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養成論文

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養成論文

  第一篇: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研究

  摘要:聲樂是一門複雜的課程,雖然抽象細膩、聯合了各個學科,但其目的是在於追求美和實現美,所以,在聲樂教學中,需要培養對聲樂的審美意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本文根據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意識培養的意義,對培養正確的聲樂審美意識提出了一些聲樂教學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聲樂教學;藝術活動;審美意識;教學水準

  審美意識是聲樂藝術活動的教學指導方法,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審美意識的作用在於對學生的事物感知能力、藝術想象與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開發,讓學生能對自己的情感情緒變化進行掌控。由此可以知道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意識主要是一種概念性的教學方法論,而不是對學生的咬字、開啟共鳴腔體等技術性的方法論,這種概念性的方法論是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其文化功底、藝術修養以及情感去感受和領悟聲樂藝術,使得自己透過心理調節融入到聲樂藝術中來。聲樂藝術是一種透過多文化交融、沉澱的藝術門類,並與生活審美、文史哲學等各學科都密切相關的學科,是創作者的精神情感的表現。發聲技術技巧並非聲樂藝術與教學的全部,它需要和詞、旋律節奏以及舞臺表現結合才能算得上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所以,聲樂教師需要站在更加廣闊的藝術視角,透過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並透過教學相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準,才能透過聲樂教育教學來引導學生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一、聲樂教學中培養審美意識的意義

  (一)培養審美意識對於聲樂教學與聲樂藝術審美起到紐帶的作用

  所有的文學藝術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審美特徵,即其本質都是為了追求美和實現美。而聲樂藝術是將藝術與審美緊緊地關聯到一起,特別需要有審美規律來引導其發展。聲樂藝術最為核心的特質是“美”,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其傾向性也不同,由此,他們對美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然而,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很多人將聲樂教學與審美分隔了,多數人只是一味地追求聲樂技術技巧,忽視了審美。如何將審美融會貫通於聲樂教學中呢?讓學生能對美有更多的想象素材與想象背景,這需要在特定的審美背景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需要讓學生養成傾聽聲樂作品的習慣,學會欣賞音樂,培養談論音樂的氛圍。在傾聽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層次,增強其對音樂和音樂美的領悟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創設出欣賞背景,引導學生想欣賞的慾望和期待,然後進入欣賞環境,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補充音樂的背景知識,讓學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間,最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該作品進行反思和回味,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欣賞所感悟到的美,並深化美。在反思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對其他類似作品或作家的聯想,並與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與意境,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力。

  (二)培養審美意識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對聲樂學習的效率

  聲樂專業的學生在校的上課時間非常有限,並且其上課學習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需要培養學生的聲音審美意識,讓學生能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聲音及作品,讓自己發揮其優勢,避開自身的短處,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若是沒有具體的審美標準的指導,那麼學生在歌唱學習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從而不能找到一個正確的唱法和養成正確的歌唱風格,也就不能全面、正確地評價自我。當前世界文化在多元化的發展著,使得很多古典的現代的文化思想觀念都在相互地滲透融合,影響到彼此。由此,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才能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有的放矢地學習。

  (三)培養審美意識能指導聲樂藝術實踐

  通常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很難全面深入地把握好歌唱,經常會出現重技術而輕音樂的現象,即過分地將精力集中於發聲技術技巧,忽視了聲樂藝術的美。由此使得很多學生的舞臺演唱無法引起聆聽者的共鳴。部分學生雖然擁有了一副良好的嗓音和演唱水平,然而卻不能演出效果。這是由於學生缺乏審美,如同聲樂作品缺乏靈魂一般。由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透過正確的審美來指導自己的聲樂實踐活動,清晰地認知聲音的美、歌唱的美,從而控制好演唱。

  二、審美意識培養在聲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樹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與審美觀念

