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路徑分析論文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路徑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時代,“學生消費者”的觀念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這也給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大學生被看作是高等教育“消費者”,教育質量作為“產品”受到了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關注,傳統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念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基於“學生消費者”視角,以期促進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完成由“管理”向“服務”的理念轉型,並探析完善、創新學生事務管理制度的途徑。

  關鍵詞:學生消費者;學生事務管理;創新途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給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發展提出更高要求,關於“學生消費者”身份的討論受到廣泛的關注。如果將學生視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那麼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將是高校發展的關鍵。過去傳統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主要是僵化的管教式的管理模式,強調以管理為主,已經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以及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本文基於“學生消費者”的視角,力圖探析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念與制度的創新途徑,樹立“服務學生”的管理理念。

  一、“學生消費者”的內涵以及身份的確立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動盪期”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為了爭取更多的財政資源,高校之間展開了對學生市場的激烈競爭,美國高校與學生之間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學者們普遍認為這一變化是“學生消費者”觀念的體現。所謂“學生消費者”,是將經濟學中買方與賣方的關係,作為重新認識學校與學生關係的基礎,學生是高等教育市場中的消費者,學校應當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己任。高校越來越像是提供教育產品的“商家”,而學生則越來越像是購買教育產品的“消費者”,人們也更加期待在繳納學費後,不僅能夠獲得“高深學問”,還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學生事務服務。本文主要探討,“學生消費者”觀念的確立,對於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的意義與作用,促進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念的轉變,以及管理機制的創新。

  二、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生事務管理體系的設定情況大致是:高校通常由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全校的學生工作,對於本科學生的日常管理機構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校黨委學生工作部(處);二是黨團組織。院(系)一級與學生進行直接接觸,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先遣隊,受校黨委學工部(處)、校團委等部門的直接領導。學生事務的決策權在校級層面,學校學工部安排工作到院系學工組,院系學工組再向輔導員等學生事務工作人員安排,輔導員按照上級的指令來管理學生。這種命令與服從式的執行機制,導致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過程較為僵化,並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管理理念重管理、輕服務。我國高校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以傳統的行政命令化模式,強調的是上級下達命令,下級積極服從,忽略了學生事務管理中服務的重要性。

  第二,忽略管理物件的主動參與性。我國高校目前更注重的是控制和管理好學生,嚴防學生違規違紀,但忽略了學生在高校中的權利,以及在高校管理中的主動參與性。

  第三,學生事務管理機構缺乏協同合作。學校各職能部門共同負責學生事務管理,各部門都是平級單位,共同管理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思想與工作難以協同統一。

  最後,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程度較低。我國高校目前對於學生事務管理的專業人員准入制度、入職後的培訓、晉升制度等都未完善,優秀輔導員的隊伍難以得到穩定發展。

  三、基於“學生消費者”視角,探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轉型路徑

  “學生消費者”身份的確立,為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思路,將學生看作是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就要求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機制。

  (一)加強理論建設,轉變學生事務管理理念

  轉變理念是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的第一步。要徹底轉變過去僵化的管理理念,就要求學生事務管理部門確立“學生消費者”的理念。以服務與指導代替控制與管理的轉變,不僅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論建設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個實踐性的知識領域,因此,這一領域的理論基礎還是相對較為薄弱的。加強理論建設,要融合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理成果,以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論體系,廣泛開展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科研活動。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實情,加強與國外高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借鑑西方國家先進的學生事務管理理論。

  (二)以服務代管理,建設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隊伍

  1.實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准入制度,明確學生事務管理在高校中的專業地位。我國應該實行嚴格的學生事務管理資格考試製度,並在高校中設立高校事務管理專業,其從業人員必須要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考取任職資格,才能夠擔任此項工作。

  2.建立科學、系統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培訓體系。重視對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培養和發展,制定系統明確的培養計劃。建立專業人員培訓和研修基地,以做好專業人員各方面培訓。培訓的內容應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時事政策、管理學、高等教育學、以及就業指導等方面,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體系。

  3.建立學生事務管理崗位晉升制度。建立配套的職稱評定製度,如初級、中級、副高階、高階等級別,相應地設定崗位晉升制度,並在職務津貼、住房分配、出國進修等方面對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相應的政策傾斜,鼓勵專業人員在崗位上長期發展,以穩定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隊伍。

  (三)整合資源、協同發展,創新學生事務管理機制

  “學生消費者”身份的確立,有助於我國高校進行學生事務管理時,密切關注學生的切身利益,從而“以生為本”設計管理機制。高校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每一個階段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與服務。建立協調統一的服務管理機制,由學生事務管理專門部門(校黨委學工部)牽頭設立綜合服務科室,由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資助、學生社團活動、就業服務、健康教育等各職能部門提供支援,並在綜合服務科室設立辦公小組,整體由學生事務管理專門部門統一負責和管理,以此為學生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四)維護學生權利,創新學生事務管理制度建設

  “學生消費者”理念要求高校注重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權利,提高為學生服務的質量,同時也需要高校成為學生利益的保護者。首先,在學校章程中明晰學生的各項權利,使學生權利在制度上得到保證。其次,在進行學生事務管理制度建設時,以維護學生權利為導向,提倡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轉變制度設計理念,以指導與服務代替控制與管理。第三,建立、健全學生助管制度,倡導學生參與到學生事務管理中,在學生事務各職能小組設定學生助理職位,鼓勵學生參與管理,定期召開學生代表會議,並將其形成常態化的制度,及時瞭解學生髮展需求。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時代,新時代的學生群體的個性日益突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學生消費者”的身份確立,有利於促進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轉變以往的僵化的管理模式,以“為學生服務、促學生髮展”的思路做好學生工作,有助於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提升高校自身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陶美重.“學生消費者”辨析[J].教育與經濟,2013(5).

  [2]王向華,張倩.我國高等教育中“學生消費者”身份的確立及其意蘊[J].教育科學,2011(3).

  [3]趙丹.學生消費者時代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路徑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2(5).

  [4]黃莉.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機制的創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5]儲祖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94-9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