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數字網路技術論文

新聞攝影數字網路技術論文

  一、數字網路時代新聞攝影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新聞攝影大眾化,作品的專業性受到挑戰

  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智慧手機、數碼相機、Ipad等具有攝影功能的數碼產品漸漸大眾化,所有人都可以稱之為“攝影師”,但是這些“非專業攝影師”的作品大多在第一時間的新聞現場拍攝,新鮮生動而全面,作為新聞媒體,真實性和時效性是他們所追求的,但是記者們往往不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而這些“拍客”們卻無時不在。例如,2005年,英國倫敦的地鐵爆炸案,乘客亞歷山大用手機拍攝了緊急疏散的場面,許多大媒體都用這張照片作為報紙頭條。媒體為了能夠快速獲得第一手新聞圖片,十分熱衷於使用普通讀者或者網民所拍攝的圖片,這使得攝影記者的專業職能優勢被減弱,另外,大眾拍攝的新聞圖片都是自由選擇題材,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使得新聞圖片有時對待時間的立場不夠中立,顯得專業化水平較低,而用PS等圖片軟體進行編輯又讓圖片的真實性受到挑戰,這是新聞媒體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影片需求增加對新聞攝影的衝擊

  數字時代網路發達,自媒體在新聞媒體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微博、4G等業務的普及到來的媒介融合,多媒體、影片等視覺傳播形式漸漸取代了圖片。影片報道提供的資訊更全面、易讀更適合新一代的讀者,當下快節奏的閱讀模式,受眾需要更加直觀的不加思考就可以看到事件本質的.新聞形式。畫面加聲音的新聞傳播模式使新聞報道運用動態影片取代靜態照片,用攝影機取代照相機,讓新聞更直觀,更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2011年,我國網路影片使用者規模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4.6%,達到3.25億人次,這一時代的讀者更傾向於透過網路影片的方式來了解新聞,傳統媒體記者如果不能在這個時代的檔口完成技術轉型,向影片攝影記者轉型,那麼自身的生存將會受到挑戰。

  二、新聞攝影應對數字網路技術衝擊的辦法分析

  (一)堅持以新聞的真實性為第一原則

  在新聞記者碰到突發事件時,由於事情緊急且場面混亂,很難在合適的角度,合適的光線下取景,拍攝出來的照片往往會色調昏暗,顏色不正,這種照片雖然堅持了新聞的真實性,但是釋出出來之後往往主題不夠鮮明,有失專業水準而造人詬病。因此,在不違背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保證照片上所表現的時間、空間、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資訊是完整的,是可以作適當的調整剪裁,但要將修改之前的照片一併交給圖片編輯。另外,一度去追求圖片的視覺衝擊力,總想以完美的圖景向讀者展示,這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有視覺衝擊力並不代表一定是美的,有真情實感的照片才最能打動人,如果照片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即使技術上的一點點瑕疵,觀眾也會認為是美的。

  (二)保證新聞攝影作品的精確性、專業性

  新聞攝影作品的大眾化的的確確是現在攝影記者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意識會淘汰許多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攝影記者;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殘酷的競爭讓新聞攝影記者群體更加專業化、精英化。面對競爭,攝影記者要思考的是,自身的優勢在哪裡?劣勢在於攝影,優勢也在攝影,攝影記者都有極高的專業素養,普通大眾無法正確抓住之間的本質拍攝到具有“決定性瞬間”的照片,而攝影記者們都是在長期的攝影實踐中錘鍊出來,能在最快時間裡抓住事物本質,抓拍到寶貴的瞬間。另外,攝影記者的專業性也決定了他們能夠多方位,多角度的對事物進行闡述,更全面的反應新聞事件,沒有深度的新聞就不會很好的引導公眾的認識和思考,所以,數字媒體時代仍然需要專業的攝影人才。

  (三)完善專業技術,向全媒體型記者轉型

  影片只能夠完整的向觀眾展示一件新聞事件,而一張好的圖片,往往抓取的是事件最為重要的時刻,而這種重要時刻更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讀者在回憶某件事的時候,頭腦中是一張圖片一張圖片的回憶,所以決定了照片在對讀者認知的重要性。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觀眾對事件完整性的需求,人們需要清晰的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是照片很難達到了,所以新聞記者要具有時代性,積極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向全媒體型記者轉型,既能全面報道,也能深度剖析。

  三、結語

  新聞攝影在享受數字化帶來便捷和高效的同時,也要謹守行業道德,尊重新聞真實。同時,積極地做好行業轉型,充分滿足觀眾的新聞需求,將數字化技術帶入新聞攝影領域,來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