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礎科學研究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論文

高校基礎科學研究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論文

  基礎科學研究是指以認識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為主要目的的研究。它是實現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是高技術的先導,是培育和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徑。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功,大多是從前期對基礎研究的戰略部署中找到依據的。基礎研究的發展是由基礎研究的戰略地位、特點以及創新型人才超前儲備的客觀需求決定的。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確立了基礎研究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它已成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一、高校基礎科學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科技發展較快,特別是“九五”以來,高校的科研經費在總量上逐年增加,承擔國家重大、重點專案的數量日趨增多,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高。

  根據2003年度科技統計,高校科研人員和承擔科技專案經費都有顯著增加,約25.6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以及12萬名研究生參與了科研活動,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6.5萬項,全國高校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53億元,專案支出超過165億元。

  全國高校共有3.5萬人次出席了2003年度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2.6萬篇,派遣訪問學者1.7萬人,接受訪問學者1.4萬人;出版科技專著6778部,發表學術論文38.7萬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63510篇。2003年內地高校獲國家三大獎1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3項,佔全國68.4%;國家技術發明獎11項,佔全國57.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91項,佔全國59.1%23。

  在全國科研經費(見表1)投入中,高校從事基礎研究與研發經費支出比例是科研院所的2倍左右,全國有1/3的基礎研究經費和2倍於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人員集中在高校[3]。高校是我國環境法學研究影響性因素實證分析  基於CSSCI法學基於CSSCI(2000―2011)的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知基於SCILAB與Tcl/Tk構建中學幾何教學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產出的最大群體(見表2),2003年高校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數比上一年均有增加,論文質量提高,各項指標遠遠高於科研機構。由表1、表2資料可以看出,我國高校與科研機構相比在全國基礎研究中佔有一定優勢。長期以來,高校以其特有的身份和競爭力,在基礎研究領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代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產出的論文逐年增長,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基礎研究領域的主力軍,同時基礎研究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方面又起著重要作用;科研院所依靠國家前幾年科研投入的政策慣性及早期形成的研發隊伍,在科技開發領域保持著明顯優勢,但是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不斷減弱。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校在人才、學科、裝置、團隊等方面具有適應基礎研究創新與發展的綜合優勢,在科技創新中的巨大潛力不斷凸顯。但是由於資源分配和經費不足等因素,又制約了高校基礎研究的跨越式發展。二、高校基礎研究的制約因素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投入渠道增多,我國高校基礎研究在近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但總體來說,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基礎研究經費不足,分配不合理

  科技投入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足夠的財力投入是保證科技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近四年來我國研發經費(R&D)佔GDP的平均值為1.16%(見表3),與1993年國家提出的1.5%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而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的比例均在25%~3.0%。

  世界工業化國家在其經濟起飛初期,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呈現超常規增長,研究經費投入佔全社會R&D經費的比重均在20%以上。由表3可以看出,我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已達到1.31%,但是全國基礎研究經費佔R&D的比重變化不大,2000一2003年分別為5.2%、5.3%、5.7%、5.7%,國外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的比重遠遠高於我國,2002年度,美國為16.2%,日本為13.8%,韓國為14.1%,英德法均在25%左右。

  我國高校基礎研究經費佔有比例更低,近年來佔全國基礎研究經費不足40%,佔R&D經費的2%左右,但是這些經費卻支援了佔全國約70%的基礎研究人員。顯而易見,在王要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校中人均佔有基礎研究經費嚴重不足,這直接阻礙了高校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投入比例失調製約了基礎研究的發展。基礎研究是應用的先導和源泉,是促進三個研究階段緊密銜接和良性迴圈發展的基石。我國高校內部R&D三類研究經費分配結構如下:“九五”期間,全國高校獲得R&D經費303億元,其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投入分別為55.9億元、167.4億元和79.7億元,三者比例為18%、55%、27%;“十五”前三年,全國高校獲得R&D經費395.2億元,其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投入分別為79.7億元-213.4億元和國在1970—1995年期間,大學R&D經費總支出為2726億美元,其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比例為68%、25%、7%發達國家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基礎研究資源配置和經費投入不符合發達國家驗證的“金字塔”型結構,分配比例嚴重失調,這與大學的研究優勢和基礎研究實力不相適應,抑制了高校高水平創新成果的產出和高層次創新人才作用的發揮。

