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的作用論文

簡述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的作用論文

  一、創設教學情境

  透過有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利用資訊科技可以為學生創設與實際情境相似的學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利用生動、直觀的情境有效的激發聯想,喚起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或表象。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透過對直觀圖形透徹的觀察,理解抽象的數學性質。這對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學生觀察圖形和處理圖形能力都會起積極作用。數學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學,它的圖形圖象具有變化美和動態美,透過多媒體計算機的展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中所蘊涵的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課堂氣氛也因此會變得相當活躍,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自然也高漲起來。

  三、擴大知識領域,激發創造思維

  資訊科技教學靈活多變,目的明確,而且教學內容活潑多樣,美觀實用,利用這些可以增強數學課堂內容容量,強化學生思維整合度,對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起了積極作用。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注重學生的創造力,給他們設計一些較感興趣的作業後,他們必定會專心致志,樂此不疲,就是在較長的一些課間或活動課的時間也樂於完成他們的作業。例如,根據社會熱點問題(國家大事、社會熱點等)選編合適的實際應用題,透過構建模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去猜想,使學生在原題基礎上產生聯想,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這些問題問題過程中,根據客觀條件的發展和變化,往往可以機智靈活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途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認知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有不同的學習成果,也有不同的學習條件;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條件,以支援、激發、促進學生的內部條件。根據計算機提供的大量資訊、圖形的多種動態變化形式學生可以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發現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使學生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合理地“設定疑問”能使學生及時地發現問題,在此發現問題中,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全方位、全形度地分析、研究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形象直觀,有利於理解

  資訊科技對數學語言符號圖形聲音影片等教學資訊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使過去難以實現的教學設計變為現實。比如,在空間圖形的認知上,在學生對周圍環境中各種簡單幾何體感知的基礎上,可以藉助多媒體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描繪立體圖形,解決平面立體圖形與真實物體在視覺上的差異。再如,平面圖形的'平移、旋轉、反射等幾何變化也可以在螢幕上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因此,資訊科技可以直觀地展示有關數學研究物件和過程,幫助學生認同、理解有關概念。總之,隨著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果教師能重視並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魅力,那麼師生的教學雙邊活動都將是愉快的、積極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時刻也是最佳的。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確實具有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多煤體技術,使多種資訊的表達形態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更容易啟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聯想。隨著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課程改革地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