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環境下農村閱讀情況及對策研究論文

網際網路環境下農村閱讀情況及對策研究論文

  除了正規教育之外,改善農民的閱讀環境,增加農民的閱讀實踐,提高農民的閱讀質量,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手段,農村網民數量逐年增長,在計算機應用網際網路環境下透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創設、改善閱讀條件,引導廣大農民進行科學有效的閱讀,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共建和諧社會。

  “三農”問題事關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事關和諧社會的構建,一直是我國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解決“三農”的關鍵是農民素質的提高,除了正規教育之外,改善農民的閱讀環境,提高農民的閱讀質量,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手段,農村網民數量逐年增長,在網際網路環境下透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創設、改善閱讀條件,引導廣大農民進行科學有效地閱讀,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成為一個緊迫的課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為了瞭解農村的閱讀情況,有效提高農民的閱讀效果,課題組對保定地區農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調研情況

  此次調查時間從2015年8月到9月,調查方式主要為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調查問卷953份,回收率為95%。其中有效問卷827份,有效率為86%。調查物件主要是農村居民,年齡最小18歲,最大70歲,文化程度從小學畢業到大學畢業。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閱讀意願強烈,閱讀實踐不足。調查結果顯示,農民普遍具有較強的閱讀意願,也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希望可以閱讀到更多的圖書,但受自身時間、精力和財力的限制,加之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周邊社會也不能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資源,導致他們閱讀實踐明顯不足,閒散時間大多用於看電視、打麻將、串門聊天等,最主要的閱讀方式是上網看新聞、閱讀手機報和微信閱讀,

  (二)農村書屋利用率不高。2012年農家書屋在保定市實現全面覆蓋,但農村書屋的知曉利用情況並不理想,3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借閱;50%表示知曉,但很少借閱;20%表示並不知曉。農村書屋的資源更新、閱讀宣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農村書屋真正變成農民的閱讀陣地,將改變農民的閱讀方式,大大提高農民的閱讀質量,改善農民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手機成為主要閱讀方式。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第三十六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1.86億,相比2014年增長800萬人,我國農村網民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保定地區農村網路普及也很迅速,而手機的便攜性和農民閒散時間的碎片化,以及電腦價格和電腦使用上的時空限制,以及手機的大屏化和手機應用體驗的不斷提升,使得手機上網更具優勢,加之農村書店及書店圖書資料的缺乏,紙質圖書價格昂貴等因素,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終端裝置,成為農民閱讀的主要方式。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呈萎縮趨勢。

  (四)網路閱讀娛樂化為主。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農村居民網路使用的主要功能還是娛樂,手機閱讀群體中有近六成(59.0%)透過手機“聽音樂”,51.8%進行“手機QQ、微信等”交流活動,6.2%透過手機發送“微博或微信”。進一步分析這一群體透過手機進行的與閱讀相關的行為時發現:排在第一位的是“閱讀手機報”,佔到55.3%;其次是閱讀“手機小說”,佔到43.1%,再次是用“手機瀏覽網頁”排第三位,佔到28.1%,閱讀“與學習有關的資訊”的佔到10.5%。對手機小說偏好型別依次為武俠類排第一位,言情類排在第二位。

  三、建議對策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關注的問題,“三農”問題事關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公民素質的提高。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農村的物質文明得到很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設、農村文化建設顯得更加緊迫,隨著我國手機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利用網路終端——無線電視、手機、電腦等對農民進行資訊科技的教育,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一)加強書屋建設。隨著農村書屋的建設,農民的閱讀條件有一定改善,但農村書屋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農村書屋還不能遍地開花,沒有實現一村一屋,書籍數量較少,種類不夠豐富,開放時間不足,設施不夠健全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民的閱讀積極性,農村書屋建設還任重而道遠。政府和公益組織應該加大農村書屋的建設和宣傳力度,讓農村書屋應有盡有,建立健全農村書屋管理制度,增加借閱時間,增添現代化裝置,建立舒適的閱讀環境,豐富圖書種類,及時添購新書,舉辦圖書閱讀知識競賽等,讓農村書屋真正發揮閱讀陣地作用。

  (二)加強縣級圖書館建設。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縣級圖書館是最貼近農民,最瞭解農民需求,同時也是最便於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服務的,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和限於地方財政,我國的縣級圖書館一直處於飢渴狀態,沒有足夠的閱讀資源和閱讀場地來滿足基層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政府對文化建設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縣級圖書館要乘著改革的東風,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引進新技術,採購新資源,豐富人們的閱讀途徑,為基層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

  (三)加強閱讀指導。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還要注重對農民的閱讀指導,培養農民的資訊獲取能力,對農民進行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的培訓指導,提高閱讀能力和(下轉第74頁)(上接第69頁)閱讀質量。在缺乏基層文化人才的農村,可以充分發揮縣級圖書館的地理優勢,在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中,縣級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和人才優勢,組建志願者隊伍,定期組織閱讀活動,培養農民的閱讀習慣、閱讀技巧,創造較為濃厚的閱讀氛圍,帶動農民閱讀熱情,促進農民閱讀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大閱讀宣傳。農村經濟條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現代農民正在向有錢有閒有時間的狀態邁進,物質條件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高素質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應該佔領農村文化建設陣地。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各級各類圖書館及其他文化服務部門可以根據農民需求,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提升農民閱讀意識,提供更過的閱讀實踐,為農民這些弱勢群體提供各種閱讀資源。(五)加強網路資源建設。隨著網路技術、通訊和資訊科技的發展,由於其自身所具備的便捷性、高效率和農民時間的碎片性等特點,網路閱讀和手機閱讀逐漸成為農民尤其是新生代農民重要的閱讀方式。隨著閱讀方式的改變,我們的閱讀資源提供者也要與時俱進,加強資訊共享工程的宣傳力度,同時要對廣大村民進行必要的應用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的資訊素養,有針對性地向廣大農民提供科技、人文、種植養殖、娛樂健身等資訊,不斷引進新技術,向農民提供優質、豐富、價廉、免費的電子資訊、電子圖書。

  (六)加強立法保障。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合理健全的體制機制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政府應對農村文化建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農村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然而目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還沒有出臺一部專門的法律法規來加以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規可以保障農村各項文化事業的順利發展,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美麗鄉村建設。

  四、結語

  現代新生代農民已經不同於傳統的農民,他們擁有更多的知識、更開闊的眼界,也有更高的精神需求,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民素質的提升是根本,要提升農民素質,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增加農民閱讀是一條可行且經濟有效的道路,黨和政府要重視農民閱讀,透過健全的法律保障,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多的閱讀途徑和豐富的閱讀資源,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技術保障,農民將享受更多更豐盛的文化盛宴,新農村文化建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