  2.基礎研究經費來源單一,競爭激烈

  目前,我國高校除科研事業費和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費以外,主要透過兩條途徑獲得基礎研究經費,一是以定向研究為目的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該計劃單項資助額度高,但涉及面窄,每年約30項;二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該基金分為人才培養和專案資助兩個板塊,鼓勵自由探索,是高校科技人員獲得基礎研究經費的.主要渠道。而地方和社會力量對基礎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地位認識不足,經常急功近利,對研究週期長、經濟效益潛隱的基礎研究缺乏興趣,不願為其提供科研經費。

  由於資源短缺,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將大部分時間浪費在經費的競爭中,甚至扼殺了許多創新性思維,違反了基礎研究的發展規律。國外經驗表明,基礎研究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援和充足的、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這樣才能保護科學的多樣性和科學探索的自由性。

  3.資源整合不足,高校科技創新潛力難以充分發揮

  伴隨我國現代科技發展綜合化、一體化的趨勢,高校科技創新要實現重大突破,就必須在基礎研究領域有創新性成果,並增強團隊作戰能力。我國高校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科技資源分割、力量分散、成果不能共享、效率較低等,這直接導致高校‘集團作戰”能力較差和重複研究現象嚴重。由於高校的人才優勢和學科優勢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使得科技成果的數量相對較少。

  三、促進高校基礎研究的對策

  1.最佳化基礎研究經費分配結構,建立以高校為主體的基礎研究模式

  我國現行科技體制是沿襲前蘇聯模式和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形成中科院與高校並行的科研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前,國家把大量的基礎研究任務和科研經費投向中科院,高校以培養學生為主要任務。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體制越來越顯露弊端,中科院系統在得到大量科研經費的同時,只有10%的研究人員和10%的經費用於基礎研究,而高校因基礎研究經費的缺乏不能將教學與科研有機地銜接起來,不能形成創辦高水平大學所必須的高水平基礎研究成果。國外經驗證明,創辦一流大學是發達國家取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法寶,也是發展中國家趕超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捷徑。

  建立以高校為主體的基礎研究模式,是實施科教興國,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重要舉措,是建立一流大學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需要,是由我國高校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實力和優勢所決定的。目I前應依據中科院和高校等科教系統的人員配置及執行機制進行合理分工,國家透過政策調節,加大投資力度,改變基礎研究經費的投資取向,由高校側重承擔基礎研究,中科院等科研機構側重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的開發,有效配置基礎研究資源,使各部門發揮所長,各盡所能。

  2.以政策為導向,實現科技投入多元化

  科技經費的多途徑來源是科學研究和研究思路多樣化的保證。目前,我國大學基礎研究經費來源單一,主要靠政府部門的投入,在較短時間內還不能有較大增長。

  美國對基礎研究給予了多渠道支援,所有與科技有關的政府機構對基礎研究給予了重視和支援,並且結合國家總體目標制定各自的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和評估辦法。根據統計,美國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支援強度逐年遞增,1998年美國用於基礎研究的經費為379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資助202億美元,佔533%企業界資助113億美元,佔29.8%;大學系統自身籌集經費32億美元,佔8.4%非盈利機構提供19億美元,佔5.0%地方政府資助13億美元,佔3.5%。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和產業部門是基礎研究經費的主要資助者。

  依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的80%以上來源於國家的直接投入,並且總量有限。政府部門一方面應提高對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的投入比重,另一方面應鼓勵和引導企業對基礎研究投資,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使其認識到基業發明創造的重要性,廣泛吸收社會 資金,真正實現科技投入的多元化發展。

  3.整合資源,合理佈局,構建高校科技創新體系

  近年,隨著高校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高校不考慮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我國現有普通高校1552所,其中真正有實力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高校只有十幾所。

  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國內高校實際情況,明確高校的科研定位,合理佈局高校的研究力量,整合資源,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加大對部分有實力高校的研究經費投入並引導高校積極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形成科學的“金字塔”形的經費投入結構,構建符合高校自身發展能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發展由跟蹤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轉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