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係探討論文

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係探討論文

  地質遺蹟是地球46億年演化過程的遺存,是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發展並儲存下來的具有獨特性和典型價值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中國國土資源部頒佈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所附“地質遺蹟型別劃分表”將地質遺蹟分為地質(體、層)剖面、地質構造、古生物、礦物與礦床、地貌景觀、水體景觀、環境地質遺蹟景觀7大類,可見,地質遺蹟涵蓋了除氣候和生物(不含古生物)之外的絕大多數地理環境。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人類對自身與自然關係的探索與認識由來已久,可追溯到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董仲舒發展並由此構建中華傳統文化主體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以及萌芽於古希臘盛行於18世紀的“地理環境決定論”。現今,在人類影響下的自然環境變化,以及在自然環境影響下的人類適應性,得到國內外科學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己經成為一系列自然和人文科學的主要研究物件。桂北地區(桂林、柳州、來賓3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極為突出的區域。該區地質遺蹟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等級優越,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砂岩峰林地貌、花崗岩地貌為代表的地質遺蹟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桂北地區是我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居住著壯、苗、瑤、侗、回等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多處(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本文以桂北地區為典型研究區域,提出作為民族地區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核心內容的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係定量研究的普適方法,並在翔實的實地調查基礎上,定量分析兩者之間的空間關係,為揭示民族地區人與自然關係及成因機理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民族地區以地質公園為載體的這2種最具優勢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奠定基礎。

  1 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分佈與等級在該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系統調查的基礎上,按桂北地區各縣級行政區劃單元統計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分佈,並分別採用國土資源部《地質遺蹟資源調查規範》中的“地質遺蹟景觀綜合評價標準”和國家旅遊局《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準”,對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定量評價和等級劃分,為兩者空間關係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礎。

  1.1 桂北地區地質遺蹟的分佈與等級

  1.1.1 資源分佈

  桂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質遺蹟共231處,在各行政區劃單元中,桂林市以119處地質遺蹟位居第一,所轄區縣中桂林市轄區最多,陽朔縣次之;柳州市以67處地質遺蹟位居第二,所轄區縣中柳州市轄區和鹿寨縣最多,柳江縣次之;來賓市以45處地質遺蹟位列第三,所轄區縣中象州縣最多,金秀瑤族自治縣次之

  1.1.2 等級劃分

  桂北地區地質遺蹟等級劃分結果表明(表2):該區國家級以上地質遺蹟43個,所佔比例為18.6%,是廣西高等級地質遺蹟資源分佈富集區;該區世界級地質遺蹟的型別豐富程度較高,既有兼具科學和美學價值的喀斯特地貌(象鼻山、蘆笛巖、九馬畫山、黃布灘與“仙女”群峰)、丹霞地貌(八角寨)、風景河段(大圩至福利灕江河段),又有以科學價值見長的全球界線層型剖面(碰衝石炭系“金釘子”、蓬萊灘“金釘子”),有利於不同型別的地質公園建設和特色旅遊開發;該區呈現出一條近南北向貫穿的世界級地質遺蹟發育帶,即自北部桂林市資源縣的八角寨→中北部桂林市區的象鼻山、蘆笛巖和桂林市陽朔縣的九馬畫山、黃布灘與“仙女”群峰→中南部柳州市區的碰衝石炭系“金釘子”→南部來賓市興賓區的蓬萊灘“金釘子”,世界級地質遺蹟縱貫南北的空間分佈格局有利於該區地質公園建設和特色旅遊開發的空間組織。

  1.2 桂北地區民族文化資源的分佈與等級

  1.2.1 資源分佈

  透過實地考察並結合資料收集,桂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資源共273處(表3),在各行政區劃單元中,桂林市以162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居第一,所轄區縣中桂林市轄區遙遙領先;柳州市以68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居第二,所轄區縣中三江侗族自治縣最多,柳州市轄區次之;來賓市以43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列第三,所轄區縣中象州縣最多,忻城縣和金秀瑤族自治縣次之。

  1.2.2 等級劃分

  依據“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準”對桂北地區273處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定量評價與等級劃分(表4),分級標準為:≥90分、75~89分、60~74分、45~59分,分別對應世界級、國家級、自治區級、縣市級民族文化資源,結果表明,桂北地區擁有6處世界級民族文化資源,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以上民族文化資源數量分別佔該區總數的17.92%、53.85%,民族文化資源品質優越。

  2 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係定量研究方案

  在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詳細調查(表3、表4)的基礎上,嘗試從兩者的數量空間關係、質量空間關係和空間耦合關係3個方面,提出具有普適性的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係定量研究方案。

  2.1 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數量空間關係研究

  2.1.1 研究思路

  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在宏觀空間上呈點狀分佈,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正關聯、負關聯或無顯著關聯,其關聯性的測量是反映地質遺

