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強資訊科技教學成效的路徑論文

探索加強資訊科技教學成效的路徑論文

  一、加強學校建設,完善管理制度

  (1)對於教師自身。應做到認真研讀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明確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定位,樹立正確的教學理論思想。與此同時,加強新教學理念和新教學方法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技能。

  (2)對於學校管理職能部門。首先,總結、分析教師教學活動,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編輯並頒發管理檔案白皮書。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教學督導活動,堅決落實教師“憑資上崗”要求,避免隨意停課、調課等現象發生,規範教師行為,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切實做好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成效基礎工作。其次,應確立資訊科技教師的重要地位,並依據學校資源和相關管理制度適當提高教師的待遇,以加強資訊科技教師的存在感,提高教師的教育積極性。最後,組織開展區域性的教研活動,例如教師研討會、教育專家座談會、企業實用報告會等,透過擴大交流,及時地更新教師的理論知識體系,完成教師的再教育培訓,縮小行業差距。二是“硬體”建設方面。“硬體”包括教室、計算機、多媒體等學校具體實用資源配置,其建設為資訊科技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校方應認真評估學校生源數量、資金狀況等,並制訂合理的發展計劃,全面加強學校建設。同時,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學校“硬體”建設標準,加強監管力度,以指導並促進學校形成完善的“硬體”環境。

  二、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理念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社會需求型人才,教學理念則是指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同教育主體對教育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認識和看法,體現教育主體的價值追求。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理念,以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成效,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要素。

  1.內容趣味性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研究表明,學生只對感興趣的內容,才能集中思想,活化思維,延伸思想,做到準確、快速把握,持久記憶。興趣的形成與教師教學、環境影響和自我意識培養有關。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學習興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關注社會時事,瞭解學生的熱點話題,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取向,做好課程編排,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將興趣教學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在歡樂中掌握所學,從而提高資訊科技教學的成效。

  2.作品精緻性

  作品製作是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精緻性直接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保證作品的精緻性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注意作品的完整性。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應提前完成教學作品製作,注意保證製作作品無論是整體還是區域性的完整性,使學生在多角度欣賞到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注意製作過程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嚴格執行操作標準,規範操作行為,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操作範例,並對學生予以指導和錯誤糾正。作品完成後,與學生分享、總結作品的製作要領。

  3.活動參與性

  目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已然成為新課標下衡量高中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新型教育體系的建立以“人本教育”為指導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出了尊敬人、理解人、發展人的要求,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活動平臺,是現階段廣大教師團體所面臨的核心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例如學生自制作品展示、計算機技術競賽、作品品鑑與探討等,以培養學生操作、反思、審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同時,在完善相關準備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成效方面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改進教學方法,建立教學體系

  隨著社會發展趨勢的轉變,高中教學進入了深層次的改革,教學方法也不斷創新。滿足新課改教學需求,建立符合資訊科技學科特點的教學體系,加強新教學方法的學習和改進,並嘗試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去,是提高資訊科技教學成效的必要途徑。

  1.深入學習、研究教學方法

  依據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劃分版塊的不同,其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有:主題模式教學、專案模式教學、STS模式教學、網路模式教學等。在日常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理論知識的學習,總結實踐經驗,並作出深入研究,以此為基礎,依據學校資源配置和學生群體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掌控好備課、授課、課後教學三階段。

  2.建立教學體系架構,使用資訊化認識工具輔助教學

  教學體系架構建立的思想源於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既將教學過程層次化,分為預備教學、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五個方面,並輔以概念圖、維恩圖、流程圖、比較矩陣等資訊化認識工具,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清晰、快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