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講堂的朗讀教學方式研究論文

中學語文講堂的朗讀教學方式研究論文

  一、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分析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感悟自然”模組的《赤壁賦》。學習這篇古文時,必須要了解基本的文體知識和作者背景。教師在匯入時,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比如問學生有沒有學過蘇東坡的其他詩、詞和文章,有沒有人能夠熟練地背誦出其中一篇。另外,還需從文章的情感脈絡出發,整體感知通篇課文。《赤壁賦》中,第一段寫所見,東坡夜遊赤壁。第二段寫所聞,東坡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簫聲的悲涼。第三段寫所嘆,是客人對人生無常的感嘆。第四段寫所感,蘇東坡用自己的見解寬解對方。主要是抒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之情。如此講授課文,學生必然很樂於學習,教學也易實現本課的知識與情感目標。

  (一)問題探討

  這裡筆者想談談“我要學”和“要我學”這兩種學習方式,前者是學生自主學習,這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設問的習慣,使其思維嚴密性和批判性得到提高。後者則是被動學習,學生對學習感到無聊甚至反感,那教師只能將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學生根本無法消化吸收,意即填鴨式的教學。二者比較,自然是前者勝出,前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較好效果。因此,教師就必須運用與範文相關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髮散思維、拓展思維。如何運用“問題探討”這種方式?筆者用必修一的第二個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求學之道”模組的《勸學》《師說》來說明。

  教師:同學們,讀經典可以獲得教養,那還有什麼途徑可以獲得呢?

  學生1:自己自覺學習,自己提高啊。

  學生2:向他人學習,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著名言論……

  教師:同學們,你們平時瞭解的關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目的的名人名言或名句有哪些呢,作者是誰,有什麼代表作品?

  學生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出自荀子的《勸學》。

  學生2: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出自韓愈的《師說》……

  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運用平時的積累去回答,當然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但多少都與要學的文章相關。那麼教師可以從此著手,讓學生了解名句的作者,學生對此展開討論,檢視書本及相關資料。這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思考,促進學生對主題思想的理解,做個小結,再具體分析課文,就能幫助學生儘可能全面地掌握課文。

  (二)活動體驗

  活動體驗的含義: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學習,結合語文教材,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在實踐中親自體會,才能學習、鞏固、充實、提高,培養語文素養。這個板塊有著強調活動、注重體驗、實踐形勢多樣等特點。教師要基於實踐,結合學生的特點,因人制宜,開展活動。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的第四個專題———走進語言現場的“在演講廳”為例,此模組要求學生掌握演講這門語言表演藝術,它要求口語表達和態勢語言並重。態勢語言包括幾個方面:眼神、面部表情、手勢、身姿、儀表,這五個方面是演講者必須高度注意的幾點。教師可以給一個特定的主題,比如“關於我最喜歡的詩人或者詞人或者文學作品”,讓學生髮揮自主學習能力,舉行一場小型班級演講賽,透過學生寫演講稿、排練演講再進行表演的這個實踐過程,讓學生自己瞭解演講要領,充分掌握如何才能進行一次成功的演講。這比教師在課堂上的平鋪直敘效果要好得多。活動的開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掌握知識,理解課文內容。

  二、對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反思

  教師的教學物件是學生,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有賴於教師的指導、引導,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筆者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談幾條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建議。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與情感脈絡,培養閱讀語感。要多朗讀教材上的文學作品,教材上的文學作品是經過許多學者的反覆討論研究選擇出來的,這些文章知識與情感的安排,有一定的科學性,朗讀背誦也是增強語感的方式之一。其次多瞭解背景知識,增加積累。多看多聽有關課外知識,讀書看報,這是學生的業餘功課,多看、多聽,這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有效途徑。本文所闡述的“文字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這三種閱讀教學方式,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進行改革後探索出的較為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具有實用性與科學性,對蘇教版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有促進作用。當然,閱讀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是唯一的。教師發揮主動能動性,合理利用教材,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即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握語文閱讀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