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研究論文

福建省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研究論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性力量。實踐證明,發展農業離不開科技,富裕農民離不開科技,繁榮農村離不開科技。當前,福建省農業農村經濟處在最新發展的關鍵階段,對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有巨大的貢獻,因此,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外關於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已較深入,關於不同時期福建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較多,本文關於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研究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並不相同,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範圍較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效率小。當前測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採用餘值法,但實際上科技投入並不是除了物質費用、勞動力、耕地以外的唯一因素,採用餘值法所測算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往往偏大,本文根據實際情況對餘值法進行適當調整,測算出的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並對福建省有關部門進行合理的科技投入提供對策建議。

  一、福建省農業科技投入現狀

  從農業科技投入的力度與強度來看,福建省財政收入相對較高,2007年為128284億元,但是全省農業科技經費投入卻不多,全省全年農業科技經費收入支出為314337萬元,僅佔財政支出的0.35%與沿海其他省份相比相對較低。福建省農業科技投入總額正處於逐步提升之中,特別是政府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得到較快增長。當前,政府農賺入強度與我國農業科研投入強度的平均水平相比,相距甚遠,政府對福建農業科技推廣投資處於反覆震盪之中,其支撐強度嚴重不足。

  從農業科技與服務力量來看,福建農業科技與服務力量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在沿海地區地位並不顯著。2008年福建省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農業技術人員數為23509人,平均每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農業技術人員數為75人,在沿海省市中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同時,高階農業科技人員的絕對數也相對較少。

  二、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測算體系構建

  (一)體系指標選擇

  對農業所有投入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農業產值,將農業產值作為農業發展的具體指標有其合理性。影響農業產值的因素除了資金、人力、土地3大基本要素外,還有農業科技投入。其中,將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農業通D投入作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可量化的指標。

  1.農業產值相對指數Y農業產值很大程度上受到農業科技投入的影響,能夠正確、直觀地反映農業發展水平。按當年價格計算的以貨幣表現的指標,在不同年份之間進行對比時,因為包含各年間價格變動的因素,不能確切地反映實物量的增減變動,必須消除價格變動的因素後,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發展動態,因此,將福建農業產值換算成不變價。本研究中,農業總產值主要採用《福建統計年鑑〉衝農業總產值相對指數(以1952年為基數100)。

  2農業物質費用相對指數K根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鑑〉1985-1992年的各分項農業物質消耗統計資料可得,歷年農業固定資產折舊費佔農業物質消耗的比重都在2%—3%之間變動,因此,將農業固定資產折舊費佔農業物質費用的比重固定為25%131,進而計算出農業各年份的物質費用,農業物質費用必須進行以下2步的調整:

  第一步:農業物質費用=農業中間消耗/(1-Q025)

  第二步:農業物質費用相對指數=當年的農業總產值相對指數當年的農業總產值X當年的農業物質費用。

  3農村勞動力數L農業勞動力採用《中國農村統計年鑑〉的農林牧漁業勞動力。

  4.常用耕地面積M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為了測算的精確性,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客觀現實,本研究採用《福建統計年鑑〉衝的常用耕地面積來代替耕地面積13。5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S農業科技系統人員對農業創新提供了人才,人才是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關鍵要素。科技人員的多少與素質高低對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大的影響。透過《福建省科技統計年鑑》可查得2001—2005年關於農業系統人員的數量,其他年份的資料則透過線性迴歸得到1993-2007年農業科技系統人員的數量。

  農業R&D投入H(億元)。在農業科技活動中,農業研究與開發(以下簡稱f&D)活動處於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是為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實現農業技術創新,提高農業產值的一項創造性及應用性強的活動。因此,農業R&D投入的'多少會影響到農業發展水平。福建農業R&D投入是根據2000年福建I&D普查中,農業I&D為045億元,結合2007年,全省科技活動經費17276億元,是2000年的394倍,進行估算得出的結果。

  (二)CobbDogas生產函式對體系指標的篩選

  科技進步貢獻率的理論和測算方法,在學術上並非完全統一,計算方法也比較複雜,目前關於科技進步的測算方法主要有:索洛餘值法、CD生產函式、綜合指標法、CES生產函式方法、DEA法、全要素生產率模型法、丹尼森因素分析法、超越對數生產函式法。就各種研究方法而言,其理論基礎都建立於CobDoglas生產函式或Slow增長速度方程之上。

  結合本專案的實際情況,依據CobDougla生產函式改造得出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貢獻測算的模型為其中Y是農業總產值,民LMSH分別為與Y相對應的投入要素,即物質費用相對指數、農林牧漁業勞動力數、常用耕地面積、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農業R&D投入,A為常數項,為時間變數。7,Ha分別是物質費用、農林牧漁業勞動力數、常用耕地面積、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農業R&D投入的投入產出彈性。對模型兩邊取對數可轉化為:

  本文將以年份資料進行計算所以需取dH

  為了檢驗各指標對農業產值是否有影響,形成各項指標資料的對數表2

  利用SPSS13.0對以上資料進行逐步迴歸,逐步迴歸後方程只保留了物質費用、勞動九農業R&D投入3個自變數。常用耕地面積和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的Sg即顯性P值分別為0775和0921接近於1,由此可知,常用耕地面積和農業科技系統人員數對因變數產生的影響極小,可以剔除。為了更加切合實際情況,將模型改為Y=akLh,按照前文的推導方法將方程改寫為y=ak+p屮0h。其中,y、kJh分別是農業總產值增長率、物質消耗增長率、勞動力增長率、農業通d投入增長率。

