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訊科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淺談資訊科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傳統數學教學是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一面黑板展開的,課堂容量小、教學不夠生動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很容易進入到單純解題環節,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難以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資訊科技應用於初中學習,就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資訊科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有效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 也可以說,數學是從生活中來,並不斷髮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的。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數學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學習數學。 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單靠教師的一張嘴是不夠的,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具有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為教學創設豐富的情境,教師要利用資訊科技的這種優勢,促進教學的發展。例如,在講“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效學習其中的難點內容。 如,在證明“順次連線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到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這個命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現場演示,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四邊形,進行相關操作,使學生直觀上看到得到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 在教師進行演示之後,可以具體某一個四邊形,利用幾何畫板再次進行現場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在拖著四邊形一個頂點在平面內緩慢移動的過程中,四邊形的形狀與對角線的變化的關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的測算長度及角度的功能測出兩條對角線的長度關係、兩對角線夾角度數對於四邊形形狀的影響。 在情境展示後,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理解證明此觀點。

  二、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現場演示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的抽象性是很強的,因此,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把抽象的內容演示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整合,利用計算機將教學內容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資料,透過生動的.演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時,對於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如果教師利用計算機和幾何畫板中的軟體,在大螢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線、BC 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後用滑鼠在螢幕上隨意拖動點A,利用軟體功能,此時△ABC 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係的前提下隨之發生變化。 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存在這樣的點A,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 這樣,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演示,學生能夠理解有關概念。 同時,在演示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也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著。

  三、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豐富課堂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審美體驗,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對於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多種物體,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師可以把相關內容製成簡報: 使畫面在舒緩的音樂中徐徐展開,如藍天中展翅飛翔的飛機、藍天白雲下的埃菲爾鐵塔、車水馬龍中承載的楊浦大橋等畫面。 透過畫面,學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並能夠認識到其穩定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生在優美的畫面中,在動聽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熱情也能被調動起來。

  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鼓勵學生進行自學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是很重要的。 只有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他們才會不斷地追求新知,不斷探索,獲得發展,而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自學提供了方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重視自學的價值,要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於作答,而應該引導學生透過自己動手,上網查資料的方式蒐集資訊,解決問題,要使學生把使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作為學習的常態,作為學習方式創新的一大措施,使學生充分認識資訊科技手段,認識網路的價值,使學生自覺利用網路學習,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資訊科技的應用,透過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效掌握有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