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論文

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論文

  摘 要:近年來,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在推動農村科技進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基於此,以婁底市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的現狀、瓶頸、持續發展策略為主線,討論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農村科技合作; 組織管理; 農技推廣; 婁底市

  1 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湖南省婁底市總人口約400多萬,農業人口占70%以上,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地區。近年來,婁底市推廣建立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是以農業技術推廣運用為主的農民群眾團體。合作組織提供選苗育種、作物馴化、栽培技術、生產管理等農業技術支援;營造農村科技文化氛圍;建立農產品資訊釋出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婁底市累計建立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社近百個,入圍農戶在10萬戶以上,佔農戶總量的近1/5,社員年平均增收500多元。實踐證明,農村科技合作組織是增強農業經濟質量,豐富農村科技文化,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2 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特點

  2.1 廣泛和充分的合作 2003年,雙峰縣甘棠鎮設立首箇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經過10餘a的發展,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涉及茶葉、水稻、蔬菜、水果等農業種植產業,豬、羊、牛、家禽等畜牧農業,高山採摘、開心農場、生態氧吧等休閒農業。關注育種、引種、馴化、病蟲害防治、農業精細化管理、成品或半成品加工、食品安全防疫等。

  2.2 縝密的管理網路 婁底市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採用網路管理結構。在區、市、縣設立合作組織的總站,總站由科技部、聯絡部、風險部、推广部等組成。科技部負責新型農業科技的技術研究,聯絡部負責協調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農戶之間的關係,風險部負責金融貸款和投資風險評估,推广部負責與農戶點對點技術服務。以鄉鎮為基礎,建立分社,實施片區管理。各村設立生產小組,直接與農戶建立聯絡。從而形成“總社-分社-小組-農戶”的組織架構。

  2.3 民主的決策機制 婁底市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秉承“農民做主”的理念,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農民自主自願參與合作組織,“一戶一票”建立表決機制,對技術引進、財務管理、資訊公開等組織事務進行管理。以利益共同化作為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建立社員自主退出機制和合作組織執行的監督機制。

  2.4 由科技組織向綜合組織轉型 科技服務是合作組織的中心工作,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社員需求的多元,合作組織逐漸由科技型向綜合性轉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農業生產與經營的管理,透過精細化的管理提升管理能效成為合作組織新的研究重點。銷售網路建立,透過電子商務和產銷合作,為農產品尋求更好的銷售途徑。品牌策略與叢集發展。努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3 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存在的問題

  3.1 自然風險 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在合作組織建立初期,曾出中藥材在高山凍傷,水果爛在枝頭的情況。合作組織總體上是民間互助關係,管理相對鬆散。因自然原因導致農民收入銳減,就會影響社員的積極性。

  3.2 技術風險 農業推廣具有一定的週期,因推廣地氣候、氣溫、土壤等多方面的影響,如天麻、人參的生長環境較為苛刻。技術服務需根據播種、生長、收割、加工等環節的不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3.3 金融風險 農民經濟收入有限,無力購買良種、裝置及種苗等。合作組織可以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甚至免費提供前期投資。但當投資專案的效益不佳時,合作組織面臨無法收回成本的危機,從而導致資金鍊斷裂。

  3.4 管理風險 合作組織的執行需要充足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但農村經濟條件和發展前景的限制,較難吸引有能力和技術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時,合作組織的管理也需要有魄力、有號召力、熟悉政策的負責人。

  4 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持續發展策略

  4.1 規範運作機制,加強風險評估 對合作組織引進或推廣的農業技術,要進行風險評估,採引種試種的方式,在技術成熟、資金充裕後,再進行重點推廣。加強技術對接。合作組織要“走出去”,避免“閉門造車”,透過與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等建立技術轉接體系,推廣農業技術,提高技術推廣中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合作組織的內部管理機制,透過持續的經營理念,引導和團結社員克服困難,取得成績。

  4.2 加強支援投入 資金和技術是合作組織發展的主要瓶頸。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要做好牽線搭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發小額貸款產品。實施技術幫扶和對口支援策略,引導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力量到農村發展。

  4.3 健全分配機制 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實施合作組織管理。鼓勵社員對農業技術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