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優秀論文

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優秀論文

  摘 要:現行的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育的“濃縮版”,基於高職教育的學制短、生源學習主動性較差等特點,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提升學生“實戰性、應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本文提出制定“工作室”制這一更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並以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為例,闡述了具體的做法。

  關鍵詞:高職 播音與主持 工作室制 人才培養模式

  一、現行高職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行為單一

  藝術類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播音主持專業更需要“因材施教”。學生的專業條件、學習能力不同,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有所不同。現行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生源為經過播音主持專業選拔,具備了播音主持專業學習潛質的學生。在這一前提下,教學行為可以相對統一。但隨著本科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招生數量的大規模增加,高職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生源總體質量下滑,生源質量兩極分化明顯。生源情況的變化也必將給教學行為帶來變化。

  2.教材、教師的脫節

  廣電行業新技術、新方法、新觀念層出不窮,教科書的更新速度遠跟不上一些新理念和新技術的更新。如果完全按照書本進行教學,必然與實踐脫節。而現行人才培養模式,要改變一個教學內容必須從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調整,時間較長,程式較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案帶動教學,透過設計相關教學專案,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就給了教師更多的教學空間,在學校的“教”與社會的“用”之間開闢了一條便捷通道。

  3.評價方式單一

  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考核,是以“課堂表現”和期末成績為主的評價考核體系。這種考核體系“重表現”、“輕能力”。其結果就是學生注重課堂表現和期末考試,卻忽視了平時動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成績單很漂亮,卻不能從事播音主持工作者的畢業生不乏少數。相對於本科學歷畢業生,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主要是動手實操的能力。而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喪失,也必然造成了“畢業即失業”。

  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致使目前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的課堂教學效率低,其結果就是學生的“學”與社會的“用”脫節,“實操能力”差。因此,有必要實行更具職業教育和藝術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藝術潛質在某稱程度上決定了藝術成就。現行的招生政策下,有部分生源由於自身條件所限(如形象、音色、感受力等),無法勝任播音與主持工作。在以“精、尖、專”為特點的藝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這部分學生很難學有所成。因此,需要有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使處於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成。播音主持工作只是“採、編、播”系統的最後一個環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完成不了播音主持工作任務。這種綜合性的特點使得“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以該專業的職業核心課《廣播電視節目主持》為例,在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主持廣播電視節目的能力,但部分學生受自身專業條件所限制,註定將無法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透過專案進行教學,使不能掌握主持能力的同學,可以掌握“採、編”等其他能力。在完成一個專案(一檔節目)的過程中,除了需要“主持人”這一崗位,還需要其他崗位的互相配合,包括採訪、編輯、攝像、燈光、導播等等,讓不同條件的學生在工作室中扮演不同角色,鍛鍊不同能力,並在不同的專案中進行角色互換。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加註重藝術實踐和經驗傳授,注重提升專業技能、拓寬藝術視野和培養創新能力。這一模式充分考慮到生源的差異性,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縮短上崗培訓時間,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的教學目標。

  三、 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

  高職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並不是完全拋棄現行“課堂”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是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將單一的“課堂”為載體轉變成“課堂+工作室”雙過載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平臺

  構建三級教學平臺。一級平臺:學校總體協調控制、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行提供政策。二級平臺:系是工作室所依託載體。可以聘請有行業豐富經驗的行業人員進入工作室教學,為工作室引進專案輸出服務提供便利,同時建立校內外工作室實訓場所。三級平臺:教研室是開展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織者,工作室由專業教師負責,以實際專案為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統籌安排師資、教學裝置和實訓室等,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2.構建“1+1=1”三段式課程體系

  以專業技術領域所需的能力為目標,構建職業型、任務化的課程體系。具體而言,就是將高職的3個學年按照“1+1+1”的三段式課程進行構建,即“職業基礎階段+模擬專案階段+真實專案階段”,每個階段為一個學年。

  (1)第1階段,職業基礎階段——高職一年級:以課堂為載體,課程包括所有的公共基礎課和職業基礎課,要求掌握職業發展所要求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為第二階段的模擬專案階段奠定基礎。

  (2)第2階段,模擬專案階段——高職二年級:這個階段也是整個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階段,是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應用階段,是職業能力的養成階段。這一階段由課堂教學與專案教學共同組成,課堂教學為職業能力拓展課。職業核心課程要求在校內實訓室以“虛擬專案”帶動教學,使學生“學中做,做中學”。

  這一階段開設若干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都設計出若開專案,學生透過完成專案獲得學分。一個學生即可以選擇不同工作室的不同專案,也可以選擇同一個工作室的`不同專案。教研室對學生選擇的專案類別不做要求,但對完成專案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在專案中所從事的崗位進行要求。以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的播音與主持專業為例,從二年級開始,為學生開設了播音主持工作室、採編工作室和禮儀主持工作室。每個學期每個工作室要開展5個專案,一共是15個專案。每位學生至少要完成一半即8個專案才能獲得應有的學分。透過專案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課程所要求掌握的能力。

  (3)第3階段,真實專案階段——高職三年級:這一階段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選擇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圍繞工作任務,以真實專案為載體,使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動態聯絡,進行職業素質與崗位技能訓練。聘請行業教師以行業標準參與管理和指導學生,學生以員工身份參與藝術創作生產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階段的“工作室”專案教學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分方向教學,專案教學面對所有學生,由學生選擇專案,透過完成專案實現教學目標。第三階段,是直接面對就業的頂崗實習階段,基於學生已經對於自己的專業適用性和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了一定了解,可以採用分方向的方式進行教學,即一個工作室為一個專業方向,學生和所屬工作室都是固定的,如:播音主持工作室的教學物件為具備從事播音主持工作能力的學生。採編工作室的教學物件為具有較好的採編能力,有志於從事採編工作的學生。禮儀主持工作室針對具有良好的活動策劃執行能力、從事禮儀主持活動與策劃的學生。

  3.構建“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團隊

  (1)素質要求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培育雙師型教學團隊。聘請行家專家來校講學,擔任工作室導師;對在職教師進行選拔、培養,到行業一線掛職鍛鍊。鼓勵工作室教師到社會上兼職,承接專案,強化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融入社會的能力;整合社會教學資源,為工作室教學服務。構建、實踐能力強、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2)協作要求

  在工作室模擬專案階段,課程與課程之間無縫對接,因而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配合協調能力,組成教學組。甚至在專案執行階段,不再是“一課一師”而是“一課多師”。由若干老師同時參與指導,分別從各自課程所要求的能力出發,教授相關技能,對學生提出相關要求。這就要求老師之間要有較高的協調配合能力。

  四、結語

  作為藝術類的播音與主持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個性化、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更加突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用一體化,使學生在完成工作室專案的過程中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直接用作品來檢驗教學成果,也更符合高職教學特點。這一模式很好的結合了職業教育和播音主持教育的特點,是培養實戰性、應用性的藝術高職人才,實現了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付百學,劉耀玉,楊林,王興彬.藝術類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5(2).

  [2]李晶.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0.

  [3]李曉溪.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研究[D].上海大學博士論文,2014.

  [4]徐玉娟.藝術類高職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0).

  [5]王煥波.淺談校企合作——“專業工作室”實施規劃方案[G],中國職協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2013.

  [6]山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作出部署[N],中國培訓,2014(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