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模式探討的論文

新形勢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模式探討的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融人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已成為一件具有戰略性和全域性性意義的農業工作。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是促進農業科技產業化程序的催化劑,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育種、新品種的研發推廣都未形成相關產業鏈,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產業化資金投人不足、科技成果未能及時轉化為產業推動力,要實現高效、健康、快速的發展,就必須走科技產業化發展之路。新形勢下推進我國農業向現代化轉型、保持農業經濟的高效穩定增長,需要藉助農業高新科學技術,為農業選擇一種創新、合理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探討適合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1土地政策阻礙了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我國當前的法律規定了農民擁有土地的經營權而非所有權。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劇,農民的耕地隨時可能被徵用,農民對土地缺乏長期持有的安全感,進而變得過於追求短期盈利,一旦出現徵用或經濟性的開發,就容易出現過度開發及破壞生態環境的利用傾向。土地經營權的過度分散使一些規模化的養殖業或種植業的規劃與管理難度很大,政府部門一直積極探討農村土地產權轉變的各類方案,希望能儘快為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掃清制度層面的障礙,促進大規模種植業及養殖業的集約經營。

  1.2農業領域的新科技未充分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

  國的農業基本上還處在非常落後的狀態,並未實現高度的機械化水平。育種技術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農作物的研發與推廣領域也沒有形成產業鏈,過度依賴國外的種子企業及科研機構。對農業產業化的投人資金不足,巳有的高新科技沒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時助推轉產業化的發展。

  1.3農村不注重對農業科普工作的執行及推廣工作我國

  農村的科普工作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農業科技並未真正應用到農業實踐活動中。隨著農業科技創新的日益發展,科普知識也應該及時、高效地在農村廣泛傳播。農民對農業新科技的認知、接受能力較弱,缺乏嘗試新技術的勇氣,也致使農村難以開展科普工作,目前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和企業產業化程序的需求差距較大。

  1.4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投

  入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資金後盾。目前我國的地方財政難以支撐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需求,農業產業新技術的創新及研發經費不足。一批積極搞農業科技產化發展的企業融資難,尤其是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領域的資金投人常常因資金尚題而暫時擱淺,從而影響長遠規劃及發展。資金問題也嚴重製約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甚至整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

  1.5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對農業科技產業化的制約農業

  科技產業化過程中會面臨自然災害、人為因素干擾、市場經營幾類風險。我國缺少專門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保險服務的險種,僅有的幾類險種保費都較高。目前我國的農業險險種很單一,一旦風險發生,農業企業及農民往往得不到補償和保障,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主體的抗風險力薄弱。農業險的覆蓋面低、普及率低,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程序。

  1.6農業產業化發展開發過度,破壞了生態平衡當前的'

  農業產業化程序中出現了過度開發土地資源,致使農業生態失衡的現象。例如因單純地追求高產而大量使用化肥、有機農藥,導致土壤、水源被嚴重汙染等,直接影響了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的可持續性增長。

  2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運作模式

  2.1科技興農型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制定以各類農業信

  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新型農業科技產業化戰略,將科技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實現企業和農民因科技力量而增收的雙贏局面。如企業與農民之間可搭建“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轉變當地農業發展的面貌。另外,可建立具有休閒、觀光、優質農產品生產等系列功能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推動農業與科技相結合,促進區域內農業經濟的發展。

  2.2生態旅遊觀光型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利用區域內獨

  特的自然、生活特色,建立以農業和生態農村為主體,集觀賞、體驗、科普教育、娛樂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當下的生態旅遊非常契合人們想回歸自然的精神需求,發展生態旅遊觀光型農業能夠調整農業各產業鏈的關係,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促進區域內農業優勢的轉變,促進區域內經濟效應與環境效應的雙重提高,也能夠推進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文化建設。

  2.3向國外發展型科技產業化運作模式為了滿足國際市

  場的產品需求,將農戶與企業及一些中間組織或其他合作組織聯合起來,建立向國外輸出農產品的農業生產基地,漸漸壯大成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區域內的農產品一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就能積極有效地推動區域內的整體經濟發展,並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最佳化當地的農業結構,使農民增收、使地區就業率上升。向外發展型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有益於出口農產品綜合基地的建設,促進現代型農業的發展。

  2.4龍頭企業帶動型產業化運作模式利用區域內的龍頭

  企業帶動相關產業鏈,透過各種機制和農戶聯絡,形成一種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一般都釆用“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農戶”的基本組織形式,開展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因資金雄厚、技術實力強、規模較大、各類資訊及渠道多,因而能更好的抵禦風險,也更具競爭力。這種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能促進區域內農業產值和整體水平的提升。政府應扶持這類企業壯大規模,鼓勵其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2.5特色型農業產業化發展運作模式結合區域內的農業產業優勢和特色,實行產業化發展的運作模式,漸漸形成產業化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水平。農產品的生產週期長、抗自然風險力弱,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的保護力度。同時,應引導農民發展特色型農業種植,使每一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特色農畜產品,以此為發展產業化的契機點,結合高新科技做出特色與品牌,也是一條農業產業化運作之路。

  3我國未來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展望

  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程序的推進需要一些新鮮力量的注人,也需要引入和借鑑一些優秀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來完全釋放出我國農業的活力,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3.1進一步完善農民培訓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的整體文化

  素養農民是農村和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的文化素養水平直接關係著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程序。政府要加強農業院校的建設與發展,促進務農骨幹的農科職業教育,採取靈活的教育培訓方式吸引農村青年投身農業科技的學習,促進農民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銜接貫通。農村教育機構的文化課程要符合農業實踐的實際需求,使農民學有所用,把一些實用的新技術及時傳播到農民身邊。

  3.2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使高新科技及時助力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新是農業產業化程序的重要支撐力量。政府應組建一支充滿科技活力的農技推廣團隊,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及時將科技送到農民身邊,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程序的重要支撐。我國必須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使目前農技推廣機制老舊、完全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狀得到改善。

  3.3加快與農業相關的部門向服務型、中介型組織的轉

  變涉及到農業的相關政府部門,一般是一些行業協會或委員會。該類組織為農產品的質量管理、購銷等領域提供服務,目的是促進農業健康和有序的發展。目前我國這類組織一般規模較小,隸屬於政府部門,並沒有發揮好服務型、中介型的“政府職能”,也間接影響到農業的健康發展。政府應加快健全農業協調型中介組織,使其在涉農行業中更加得力。

  3.4儘快健全我國的農業保險制度體系農業產業化發展

  離不開健全的保險體系。應該在滿足農村實際需求上,儘量擴大保險範圍,增加險種,為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和穩定農民的收人提供保險服務支援。加拿大的農業保險費用由個人、省級和中央財政共同承擔,個人所付比例很小,可以參考借鑑。

  3.5農業產業化推進要以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農業

  要獲得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就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為代價。在農業科技產業化推進過程中,要對農業專案建立可行性評估體制,並充分估算出其潛在的生態危害。另外,要建立起適應農業生態平衡發展的政府業績考核體系,統籌規劃國土資源的開發和整治,進行科學、生態、可持續性的農業規劃,透過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生態的保護,進一步保障農業產業化的持續發展。

  4結語

  農業科技成果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促進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關鍵。因此,選擇一種合理的農業產業化模式,是提升區域內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程序的關鍵。我國農業整體產業化水平一直不高,科學技術在農業產業化領域的效用一直沒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新形勢下應該看清阻礙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結合已有的各類成功的產業化模式,為區域選擇最佳的產業化模式,促進農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