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隱性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論文

有關隱性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論文

  分層教學被視為是一種更有針對性,同時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有所收穫的教學模式。 然而,分層教學的方式要得當。 如果分層教學不注重技巧,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可能會讓學生的心理受挫,影響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隱性分層教學更有技巧,值得教師進行研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的隱性分層

  在分層教學時,需要對於教學目標有合理的分層設定,這也是隱性分層教學首先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對於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前要對於這部分知識點有透徹的分析,要確定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並且要確立合適的突破這些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方式。 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情以及他們的學習能力,要能夠正確預期學生在知識理解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難度與障礙,並且要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確立不一樣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有更好的收穫。 值得注意的是,隱性分層與傳統的分層教學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隱性分層教學時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不要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要靈活地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進步,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講“集合的基本運算”時,教師對於教學目標可以有一個分層設計。 對學困生而言,重點放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上,如理解並集、交集、補集的概念,掌握並集、交集、補集的符號表示和圖形表示等; 中等生要在此基礎上透過對引例的觀察、比較、分析,探究並集、交集、補集三種運算所含元素的特徵,掌握圖形的'直觀性及符號運算名稱的會意性;優等生要引導其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學困生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非常牢固,並且學生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可以讓他們進一步嘗試進行深層次的知識學習。

  二、探究活動中的隱性分層

  在創設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採取隱性分層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給學生創設不一樣的活動目標,給學生設定差異化的探究任務,讓不同層面以及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 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定一些逐層遞進的探究活動,這能夠讓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可以給分層教學提供一定的空間。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於問題不斷進行深入的探究,在簡單的學習活動完成後,要勇於嘗試後面更為複雜的探究任務。 教師只有不斷給予學生鼓勵,才能夠讓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積極發展自己的能力,進而提升知識教學的成效。例如,在講“集合的表示與含義”時,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分層教學。 教師要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對於集合的含義透徹掌握,再把集合與元素間的對應關係瞭解清楚,這樣才能夠記清專用記號與常用的數集。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習集合元素的無序性、互異性和確定性,這樣才能讓教學過程更加順暢。 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於集合的表示與含義有更深入的瞭解。 此外,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要時時關注,這樣才能讓隱性分層的教學模式得到體現。

  三、佈置作業時的隱性分層

  在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時,可以體現隱性分層教學的一些基本理念。 基於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基礎水平的不同,如果教師對於所有學生都佈置同樣的課後作業與學習任務,這不僅達不到訓練目標,有的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還會有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非常吃力。 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作業佈置的隱性分層,要給學生創設更多開放化的作業設定,這對於知識教學效果的提高有推動作用。在作業的佈置過程中,為了能夠體現隱性分層的教學模式,教師有必要設定兩種試題,一種是必須完成的試題,必做題; 另一種是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的試題,選做題。 必做題在一般情況下,是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加深印象,鞏固思維,是基本的訓練數學思想的方式,之所以將其定義為必做題,就是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將基礎知識透徹掌握。 相對而言,選做題是稍有難度的試題,一些學習能力較強、數學思維較廣闊的學生是最適合嘗試的。 在完成這類試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並且能夠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 作業佈置的隱性分層設計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教學方式,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並且發展了不同層面的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隱性分層教學是一種很值得采取的教學方式。 在進行教學目標的創設時,可以很好地體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創設分層化的教學目標。 在探究性活動的創設時,也可以體現隱性分層的教學理念,這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於所學知識展開更為靈活的應用與實踐。 此外,在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時,可以體現隱性分層教學的一些基本理念,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更多開放化的作業,這對於知識教學效果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