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獨秀成為新文化運動旗手的主要原因論文

論陳獨秀成為新文化運動旗手的主要原因論文

  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由陳獨秀領銜一部分激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發起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旨在反對封建文化,打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力爭實現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陳獨秀以其卓越的貢獻和獨一無二的作用,成為了這場運動的偉大旗手和主帥。

  新文化運動是特定歷史時期綜合作用的產物,是近代社會長期物質和思想準備的結果。撥開歷史迷霧,應該高度肯定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所起的巨大歷史作用。但是,他之所以成為這場開天闢地的啟蒙運動的旗手絕不是歷史的偶然。我們應該追本溯源,追尋歷史的腳步,回到當時的歷史格局中,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綜合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析陳獨秀成為新文化運動旗手的主要原因。

  一、陳獨秀的家鄉安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資本主義思想較為盛行

  安徽位於中國東部內陸,臨江近海,地跨江淮,水陸發達,人口流動密集,思想傳播比較集中;緊挨的上海、南京在當時是兩個最具開放的城市,上海是《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口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資本主義比較發達;南京是中國古都,是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的國都,是中西文化思想交鋒的主戰場。特別是陳獨秀的家鄉安慶,文風昌盛,人文底蘊深厚,在近代作為安徽省府長達170餘年,在安徽乃至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慶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回顧中國近代化歷程,可以看到,安慶人姚瑩、方熊飛很早就有關於中國近代化的初步設想,太平天國運動在安慶對中國近代化具有推動作用,曾國藩在安慶關於中國近代化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創辦內軍械所,製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安慶教案、鄧華熙的皖江變法在客觀上推動了皖江近代化、中國近代化,徐錫麟等人的安慶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加速封建王朝的滅亡、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立,這些從一定意義上昭示了安慶較早啟動中國近代化的步伐。

  安慶深受歐美風雨的浸潤,資本主義思想盛行,異域新文化與本土舊文化相互撞擊,形成了極其強烈的文化革新意識,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陳獨秀,決心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非常強烈,迅速開啟了啟蒙思想,在安慶的藏書樓演說,創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舉起了。

  二、一戰期間國內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對新文化運動持積極態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歐洲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促進和人民抵制洋貨鬥爭的推動,使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隨著中國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日益迫切地要求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束縛。民族資產階級在大戰中獲得了歷史上空前的發展,掙了很多錢,辦了很多廠。因此,對運動表現出十分積極的態度,有著勇敢的一面,這是由於運動與他們的利益有一致的地方。他們不但要求保持和鞏固在大戰中所已經獲得的果實,還要求進一步繼續發展;不但要求在經濟上求得發展,還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地位。因此,可以說民族資產階級積極參加運動,部分原因是由於一定的愛國熱情和群眾力量所驅使,更重要的是這一運動與他們本身的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他們幻想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走西方資產階級所曾經走過的道路,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與此同時,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隊伍也有所擴大,在這種形勢下,北洋軍閥加強封建軍事專制並要恢復帝制,不可避免地激起各階層人民的反對,於是,激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領域發動了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正好順勢而為,擎旗推動,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歷史證明,新文化運動是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之後的又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其革命比質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範疇,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

  三、陳獨秀舉起“民主”與“科學”兩面旗幟,正好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需要

  在當時,袁世凱復闢,思想界興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而受到新思想影響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迅速壯大,反帝、尤其是反封建的情緒目益高漲,自然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現出來,構成了新文化運動的社會階級基礎。在這種混亂而自由的社會氛圍中,新型知識分子吸納外來思潮,拓展文化視野,開始張揚自我個性,發表獨立言論,反省文了廿傳統,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

  新文化的先驅者主張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以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取代封建專制主義的盲從、迷信和獨斷,“民主”和“科學”遂成為相互支援、相輔相成的兩大旗幟。在《新青年》發刊詞《敬告青年》一文中,陳獨秀就舉起了民主與科學這兩面旗幟,歷數中國社會之黑暗,痛陳專制制度之罪惡,率先對青年們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六點希望。這裡所陳述的 “六義”,實際上已經包含了“民主”和“科學”兩方面的要求,併成為思想革新和文化運動的宣言。

  “民主”就是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和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反對封建專制,同時強調個性解放。“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又包括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其目的都是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實踐證明,民主與科學思想的產生是社會變革的必然,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民主與科學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兩個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前輪。

  四、陳獨秀思想的徹底解放、獨具特色的個性和文化追求促成了他的不凡成就

  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陳獨秀從青年時代就投身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洪流之中,很早意識到開民智的重要性。一是因為辛亥革命對陳獨秀刻骨銘心的影響。辛亥革命的成敗教訓使陳獨秀認識到,“中國要進行政治革命須從思想革命開始,首先要革中國人思想的命”。二是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陳獨秀曾經先後五次前往日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薰陶。

  因此,他堅定地走上了反對封建糟粕,解放思想的道路,他認為開民智,首先自己要有智,於是邊翻譯邊學習,邊學習邊教育,邊救亡邊啟蒙,認為“沒有革命的力量,就沒有革命的成功”,重視廣大民眾的思想啟蒙,辦報辦雜誌,大力推動白話文運動,從思想文化上發動群眾、啟迪民智。

  陳獨秀本人敢說敢為,不怕犧牲,決心捐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他都積極響應、參與。一生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為人民幸福和國家民主化而奮鬥,他是堅定的愛國者和民主主義革命家。正是由於這種個性,他才能產生與儒學為代表的封建傳統文了徹底決裂的勇氣,才能擁有“餘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的膽量。才能手握民主和科學兩把利刃,刺穿中國幾幹年封建思想文化織成的密網,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曠古未有。他依託北大,以《新青年》為陣地,塑造海納百川、多元開放的文化胸襟,形成了開放、多元的文化品格。他獨特的個性加上他的才華使他天然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培植了資本主義思想,國內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中得到迅速發展,需要鞏固自己的利益,而陳獨秀所擎旗的“民主”與“科學”正好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加之陳獨秀獨具特色的個性和文化追求,使得他必然地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