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資訊科技教學合作學習研究論文

中職資訊科技教學合作學習研究論文

  一、小組合作學習基本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能力不同的學生劃分在一個小組中,分配對應的學習任務,而後依據實際學生能力將任務分解為多個小部分,讓每個學生分工合作完成。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能力,發揮各學生的優勢特長,同時也是做好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甚至可以運用如同企業工作環境的團隊環境與工作激勵機制,調動團隊合作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有別於傳統教學,合作學習更加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而是主動的思考與實際運用。合作學習中,教師更多的是輔助角色,而不是完全替代學生的思考能力。充分的展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更好的發揮各個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問題更好的反饋出來,避免傳統教學中學生問題容易隱藏的狀況。因為學生都參與到任務完成中,會透過實際操作更清晰的知曉實際運用中的自身難點與重點,更好的反饋問題,有助於問題更好的解決。解決問題最先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合作學習就很好的發揮了這個功能。

  二、中職學校資訊科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方法

  (一)合理分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透過分組來實現,分組需要保持人員搭配的合理性。不可以過分的讓某個小組能力過強,也不能過弱。要讓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勢均力敵的匹配,讓優秀者與普通者做搭配,讓學習能力資源得到平均分配,讓每個小組都可以發揮同一起跑線的競爭狀態,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產生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則會導致學生之間競爭意識削弱,甚至部分學生會認為自己小組成員太弱,認為無法做出優秀的任務結果,自信心受到更大的打擊。同時要保持小組合作的和諧氛圍,甚至可以讓學生自行組隊,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強的團隊能力。小組劃分一般分為4-5人一小組,人數過多會導致成員中部分成員參與懈怠,人數過少又缺乏溝通交流的有力環境。

  (二)做好成員角色定位。在分組合作學習中,如果是針對性的教學任務,需要做好小組成員的角色定位。具體的角色定位可以透過小組成員自行商量決定,小組選舉組長,由組長做具體的協調溝通。儘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體驗不同工作的操作感受,讓學生有綜合能力的基礎體驗,同時也需要有針對性的做優勢互補,讓每個學生髮揮自身特長,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

  (三)設定分組學習引導。教師要充分的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向著學習目標發展推進。要對分組學習的目標、操縱方法、規則、任務完成時間等做有效的說明,讓學生明白分組學習不是隨意開展,而是有一定系統專業的操作來輔助其價值的發揮。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緊迫感與目標感,保證任務執行質量與效率。教師也並不是將任務釋出下去就放任不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觀察,要發現學生在分組學習中問題,適時地的提出引導提醒,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督促學生更好的按照要求執行學習任務。尤其是當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師生可以方便的透過影片、圖片、文字、語音等方式交流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感受。透過這種反饋與互動指導,教師可以更好的瞭解學生,同時讓學生得到教師更針對性有效的指導。傳統的教學無法達到有的放矢與分層處理,學生接受籠統一致的教學內容,學生無法解決自己想處理的問題,內容與形式都不能匹配各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透過分組學習,學生可以有效的討論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這種方式有效的依照發現的問題來解決對應處理。

  (四)做好監督評價。要對學生分組學習做監督評價,透過評價來提升學生對學習更清晰的認識,瞭解學習中的問題與重點。評價工作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有過高的要求,讓學生有學習的自信心。避免對學生能力的過大打壓,讓學生對專業學習有一定積極性,相信自己透過專業的指導與訓練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要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希望感。評價工作要多注重積極方面的鼓勵,減少批評。尤其是中職學生自身在學習能力上有一種普遍的不自信,認為自己學習的前景不佳,無法與社會上高學歷人員競爭,這種思想會嚴重製約學生的發展勁頭。

  三、結語

  中職學校中資訊科技教學需要建立在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基礎之上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相對更具有互動性、實踐性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的瞭解該教學的方法與價值,合理充分的運用來激發其優勢,讓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要充分的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市場環境與學生實際能力,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軍.中職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當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J].學週刊,2016,(4):41-42.

  [2]嶽岠.論資訊時代背景下中職化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J].職業,2017,(26):7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