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椅子文化的發展探討論文

中國古代椅子文化的發展探討論文

  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傢俱之一,其淵源及發展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坐具形式的演變,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文化內涵之間相互交融,是一個累積並演變的過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一、中國椅子發展史

  “椅”早也作“倚”,起源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用的椅子,是一種樹木的名稱,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傢俱。

  (一)椅子的雛形

  1. 夏商周椅子的風格

  古代人們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這個階段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其坐姿也不似現在那樣輕鬆。所謂“坐”即“跪”也,這種雙膝著地,上身重量落在腳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約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發明了席子。“距今 7000 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蘆葦蓆,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席子實物。”受原始社會技術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較簡陋、低矮,室內空間狹小、昏暗。為了避免潮溼與寒冷氣候,人們將茅草、樹葉、樹皮或獸皮之類鋪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產生。

  椅子的最初形態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在此階段,坐具與臥具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西周是禮儀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統治者根據席的優劣和裝飾特點規定了嚴格的“五席”制度,《周禮·春官·司几筵》記載:“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周朝禮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種席墊的名稱和品質,辨別用途以及陳設的位置,五席分別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來體現等級差別。席子成為日常生活表現禮節規制的象徵,一般生活起居、接待賓從都要在室內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賜食,必正席而嘗之”等禮制由此而來。漸漸地,坐具身上所承載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賦予的屬於文化內涵的東西呈現出來,併成為影響器物的因素。

  2. 春秋戰國風格

  春秋戰國時期坐具的風格發生重大改變,兼顧使用功能與觀賞功能。春秋戰國時期的坐具主要以席為主,同時還出現了另一種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漸走向多樣化,不僅用於睡眠,聚餐會友、辦公議事等都在床上進行。並且這一時期商代就已出現的髹漆技術被運用到床、案類傢俱的裝飾上,絢麗無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圖案,使坐具充滿著濃厚的藝術感。

  同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開始擺脫神秘主義色彩,開始關注現實生活和人生哲理。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這個時期的坐具風格一改神秘和沉重,體現一定的理性以及審美情趣,出現了精雕細琢、奢侈豪華的氣象,其裝飾特點也有了重大改變,集繪畫、雕刻於一身,在題材上一般採用自然景觀、植物圖案和想象吉獸為表現主題,體現出崇尚自然之美和浪漫主義的情調。

  (二)早期椅子的產生

  1. 秦漢時期

  秦漢是椅子風格的奠基時期,冷冰冰的、笨重的、帶有神秘色彩的青銅器具不再像以前那麼受人們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方便使用的木質傢俱,床榻是當時使用最多的傢俱之一,主要供人坐、臥、寢,逐步形成了以床榻為中心的起居形式。到了漢代,床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如宴飲、待客、遊戲、讀書和睡眠,乃至朝會、辦公都在床上進行。

  東漢末年,北方遊牧民族的坐具開始傳入中原地區,中國最早的高足坐具胡床由此而來。胡床對中國古代高型傢俱的發展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貴戚皆競為之”。除帝王以外,將令、官吏、學者甚至村婦,各種身份的人都在使用胡床。胡床的引入與椅子的形成之間關係密切,前者只要加個椅背和扶手,形制稍微改動一下,就變成一把椅子了。

  2. 魏晉時期

  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風氣開放,文化呈現多元性的特點,人們的坐姿比較隨意,蜷腿坐、盤腿坐等大量出現,出現了扶手椅等新式坐具。由於高坐具坐著更加舒適,垂腿而坐成為了主要坐姿。人們對舒展的.坐臥姿勢潛移默化中也促進了高坐具的發展。高坐具的出現和流行,對傳統席地而坐的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總體上這一時期還是以低矮床榻等傢俱占主導地位,變化在於床榻的高度有所增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坐具主要有筵、席、床、榻、胡床,風格雋秀清雅,淡泊自然,受佛教文化和文人思想的影響比較大,在融入佛家元素的基礎上極富山水之氣,一改漢代的正氣之風。