  學會觀察、學會聆聽是每一個人感知音樂的第一步,同時也是音樂學習的第一步。由此,音樂教學應該從“聽”入手,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多數學生剛入學時對音樂的整體認知較為缺乏,所以,新生入學的音樂教學必須要有培養傾聽習慣的課程。在傾聽中,學會辨識、賞析他人的作品、聲音,同時也傾聽自己的聲音,並將這些聲音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正確的聲音概念指導下發現音樂、感受音樂,並引導學生認識音樂作品框架以及情緒特點,增強自身對音樂的直觀感受。學生透過培育後形成正確的聲音美感認識和聲音概念,這是形成歌唱聲音美感的基礎條件。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審美觀念,可以採用以下教學方法:1.聲樂課堂中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透過聲樂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將學生的演唱完整地用攝像機記錄下來,事後讓學生自己去聆聽、思考,並由教師來引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正確清晰的歌唱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聲樂審美觀。2.透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觀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教學觀摩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分別有教師授課中讓學生進行相互聽課、學生在進行教學彙報時讓別的學生來欣賞與揣摩。進行這樣的教學觀摩,能夠加深學生對自己、對他人聲音的認識,並能辨別出歌唱聲音的特色、優點和缺陷,在相互觀摩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自己成長,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自身個性化的聲樂審美觀。3.聲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放下教師傳統的權威的地位,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這能有助於利用最短的時間來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聲樂審美理念

  (二)發聲練習中審美意識的培養與效用

  一副良好的嗓音是歌唱之美的前提條件,在經歷系統科學的.聲樂教學訓練後,能幫助學生樹立自身的音樂修養,培養其音樂審美意識。例如有的學生在三度音階的哼鳴訓練中,開口吸氣就沒有共鳴腔體狀態,並將氣息提到較高位置,此時告訴學生“把氣息吸下來”這樣簡單的話語是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的,而是應該透過審美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把吸氣比作慢慢聞嗅一朵小花,讓學生徹底領會吸氣要領。又如學生的哼鳴練習中,部分學生會在張開口腔時就出現“擠”、“卡”、肌肉緊張的現象,這是學生還不能正確有效地張開口腔的表現,此時的指導只是對學生說“開啟腔體、喉嚨”,學生是理解不到的,而需要教師採取審美性的引導方式,告訴學生張開口腔如同半打哈欠的感覺,學生就會理解到開啟口腔的方法。

  (三)聲樂作品藝術處理中審美意識的培養

  1.對作品採取深入細緻的分析能加深對作品情感美的理解。要學習和實現聲樂之美,其根本前提是要有聲樂作品。在音樂審美活動中,首先要認識到音樂符號,並準確再現音樂符號,這是審美體驗的始終。所以,對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對其準確讀譜進行重視,對每一個樂譜記號能在練習中反映出來。然後要求學生對樂譜進行細心研究,從而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概念。在形成樂曲整體概念以後,教師要有目的、有層次的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對作品的創作手段進行縱、橫向兩方面的認識,引導學生領悟作曲家的意圖,從而促進學生準確再現音樂作品的風格。教師還需要從技術與表現上對學生的每個區域性的處理提出要求,加深與完善學生對作品的區域性處理。最後,教師需要適當地啟發學生去尋找表達感覺,鼓勵學生採用適當的技巧、音色、風格進行二次創作和再現。2.作品歌詞分析。聲樂作品的歌詞是詞曲作家表現其情感色彩的基石,同時是聲樂作品的主題,曲作家要透過分析、理解、領悟歌詞,才能深刻地用曲表現出詞的情感美,才能創作出色的聲樂作品。聲樂作品的歌詞是一種靜默的表達方式,若要將歌詞表現得生動、豐富,就需要曼妙的歌聲來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學習時,學生應該先完整地朗讀歌詞,然後逐字逐句的深入分析歌詞,達到對歌詞的深刻理解。3.聲樂作品音樂的分析與理解。透過深入理解和掌握聲樂作品的歌詞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聲樂作品的音樂之美。曲之美由旋律、節奏、速度、曲調式、調性以及伴奏音等多種因素構成,其中的每一個音樂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內涵,將所有的音樂元素組合到一起,才能將聲樂作品的形象豐富、立體地展現出來。

  (四)歌曲演唱處理中的審美意識的培養

  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發聲訓練,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歌詞內涵與音樂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後,教師與學生的聲樂教學就開始進入演唱藝術處理階段。在該階段,教師最能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是深入貫徹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並透過引導讓學生將聲樂作品的審美體現出來。要讓學生對歌詞能夠進行熟讀朗誦,理解到歌詞的內涵,並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充分發揮其藝術想象力,創造一個恰當的聲樂作品意境,初步認識到歌曲的總體藝術風格,並形成一個完整的審美概念,之後由學生根據相關要求和自身的審美來採取藝術處理方法。

