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微課的合理運用論文

對話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微課的合理運用論文

  一、對話理念的含義

  語文是學生接觸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感受我國語言文字魅力的一門課程。閱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透過閱讀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而微課的運用可以突出對話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對話的樂趣,開發學生潛能。

  二、對話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優勢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新科技產品的研發促進我們的生活發生變化。微課裝置的出現將我國的教育事業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的一門課程,而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語文至關重要,所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教學任務之一。對話理念則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真實的或是虛幻的事物進行對話。真實的'包括教師、學生,虛幻的則是文章作者、主人公。而學生在完成閱讀的情況下與其進行對話,既可以滿足學生思想的洗禮,又可以在交談的過程中瞭解他人的想法,豐富自身的情感。微課可以幫助學生蒐集各種型別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這樣可以讓學生多方位地接觸不同的事物,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對話理念下的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 一) 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微課的運用

  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依舊採取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方法缺乏新意,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不利於對學生進行對話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微課裝置的出現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裝置。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秋節的晚上》一文時就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課文,感受中秋節的氣息,然後與學生討論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情感,並與同學交流自己眼中的中秋節。與同學進行對話,同時也是與課文進行對話,豐富學生的情感。此外,利用微課裝置,可以減少教師的教學壓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素材,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浪花》一文時,就可以利用微課裝置為學生播放浪花的圖片,讓學生喜愛上浪花,並激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與課本及人物之間的對話。

  ( 二)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鍛鍊學生想象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好的閱讀素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得學生對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師需要抓住這一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新鮮的閱讀內容。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黃山松》一文時,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相關內容,激起學生學習植物知識的興趣,然後利用微課裝置為學生提供有關黃山松的介紹,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進其他植物介紹,對有關植物描寫的文章做一定的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透過對植物的描寫激起學生想要了解的衝動。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使學生與植物進行對話,瞭解植物的生長環境等,使學生建立自己的愛心。另外,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可以瞭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在描寫黃山松的過程中那種敬佩的情感,並由此想象黃山松在風中屹立不倒的樣子,鍛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 三) 突出語文對話的特點,鍛鍊學生創造性思維

  語文就是與文字進行溝通,學生透過與文字對話感受作者情感,體會文字傳達出的內涵。所以,與語文進行對話可以幫助學生鍛鍊自身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朗誦的要點,然後為學生講解《天上的街市》的內涵與中心思想。接著利用微課裝置為學生播放郭沫若的其他詩歌,供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寫作特點,與詩句進行對話,感受作者情感,並對自身的感情進行過濾,除去一些消極、悲觀的感情因素,對生活與學習充滿信心。此外,教師需要在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的同時加入其中,與學生一起交流郭沫若詩歌的特點,與學生進行真實的對話,感受學生心理變化,瞭解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程度,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對話效率,並根據詩歌內容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學生對新事物會產生極強的好奇心,教師需要根據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利用微課裝置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與文字進行對話的同時,需要教師參與其中,瞭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並與學生進行對話,瞭解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狀況,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