  3.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文化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傢俱的發展,使得隋唐時期處於我國傢俱的一個大變革時期。

  “椅子”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濟續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記載:“繩床十,內四椅子。”由此可知,唐代已有了“椅子”這一稱謂。“貞觀之治”後,椅子顯現出渾厚、豐滿、寬大、穩重的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注重構圖的均齊對稱,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麗灑脫。而且,垂腳式或者高腳靠背椅都伴隨佛教流行起來,加之來自波斯的影響,使得這種靠背椅迅速發展起來,但是尚未取代坐榻的正統地位。唐代坐具風格受此影響也不乏雍容華貴,同時也不失清新風格,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

  (三)椅子發展時期

  1. 宋代:人文、工藝、科學

  宋朝椅子在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思想影響下總體風格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在裝飾上偏好樸素、雅緻,重區域性點綴以求畫龍點睛的效果。而且宋式傢俱是真正走入百姓家中的產品,此時的傢俱體現出了更人文、更工藝、更科學的文化氣質。其種類已經趨於齊全,造型結構及裝飾工藝也已經相當的成熟。除了沿用前代式樣外,還創造出了一種圈背交椅。《搜神記》曰:“胡床,戎狄之器也。”交椅較好地結合了胡床的高度、方便摺疊的特性與漢族儒家文化的正襟危坐、道家文化的優雅,是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成果。此外,還有靠背椅、帶扶手的靠背椅、五足靠背、寶座、肩輿形椅。

  2. 明代:簡約、樸素、雅緻

  在明式椅子的風格的形成中,道家思想可以說功不可沒,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利用美麗的木紋和原木色增添傢俱的美觀,使得自然美與人造美完美結合,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二是坐具構造簡潔,圓柔而充滿曲線美。明式坐具形成了簡約、樸素、雅緻的重要特點,尤其在“結構裝飾”上,既是裝飾又是承重部件,起到了支撐重量、使傢俱堅固耐用的效果,對現代傢俱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清代:精緻、豪華與高貴

  受滿清貴族文化的影響,清式風格的椅子呈現出富麗堂皇、雕刻紛繁複雜、堅固鼎立的特點。在選材上面,主要用名貴的木材彰顯了傢俱莊嚴華美的氣質。因此,清代的椅子多為上層貴族所使用。椅子不僅是人們日常的坐具,更成為權力與威嚴的象徵。在民間,椅子也受到了宮廷風格的影響,變得粗獷有力,但仍保持簡單素雅的特點。

  從明式傢俱的簡潔明快、著重於使用功能發展到清式傢俱那種注重煩瑣裝飾、貴重材質的清式風格,中國的傢俱設計走向了另外的發展方向,傢俱設計行業只是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的審美需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如何,清式傢俱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視覺審美衝擊。

  二、椅子與文化的關係

  (一)椅子與民俗

  1. 椅子與起居方式

  中國古代椅子的造型經歷了低矮到高足的轉變,人們的坐姿由原來的席地而坐即跪坐轉變成了垂足而坐,由此產生了起居方式的變化。

  商周以前,人們把席作為椅子,以地面起居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就順理成章。因此,商周時期的房屋建築和傢俱設計一般都較為低矮。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時期,席子不僅是椅子,還承擔禮儀的功用。

  魏晉南北朝,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現代椅子較為相似的禪椅開始出現,並漸漸地出現了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是中國古代椅子由低矮型到高足型的過渡時期,與此同時,人們的起居方式也正從由跪坐到垂足而坐的轉變。宋元時期,高足型椅子已初具規模,且已入尋常百姓家,呈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風格。

  2. 椅子與禮儀

  禮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椅子的演變也影響著中國傳統禮儀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在這裡,我們將椅子的演變所反映出的禮儀變化分為三個階段:低矮型階段、過渡階段、高足型階段。

