於各種理論觀點在特定的領域都有它們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間的差異、矛盾甚至對立,讓學生分辨起來難度很大,重點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學習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環境心理學知識同時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學科很多知識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觀察和總結的,同學們透過身邊的例項進行分析和總結,會發現枯燥的理論即是生活中例項的總結和凝練;由於環境心理學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環境中的行為模式,許多例項方便操作,容易驗證。在講授時,可以用小實驗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能調動課堂氛圍。

  1.2缺乏針對風景園林設計的環境心理學研究

  環境心理學,又常稱為環境建築心理學,從20世紀60年代末在北美興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針對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展開,而對風景園林的相關性理論研究甚少。各大環境心理學的教材中,針對理論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築或城市規劃方面,風景園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學生學習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無法將學生帶入特定的例項場景中進行案例分析,不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2、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教學的方法總結

  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環境心理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總結出適合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於環境心理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效果,使得學生將環境心理學相關理論與風景園林設計中緊密結合。

  2.1凸顯風景園林專業特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針對風景園林領域的'心理學原理和原則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依託於現有環境心理學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貼近、更適合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環境心理學教學體系,以指導學生完成風景園林課程設計。課堂上可透過大量案例講解,引導學生將環境心理學與風景園林設計理論緊密結合,如在舊城更新中,不重點以整個城市為著眼點,而是縮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園和天津萬科水晶城等為例,向同學們講解更新中有選擇性的保留場地上的設施對於居民心理上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重點掌握外部公共空間景觀營造、植物配植、園林色彩、園林照明中的心理學應用規律等。

  2.2設定“調研”環節,強化課程理論

  要求學生進行課後調研,使得學生在逐漸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不斷地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鞏固心理學相關理論,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思考設計問題,為今後的設計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層次的維度。

  學生可根據課堂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理論作為調研的主題,如人的行為習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間活動研究,博物館的展品定址、參觀模式、博物館疲勞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老齡化社會的居住問題,社群中的人際交往問題等;針對主題,選擇典型的場所、適宜的調研方式、合理的調研人群、適當的時間進行調研。可選擇觀察、提問、問卷、測驗、模擬等方式,儘可能將過程作科學的設計。要求最後提交調研報告,包括問題的提出、調研方法的設定、過程簡述、資料統計結果(附調查問卷、簡圖等原始資料)和必要的分析,並得出結論。同時製作PPT,進行彙報。

  2.3授課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環境心理學理論陌生、枯燥,不易於理解是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於此,環境心理學課程授課形式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旨在激發學生設計的興趣和靈感。比如在講構造論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認為是先前經驗的記憶痕跡加到感覺中去,構造出一個知覺形象”,可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少女與老婦系列圖片進行對比展示,讓同學們對枯燥的理論有非常形象的認知,從而記憶深刻;在認知地圖和評價地圖的環節,採取讓同學們手繪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市城陽區認知地圖並製作評價地圖,從而發現並討論設計的利與弊;在學習人的行為習性,如左轉彎習性、抄近路習性、距離保持等時,可以設計一些小實驗,在課堂上實地驗證(如靜立時人躲避方向的特點),不但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豐富課堂氣氛,還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而積極的投入到分析學習之中,亦可帶同學們走出課堂,進行實地的觀察;課堂上根據調研的內容,讓同學們進行PPT講解,擺脫被動學習的模式,變成老師講亦可以學生講,學生調研彙報、老師提問、大家討論的方式。經過幾年的迴圈教學發現,早期學生的發現一般較為淺顯,總結出的知識也不豐富,但透過師生交流與討論,後期能得到很好的補充與提高,理論知識也得到加強。

  在靈活的教學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師生互動在教學中往返交替,學生和教師透過不斷探索、完善欠缺、教學相長,能夠完善知識結構,建構知識體系,將枯燥的心理學理論變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