  (五)聲樂審美意識培養的深化與舞臺實踐的有效結合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審美意識的培養,僅僅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和舞臺的聲樂實踐活動有效的結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聲樂實踐活動能夠帶給學生一種有別於教學的審美體驗,因而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聲樂實踐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也可以自行組織一些聲樂表演的實踐活動,在表演實踐的過程中透過相互的切磋和交流發現自身的不足,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教師要及時的參與到指導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來,實踐活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優秀的聲樂演唱藝術家來校表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聲樂的魅力,這種審美的體驗往往會令學生印象深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的聲樂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這有助於學生提高自己對生活和藝術的樂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而聲樂教學的內在目的與要求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得到全面、正確的發展。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審美意識,反過來能促進聲樂教學,提升學習者的聲樂思維,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聲樂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必要的演唱技巧、技能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因為審美是聲樂演唱的靈魂。

  參考文獻:

  [1]餘宏毅.論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J].大舞臺,2015,(07).

  [2]王銘敏.談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J].音樂時空,2014,(13).

  第二篇:論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

  [摘要]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活動,聲樂是透過聲音傳遞情感的,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和聲樂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引導學生對美的關注與體驗,提高學生審美意識,使學生學會不斷髮現美、感知美、體驗美,找尋音樂的魅力所在,其想象力及音樂創造力才能更強,其作品才會更加富有感染力。

  【關鍵詞」聲樂教學;審美意識;培養

  近幾年,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藝術審美能力也不斷增強,因此,只有不斷增強音樂創造者的藝術表現力,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於藝術美的追求。對於音樂創造者來說,在作詞、譜曲、演唱中都離不開自身的審美意識。必須將審美意識貫通於創作全過程,才能夠更好地表達藝術美,滿足聽眾的審美需求。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必不可少。

  一、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音樂不僅是去聆聽,還要去感知,在欣賞中融人審美情趣。因此,聲樂教學不僅是傳授演唱技巧,還要在聲樂觀念當中滲人美感意識,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學生在大學期間,正處於青春的萌發狀態,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提升他們審美意識,有利於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生活,進而提升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的音樂作品更具感染力。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美,體驗藝術之美,注意啟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形成自身的審美思維。作為一門獨特的音樂藝術,聲樂藝術的藝術魅力非常獨特,學生透過演奏、演唱音樂作品,給與觀眾視覺、聽覺的雙重震撼,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在聲樂作品表演中,學生是否傾注審美與情感,直接影響其表演效果。然而,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演繹技巧關注度過高,注重培養學生的演繹技巧,而對於審美意識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歌曲演唱難以把握深層次內涵,缺少必要的情感部分,使得演唱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審美意識的培養,更有利於學生準確、清晰地把握藝術美,彌補演唱過程中情感部分的不足,進而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水平。學生必須要不斷修煉自身的審美意識,更好地掌握審美規律,要學會細膩地體味音樂的內涵,學會在細微處發現美、感知美,並能夠將這種美透過神韻、聲音表達出來,使自身的審美水平得以提升,從而與觀眾之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二、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聲樂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對於聲樂藝術的理解和認識。首先,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在聲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於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其實,在聲樂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還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可以將學生演唱過程錄製成短片,讓學生自己去觀看,對比,揣摩與分析,尋找自身的不足。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還要予以相應的指導,使學生在不斷提升自我中樹立聲樂審美價值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採用自主教學法,促進學生建立起自身的聲樂審美觀。自主教學法,主要是指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自主開展教學活動。在同學的演唱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充當“教師”,對其演唱進行評價,找出演唱過程中的優點,同時,也要分析其演唱的不足之處,演唱優點可以互相學習,將他人優點用於自我提升過程中,同時,還要注意規避同學所出現的失誤。在自主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好自身角色,做好教學指導。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實現生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建立起自身的聲樂審美觀。為了有效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在聲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採用層次教學法。首先,教師要細緻的分析與總結學生現階段的聲樂學習狀況,依據學生聲樂掌握層次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根據學生的特點適當調整聲樂教學內容,以便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深化作品情感美,透過舞臺實踐培養審美意識

  在聲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對作品進行深人分析。首先,要深人分析作品的歌詞部分。因為作品的歌詞,不僅包含著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還蘊含著濃烈的感情色彩。只有深刻理解歌詞當中的含義,才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將這種情感美表達得淋漓盡致,完成對歌曲的演繹。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緻的分析歌詞的內容,使學生能夠了解歌詞所蘊含的意境和情感表達,進而提升審美意識。其次,要深人分析作品的音樂部分。在聲樂作品當中,旋律、節奏、曲式、調式等音樂元素,對於體現音樂美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聲樂教學中,要深化學生的音樂元素感,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透過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促進其聲樂審美意識的形成。我們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意識,還要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將審美意識的培養融人到舞臺實踐當中,培養學生的舞臺情感,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結語

  聲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在聲樂藝術中審美是一種意識形態,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還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普遍提升。

  參考文獻

  1[J付晗.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重要性及培養方式研究川.音樂時空2014(01).