  低矮型階段即秦漢之前的時期,人們席地而坐,由此便產生了與跪坐相對應的禮儀,主要包括跪、拜、避席、拂席,這都屬於禮儀,人們必須遵守以表尊敬。當然,當時的禮儀相對簡單,無論在君與臣之間、還是晚輩與長輩之間,行禮時都是相對平等的。

  椅子的過渡時期也是禮儀的過渡時期,隨著以胡床為代表的高足椅子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坐姿開始流行此時,椅子逐漸地代替席子成為主要的坐具,因席而產生的拂席、避席這些禮儀也漸漸被廢除,但是跪拜禮儀仍存留至今,這也許是因為這些禮儀在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歷代皇帝坐在龍椅上接受群臣跪拜,不僅體現了君臣之禮,也體現出了等級差距。

  (二)椅子與社會

  1. 椅子與政治變遷

  傳統中國,椅子並不只是作為一種傢俱存在著,在某些場合,它往往被賦予一種政治意味。在使用跪坐這種姿勢的時代,行禮者與受禮者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其中也包括君臣之間的關係。正因如此,當時的階級差異並不十分明顯。到高足坐具已相對成熟的時期,人們習慣了垂足而坐的坐姿。這不僅是人們坐姿的變化,還有心理的變化。人們習慣於坐在椅子上接受別人的跪拜,原本平等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2. 椅子與皇權

  不同的社會階層所配置的椅子是不同的,清代的皇帝寶座即金鑾殿龍椅就是如此。皇帝的寶座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四根支撐靠手的圓柱上蟠著金光燦燦的龍,底座不是用椅腿、椅撐,而是採用一個相當龐大的“須彌座”,通體遍佈黃金顯得富麗堂皇又氣勢威嚴,表現出了皇帝的獨一無二和高高在上,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同樣也顯示了皇帝富有四海的財富。

  (三)椅子與精神文化

  1. 椅子與精神風貌

  椅子能夠反映不同時期社會的精神面貌,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宋代時期最為明顯。魏晉南北朝時期,知識分子們放浪形骸,寄情山水,飲酒吟詩。在此社會背景下,椅子的設計風格需要傳達的是清雅雋秀、灑脫不失風骨;北宋時期統治者重文輕武的思想很嚴重,文人風格也就表現在了椅子上,呈現出樸實無華、雅緻清新等特點;然而到了南宋,人們趨於安樂,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使國人漸漸淡忘了復國復都的豪邁雄心,這種心態使南宋時期的椅子風格偏柔和雋秀,帶有一種江南風情。

  2. 椅子與中國古典哲學文化

  中國古老的儒、道、法等哲學思想影響至今,相應地,也影響著椅子的設計風格。儒家文化背景下所設計的椅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比較規整,有著整齊方正的坐面以及垂直的靠背,另一類椅子則讓人在舒適的同時仍保持後背直立,襯托了坐在上面的人的君子氣質;道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椅子的設計注重材料的天然性;法家文化主張法治,在造型上大多莊嚴典雅,而功能上,人們更加註重“坐”的位置及其權力的暗示;墨家注重椅子的實用性;宋代程朱理學則傾向於設計簡潔質樸的椅子。

  3. 椅子與宗教信仰

  南北朝時期,佛教塑像、壁畫興盛起來並廣泛流傳,大大推廣了佛教文化,客觀上帶動了椅子的流傳範圍。佛教東漸對於椅子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在椅子盛行的唐代,禪椅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在坐具中大量出現,其獨特的造型更詮釋了獨特的內涵。禪椅擯棄了扶手位置,很多椅子被視為一種裝飾;另外,禪椅的坐面要比其他椅子寬長,適應了僧人參禪時盤膝而坐的要求。

  其實當佛教從印度剛剛傳入中原時,佛門中人保留著印度原有的垂足而坐的坐姿。上層社會的非佛教信徒為了享樂的需要便借鑑了垂足而坐的坐姿,於是漸漸垂足而坐便流傳開來。由此可見,佛教對椅子的影響是一個從繩床到禪椅的過程,並傳承了垂足而坐這一坐姿。