  基於MbDoglas生產函式及SPSS130分析,可以得出,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測算體系以農業總產值作為因變數,以物質費用、農村勞動力和農業R&D投入為自變數。

  三、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測算歸分析,得出估計引數為a=0.547P=0918a=0127。

  (一)引數確定

  利用SPSS13.0對各項指標資料的對數進行迴歸分析, 得出估計引數為α=0.547, β =0.918, σ=0.127。

  (二)凝計結果檢驗

  模型中常數項與迴歸係數的檢驗值分別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F統計量的值較大,為143516F檢驗透過,由此可知迴歸方程的效果顯著,即模型的效果顯著。R高達0999接近於1表明迴歸模型對樣本據點的擬合程度很高,自變數能夠很好地解釋因變數變化的情況。

  (三)測算結果

  物質消耗、勞動力、農業f&D投入對農業產值的貢獻率分別為:

  (四)結果分析

  1.彈性係數分析

  (1)福建農業增長中存在顯著的規模效益。根據所測定出的迴歸模型,福建農業發展中的各要素的彈性係數分別為a、民a,其數值分別為054709180127a+|3+a=1.592大於1。這表明,在福建農業增長中,擴大規模,可以獲得規模效益。

  (2)洛項要素的彈性係數分析

  農業物質費用相對指數的彈性係數為0547表示當農業物質費用增長1%時,所帶來的產出增長中, 擴大規模, 可以獲得規模效益。因此,物質費用的投入能夠帶來較大的產出。

  農林牧漁業勞動力的彈性係數為0918表示當農林牧漁業勞動力增長1%時,所帶來的產出增長0918%;農林牧漁業勞動力的彈性係數是5個因素中最高的,同樣增加1%投入的情況下,可以帶來最大的產出。

  農業I&D投入(億元)的彈性係數為0.127表示當農業R&D投入(億元)增加1%時,所帶來的產出增加0127%。同樣投入增加1%的情況下,農業產出的增加對農業I&D投入的增加反映不敏感。

  2.各要素貢獻率分析

  (1)農業科技投入的貢獻率。在農業科技活動中,R&D活動處於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結合CcbbDoga生產函式對體系指標的篩選結果,在本研究中,農業科技投入的貢獻率用農業抱D投入的貢獻率代替,由表3可知,農業科技投入的貢獻率僅次於物質費用的貢獻率,其為61.4%,處於較高水平。

  (2)農業物質費用的貢獻率。福建農業的增長主要是靠物質費用推動的,從表3可以看出,物質費用的貢獻率為821%,這說明,物質費用對福建農業增長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因此,福建省可以在今後加大對農業的物質費用投入。

  (3)農林牧漁業勞動力的貢獻率。農林牧漁業勞動力對福建農業的貢獻率為一306%,出現了負值,這是因為農業勞動力過剩,遠遠超過了農業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因此,應當轉移剩餘勞動力,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最佳化人力資源的配置。

  四、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貢獻的建議

  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作用明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繼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並依託科技投入機制真正實現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據前文對各要素貢獻率的分析可知,福建省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為61.4%,處於較高水平,但並非為對農業發展貢獻最大的要素,農業物質費用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最大,由此說明福建農業的發展仍未擺脫較粗放的經營方式。應當透過農業科技投入來改變福建省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投入的作用提高其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科技支撐科技投入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加大投入是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供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尤為重要。加大科技投入需要財政投入、政策等相關保障,具體而言:

  (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財政支援是科技投入的最主要渠道,政府的支援在當前由於農業科研成果的外部性而導致的市場失靈的狀態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農業科技投入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需要在政府扶持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才能提高農業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因此,應當在中央和各級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集體和個人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2)加大政策對科技投入的支援力度,農業科技投入包括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力、物力、財力、組織、管理、資訊等6大要素方面著手,出臺相應的政策可以保障各個要素投入的順暢。

  (二)是高科技推廣強度,促進科技轉化效率

  提高科技推廣是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的主要方面。農業科技推廣強度直接影響了農業科技投入能否起到促進農業發展的作用。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在於農業科技的推廣。透過建立完善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保證從立項到科研再到成果的推廣及應用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使得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是高農業物質費用的科技含量

  農業物質費用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最大,其貢獻率為821%。近年來,農業物質費用的投入呈逐年遞增且增幅加大的趨勢,以大量的物質費用投入來獲取較高的產出,這種粗放型的生產方式給農產品的生產帶來了許多問題。因此,當前關於新化肥、新農藥的研究和生產與日俱增。而農業物質費用投入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投入,可透過提高農業物質費用的科技含量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價值,從而達到提高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貢獻的目的。

  (四)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任何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產生的貢獻都必須透過農民來實現,農民的素質高低影響著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因此,應當加強對農民培訓的力度,如定期組織農民參加各種業務培訓等,以提高農民的素質,使農民掌握必要的農業科學技術,從而達到發展農業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