  2[J段紅霞.談高師和聲課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川.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04).

  3[J餘宏毅.論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川.大舞臺20巧(07).

  4[J王銘敏.談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川.音樂時空2014(13).

  第三篇: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養成分析

  要:審美意識培養是聲樂教學與審美的紐帶,審美意識的培養與聲樂教學的緊密聯絡,審美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的聲樂藝術實踐,對美的追尋與實現,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這需要師生共同投入,不斷實踐,必須深刻的認知與準確的把握審美意識,才能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才能體現出聲樂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審美意識,聲樂教學,認知,價值

  聲樂藝術歷史悠久,是人類自我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聲樂教學宗旨是提高學生聲樂演唱水平,在浩如繁星的音樂表現形式中,培養學生深刻理解音樂的能力,在演唱者精神與意識的主觀引導下,準確表現歌曲作者及自身情感的能力。

  一、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審美意識意義

  1.聲樂審美的性質及價值

  聲樂是人類社會最早誕生的藝術,從音樂美學的學科名稱看,聲樂藝術自它誕生起,是藝術美學與音樂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緊密的伴隨著人類的一切社會生活,是藝術美學的分支學科,以獨特藝術表現形式展示審美功能與價值,透過一種藝術資訊實現藝術審美的交流,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自我創造與追求。審美教育根據聲樂教學過程中予以表現,從單純實用到多層次、多結構審美要求,透過聲樂教學,運用人聲為表現手段,讓學生提高審美個性和能力,使音樂藝術抒情本質在聲樂中得到體現,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陶冶自身的情懷,逐步培養學習的興趣。在聲樂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關係中美是審美物件和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音樂作品是審美物件,審美客體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在客觀上,美好的聲音透過審美主體傳遞決定著審美主體感受內容、方式和程度。聲樂作為音樂藝術或美學的形態之一,在聲樂表演藝術裡,它與器樂藝術不同,關於唱法有三種,根據它的創造過程與藝術表現,分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當我們深入探究各自特殊性的時候,首先涉及的就是聲樂審美,才能提高我們對聲樂藝術美的認識。

  2.重要意義

  所謂審美意識的培養,在人類的藝術活動中,是用審美的內在規律與內在特質培養,美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它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感受事物能力,透過感知、想像、情感及思考及體驗與理解情感的能力,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氣息,使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得到完善,教會學生用自身完備的文化知識,具備敏銳的審美感知力與藝術創新力。審美意識培養是聲樂教學與審美間的紐帶,實現聲樂教學與審美本質之間的融會貫通,需要審美規律的引導並發展,要在沒有特定的審美背景之下,體現“美”這個聲樂藝術的核心本質,為學生提供審美的想象素材與想象背景。考慮不同的人對美的理解與認知,培養學生傾聽聲樂作品的習慣,在具體現實的聲樂教學中使整個教學活動都充滿了欣賞音樂,重視聲樂藝術的重要內在本質,談論音樂的氛圍。運用描述、引導、製造氛圍等教學手段,透過大量的傾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相關資料,可不斷擴大音樂欣賞的範圍,經過學生的審美心理活動的深入與內化,使學生對聲樂作品達到多次欣賞後的熟悉,使學生的情感與情緒產生外在的反映,就可以改變原本的不喜歡、不接受,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從而逐步提高音樂欣賞層次,這過程正是審美意識培養的過程,增強對音樂領悟程度和對音樂美感受程度。審美意識培養能提高學生聲樂學習的效率,並將審美意識貫徹於聲樂教學的具體細節,使能客觀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使學生有意識提高自身審美與審美修養,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培養自身的審美思維,避免不必要的學習時間與學習精力的浪費,真正領悟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提高學習效率。審美意識培養對聲樂藝術實踐有指導作用,在日常的聲樂教學活動中,重視演唱技術與技巧的傳授與提高,但不能過分關注於發聲技術技巧的提高,而必須注重聲樂演唱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二、在聲樂教學中的進行審美意識培養