  2.2 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質量空間關係研究

  2.2.1 研究思路

  數量空間關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族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係,但尚難以反映不同等級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間的空間關係,而高等級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是影響民族地區人與自然關係及以地質公園為載體的2種優勢資源整合開發的核心要素。因此,進一步揭示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需對兩者的質量空間關係進行研究。採用耦合協排程分析進行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空間關聯研究。協排程分析一般採用靜態要素間的距離協排程來判斷其協調性。將反映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質量空間關係的距離協排程稱為耦合協排程,先分別累加得到研究區域各區劃單元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評價總分值,再測定兩者評價總分值的耦合協排程,其數值高低反映兩者質量空間關係的密切程度。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係的重要手段。運用GIS圖形管理和資料庫管理工具,借鑑生態學景觀(資源)要素空間關聯分析方法,設計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數量空間關係首先,在GIS軟體支援下生成正方形統一網格樣方圖層。樣方大小的確定對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空間關係的計算有重要影響,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計算結果產生明顯偏差,須根據景觀(資源)取點直徑確定網格間距。其次,將統一網格圖層與景觀(資源)圖層疊加,進行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取樣,獲得複合圖層。再次,由複合圖層相應的拓撲資料庫統計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在各樣方中的二元資料。最後,為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列出二元列聯表,計算出兩者之間的數量空間關聯指數。

  2.1.2 計算公式

  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之間的數量空間關聯指數R 由式(1)計算:R= ad-bc槡(a+b)(c+d)(a+c)(b+d), (1)式中:a為全部樣方中同時包含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b為全部樣方中僅包含地質遺蹟點的樣方數;c為全部樣方中僅包含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d 為全部樣方中同時不包含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下同);R 的取值介於-1到+1之間,R>0為正關聯,R<0為負關聯。並用式(2)對R 值進行顯著性檢驗。

  3 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係

  3.1 數量空間關係

  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在宏觀上呈點狀分佈,可認為桂北地區每個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都是可以確定具體位置的點,並將其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形成了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分佈圖層。由於桂北地區地質遺蹟多為山體、洞穴和河流,民族文化資源多集中在民族村寨,以一般山體或村落覆蓋面及其緩衝區為參考確定取點直徑為2.5km,網格間距按一般旅遊景區範圍取點直徑的4倍為10km(經度約0.08°)。本文在桂北地區行政區劃圖上沿經線和緯線方向間隔0.08°畫等距直線,將桂北地區劃分為832個樣方。利用MapInfo軟體製作桂北地區網路樣方圖層,將之與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分佈圖層疊加,得到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係及樣方分解圖。經計算,同時包含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88個,僅包含地質遺蹟的樣方數為67個,僅包含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117個,同時不包含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560個,即a=88、b=67、c=117、d=560。

  3.2 質量空間關係

  桂北地區各縣(區)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的賦存狀況應由該地區所擁有的地質遺蹟和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及其質量等級綜合體現。將桂北地區各縣(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以行政區劃為單位進行逐項彙總,得到各縣(區)地質遺蹟評價總得分(Xi)和民族文化資源總得分(Yj)(表6)。由於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評價標準不同,評價得分的總體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減小量綱選擇所帶來的誤差,提高距離協排程計算的精確度,本文將桂北地區各縣(區)地質遺蹟評價總得分(Xi)和民族文化資源總得分(Yj)分別除以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評價平均值(珡X)和民族文化資源評價平均值(珚Y),對Xi和Yj進行去量綱化處理,得到X′i和Y′j。將X′i和Y′j分別代入式(5)計算得到桂北地區各縣(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耦合協排程(表7)。桂北地區33個縣(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協調等級中,有22個為優質協調、5個為良好協調、4個為中等協調、2個為勉強協調,平均耦合協排程達0.95,說明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在質量上具有很高的耦合協排程。

  3.3 空間耦合關係

  將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評價得分去量綱化處理,取P=X′i、Q=Y′j。桂北地區地質遺蹟型別豐富,品級較高,在區域內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競爭力。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絢麗多彩,特色鮮明。究其在桂西地區旅遊開發中的重要性,取α=0.6、β=0.4。將P、Q、α、β、θ代入式(8)和式(9),得桂西地區各縣(市、區)耦合型資源綜合評價值(表8)。結果表明:儘管桂北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具有顯著的空間關聯和極高的耦合協排程,但33個縣(區)耦合型資源的分佈是不均衡的,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存在質和量的差異;耦合型資源評價值最高的區縣在桂北地區的3個地級市中均有分佈,分別為桂林市的陽朔縣(1.37),柳州市的鹿寨縣(1.25)和來賓市的象州縣(1.23),此3縣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總體質量位列桂北地區前列,說明在桂北地區資源耦合協排程水平極高且差距很小的情況下,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總體質量決定了耦合型資源綜合評價水平;耦合型資源評價值高於平均值的區縣桂林市最多,分別為七星區、疊彩區、秀峰區、灌陽縣、臨桂縣、靈川縣、興安縣、永福縣、資源縣、龍勝縣、荔浦縣;柳州市次之,分別為鹿寨縣、魚峰區、柳江縣、融安縣、融水縣;來賓市最少,為象州縣、金秀縣。上述研究以及筆者在民族地區開展的大量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調研均表明:首先,民族地區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密切的空間關聯是明視訊記憶體在的普遍規律;其次,地質遺蹟與民族文化資源存在相互作用關係。地質遺蹟及其自然環境構成影響和制約民族文化產生、發展與演變的“地學基因”,而民族文化資源則是體現各民族對地質遺蹟及其自然環境的選擇與適應能力的創造物(如梯田、幹欄式建築等)。這種透過地質遺蹟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民族文化對地質遺蹟的影響所反映出的民族地區自然與人的相互作用關係,揭示了兩者密切空間關係的成因機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