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問題探析論文

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問題探析論文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的重要問題,論文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問題進行了探析,然後出臺瞭解決的措施。這對於規範工商資本進入農村,促進“三農”工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農”問題涉及全國人口一半以上,因而是我國社會的重要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速度明顯加快,數額明顯增多。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問題。

  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動因分析

  政策鼓勵。近年來,中央出臺了兩個“一號”檔案來支援工商資本進入農村。2015年中央一號檔案中提出了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精神。2016年中央一號檔案又提出,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在農村進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道路更加廣闊。

  “三農”本身的需要。農業農村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需要投資資金的注入。當前農村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工商資本帶動大量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注入農業。

  工商資本逐利。工商資本本身具有逐利的本性。農業以外很多行業的產能過剩,農村土地閒置工商,使資本的擁有著看到了投資農業獲利的可能性。比如在經濟危機之前煤炭行業、電力行業、製造行業等利潤較好,對工商資本的吸引力很大。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後金融危機的效應,這些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大下降,資本加速外流,農業就成為一個可供選擇的領域。

  問題表現

  農村土地“非農化”。工商資本進入農村以後,農村土地、耕地出現了非農化的傾向。比如,由於受到近些年來房地產價格快速增長的影響,一些工商資本進入農村進行囤地,坐等土地價格升值,然後再進行轉包。有的工商資本在農村耕地上大量建設永久性、半永久性建築設施,用於發展工商業。出現這種問題,是由工商資本逐利和工商資本經營土地的高成本這兩重原因造成的。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農業生產的五項主要成本中,工商資本與農民相比有四項處於弱勢,為抵消成本、取得更大利潤,向“非農化”發展成為工商資本的一條捷徑。

  與農民利益存在衝突的一面。從總體上來看,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對農民是有利的,但是工商資本與農民之間也存在著區域性性的利益衝突。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動搖農民主體地位,會引發與農民爭利、爭資源、爭市場的問題。(張曉山.辯證地看待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問題[J].江蘇農村經濟,2015(1))

  比如,在著名的農產品品牌五常大米的產地五常市就曾出現了侵犯農民利益的“天價米”事件。有的大米加工企業以2元/斤的價格從五常農民手中收購稻穀,出產的時候卻賣至199元/斤,巨大的差價使工商資本獲利豐厚,而稻農沒有得到合理利潤。工商資本的逐利性,一些工商資本的擁有者道德水平不高,農民缺乏保護,是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

  農村的'環境保護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的環境形勢非常嚴峻。我國的傳統農業生產是一種原生態的生產方式,對環境的汙染非常小。但是工商資本進入農村情況可就不同了。工商資本下鄉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在技術層面上會帶來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胡博文工商資本下鄉對農地流轉及利用的影響分析--基於南京市鎖石村的調研實證[J].安徽農業科學,2017(2))這種情況在美國曆史上也曾出現過。

  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具有不穩定性。流動性是資本的共有特點。當有利可圖時,工商資本就會駐紮在農村,當利潤較低或者工商資本的擁有者看到更加有利可圖的行業,就會從農村抽走資金,從而給農村的發展帶來被動。由於工商資本的趨利性,對市場很敏感,並不一定具有穩定的、持續經營農業的積極性,將對農產品供給、糧食安全帶來風險。

  解決問題的思路

  實行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准入制。鑑於工商資本的進入農村對土地進行“非農化”經營的傾向,政府要實行工商資本進入村的准入政策。政府應當採取的措施是對擬下鄉的工商企業進行企業資質稽核、經營專案稽核、企業信用稽核及土地流轉稽核。

  農民抱團保護自身利益。對於一些工商資本侵犯農民利益的情況,農民抱團保護自身利益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農民合作社組織。2007年7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指明瞭方向,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工商資本和農民之間以“企業+合作社”模式進行合作,能夠有力的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處理好兩者間的利益關係構建新機制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胡勝德,展昭海.構建工商資本與農民合作社雙贏的新機制[JN].光明日報,2015-05-09)

  強動態監管。針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破壞環境的問題,政府的環保部門要加強動態監管,農業部門則要加強引導。對進入農村的工商企業,環保部門要與其簽訂環保責任書,對於嚴重破壞環境的工商企業要進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建立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長效機制。透過建立包含稅收減免、補貼、動態獎勵、中長期激勵等措施在內的長效機制,可以對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起到長遠的促進作用,避免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大起大落現象出現。

  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產生了農村土地“非農化”,與農民利益產生區域性存在衝突、農村的環境保護壓力越來越大、投資週期不穩定等問題。相應的解決措施是,實行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准入制,農民抱團保護自身利益,加強動態監管,建立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長效機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