  聲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聲音技術的訓練本身蘊含了內在審美意識,聲樂藝術活動就是演唱與欣賞的過程,審美特徵很多時候跨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聆聽是每個人感知音樂的第一階段。要樹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與審美觀,看重人性的表達與尊重,在日常的聲樂教學實踐過程中,要體現統一性又具有多樣性的審美特徵,可以採用的教學手段就是鼓勵並引導學生透過相互觀摩獨立的思考,作為教學主導聲樂教師在聲樂課堂上適當採用多媒體技術,學生之間的教學觀摩應是多種形式的,讓學生自己聆聽並揣摩,分析出彼此之間的不足,教師再進行具體的引導,指出他們的長處與優點,使學生歌唱的概念就會更加清晰,更快的建立起自身的聲樂審美觀,從而有助於聲樂審美觀念的建立。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當中的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演唱用數字攝像機記錄,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與手段,可以用不同的聲樂演唱方式與流派,充分體現音樂藝術之美的核心本質,並根據教學的變化與發展調整教學手段,並在教學彙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在建立起正確的、完整聲樂審美理念。聲樂首要前提就是具有良好的嗓音條件,真正具有美感的正確的歌唱要符合基本的聲樂審美理念,建立在專業、系統、科學的聲音訓練上。只要人聲具有足夠的美感,運用審美性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任何器樂都不能超越聲樂的藝術魅力。培養聲樂作品藝術處理中審美意識,作品是聲樂表演的基本前提與出發點,歌詞是一首聲樂作品的主題與基石,是實現聲樂之美的最根本前提。蘊含著詞曲作家自身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從符號到審美的過程,歌詞是靜默的,無聲無息的,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要對歌詞深刻的分析與理解及認識,要特別注重讀譜的嚴格無誤,真正的領悟歌詞中蘊含的情感之美,將樂譜所標註的每個記號都反映在練習中,椐此創作出真正優秀的聲樂作品;要求學生細心研究樂譜,將將其變成具有生動、豐富形象的,對樂曲有一個整體概念;要讓學生對歌詞進行朗讀,有目的、分層次地幫助學生從縱向和橫向對歌詞進行逐字逐句的細緻分析,對構成作品的創作手段進行分析研究,凸顯出了演習歌詞的重要意義,體會作曲家意圖,對詩篇經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相對準確地再現作品的風格流派;理解並深刻的領悟其人文內涵,再從技術和表現上不斷去要求各個區域性,使其具有了極強的藝術美感,讓每個區域性不斷加深和完善。使其具有極高的審美水準,要啟發學生尋找適當表達上感覺,從而能夠使其在作品表現的共性基礎上,充分體現出審美價值,以創造性地表現出學生本人對音樂的理解。瞭解作品創作的背景,培養歌曲演唱處理過程中的審美意識,音樂表達是非常自然地從心裡流淌出來,讓學生熟讀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使學生的演唱認識歌曲的整體音樂風格,準確的把握音色的變化。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每一個字都要堅定飽滿的唱出來,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當中,透過人聲來體現人們的情感世界,自己主動去尋找聲樂作品美的元素。教師要很好地詮釋作品的藝術形象,才能使聲樂作品的演唱處理事半功倍,用形象化的語言啟發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易於理解,才能使學生透過由內而外的演唱,讓人感到審美的愉悅,表現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主題。

  三、加強聲樂審美意識培養

  在實際的聲樂教學活動中,應從實踐教學工作做起,提高學生對審美意識培養的認識,明確歌曲的含義與音樂的強弱關係,加深學生對聲樂藝術的理解,使美的意識深入學生的聲樂觀念。審美意識確立要落實到舞臺實踐的全過程,加強聲樂藝術實踐,教師要在延伸聲樂專業課堂學習的基礎上,一切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激發學生全面發展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所想、有所行、有所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提高審美能力。讓學生多渠道、多側面、多層次地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文化修養,使其獲得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還應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等審美能力,將美貫穿於聲樂教學的每一過程。逐步提升演唱者的綜合素養,保持堅定的信念,透過實踐不斷的完善自己,要突出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要保持學生參與創造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加演唱實踐和教學實踐,建立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和審美個性,教師透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達到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2.鄒長海.聲樂藝術語言學)講話與歌唱仁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3.卓非亞麗莎:《音樂美學問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6年1月出版.

  4.陳蓉蓉,石惟正.中國聲樂的審美意識7J8.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1996(

  5.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6.黃敏.在聲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2007,28(4)

  7.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8.王藝瑾,甘麗婭.淺議審美化聲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才智,2009(2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