  三、椅子的發展對現代的啟示

  中國傳統椅子在設計上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優雅的裝飾,簡潔的造型及實用的結構,但也存在著設計思想保守、設計觀念落後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創新。

  (一)打造優質的外部環境

  1. 建立自由的文化環境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塑造著椅子的風格,不同的文化狀態下椅子的風格也不同。歷史上椅子風格形態的轉變都是在文化環境變化的情況下產生的。自由的文化環境有助於新文化的融入,有助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學習,取長補短。因此,我們為了獲得更加豐富多元風格的椅子,就要發展多元文化,而這要以寬鬆自由的文化環境為土壤。因此我們首要做的就是創設一個自由的文化發展環境。

  在這個寬鬆自由的文化環境中,我們還要增強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不容置疑。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迴歸,是設計具有長久生命力與強大競爭力的源泉。

  對廣大設計師來說,這是一個可以不斷學習、提升技能的機遇。設計師在這種自由的文化環境中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提升、發展自我。而這同時又使椅子設計更為風格多樣,極大擴充套件了選擇的範圍。

  2. 引導建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念

  創造一個合理健康的審美環境,需要對已有的椅子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定,總結出契合本時代特點的美學評價標準,引導消費者審美趨向理性化。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滿足溫飽的需求以後,講究生活品位理所當然。“審美消費”作為一種高於純物質消費的精神消費,伴隨著此過程,“攀比”、“跟風”等不良的消費習氣也隨之產生了,而這就需要整個社會正確引導消費者審美趨向的合理化。

  同時,一個合理健康的審美環境與消費環境,需要實現設計師與消費者的審美互動。唯有設計師理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消費者認同設計師的審美理念才能引導審美環境的合理化,構建一個健康的審美環境。

  3. 營造完善的傢俱行業環境

  要推動當代椅子文化的發展,一個完善的傢俱行業環境是不可或缺的。它既與世界傢俱行業發展態勢緊密聯合,又具有合理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當代世界文化趨向於多元一體化,價值取向與審美觀念趨同,這就要求我們融入世界傢俱行業的大環境中,加強與各個國家間的交流、學習與借鑑,打造一個與世界同步的傢俱行業環境,這是我國當代椅子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注重椅子的個體創新

  1.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設計文化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構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體系。這種思想要求我們在設計椅子的時候充分考慮椅子的舒適度,並且選擇天然的材料,這有利於椅子的發展,值得我們繼承、發揚。

  除了文化上的傳承,我們還要學會應用中國傳統手工藝。像傳統竹藤編制工藝,它能讓椅子更具有古典設計的神韻,同時簡潔、實用,充滿現代感;傳統木雕已經深深融入中國民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民間工藝文化;用木雕工藝設計的椅子飽含中國吉祥意蘊,又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

  2. 實用與美觀相統一

  現在很多的椅子過度注重文化情調,忽視實用性,使得椅子成為了觀賞品、收藏品。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裝飾和功能統一起來,在保證椅子美觀的同時讓人感到舒適。明式椅子符合了今天非常樸素的人機工學觀念,能夠達到人體與椅背彎曲的高度契合;同時明式椅子的裝飾採用簡潔質樸的木質紋理,給人一種親近感,在現代椅子設計中還是很值得借鑑的。

  3. 合理利用新材料

  學會合理利用高科技、新材料,設計出更舒適、輕便、美觀的椅子材質是傢俱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代椅子用材講究、質地優美,像上等的明代椅子採用稀有的黃花梨、紫檀木等作為原料。現在這類木材資源比較稀缺,不可能大量採伐來製作椅子。我們只能透過高新技術將普通材質進行改性等等方式處理;此外,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新材料,使得椅子設計有新的特點和形式,如運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做椅面、椅背,使人坐上去很柔軟,而且這種椅子輕便易拖動;運用透明的有機玻璃製作椅子,可以讓人們清晰地看到椅子的內部構造;蓬鬆舒適的“紙座椅”,材質經過特殊處理,夏天通透涼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