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最佳化措施論文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最佳化措施論文

  摘要: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相對國外起步較晚,發展歷史比較短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國際接軌,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現狀為出發點,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產生不足的原因,指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最佳化的必要性,嘗試提出最佳化的方案和措施。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生培養;最佳化

  所謂藝術設計主要是指在從事創造活動之前的主觀謀劃過程,始終貫穿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事物的原則,涉及衣食住行等人類的各個領域[1],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功能的完美結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程序中的必然產物。從1980年代起,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中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尤其是室內、服裝、工業設計等諸多領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國的各類大中專學校都開始紛紛成立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教育近幾年發展過快,過猛,必然會出現許多問題。

  一、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及原因

  1、從生源來看

  學藝術設計的學生無外乎兩種來源途徑:一種是從職業中學美術特長班來,學生的文化成績偏低,另一種是為了能考上大學,而選擇學美術的純文/理科生,這種學生專業功底比較差,這兩種現象是被社會所公認的。因此,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生源形勢不容樂觀。

  2、從師資力量來說

  與生源相比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關鍵的因素之一。由於近幾十年藝術設計專業的迅猛發展,許多院校紛紛成立藝術設計專業來迎合市場的需求,有些高校為了增加這個專業,對教師的招聘睜一眼閉一眼,只要是有這方面基礎的,都可以來擔任老師,這就造成了高校老師專業素質不夠好,專業素養不過硬,沒有良好的專業素質也沒有過硬的實踐經驗。

  3、從課程設定來看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高校的課程設定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現在好多高校的課程設定存在很多問題,如課程內容,課程名稱趨於相同;課程與課程之間不是遞進關係,缺乏時序性和內在規律的聯絡,之間鬆散脫節嚴重;課程設定過多過雜,專一性不夠;課程時間設定不合理,重要的課程和不重要的課程設定一樣的時間或是重要的課程時間還短一些;或者是課程跳躍性太大,學生一時接受不了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一來與學校課程管理人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不瞭解有關,二來與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還處於探索階段有關。

  4、從教學方法來看

  藝術設計專業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學科,但我國的教學方法卻只是一味進行理論教學為主,方法比較單一,很少給學生實際操作的課程,有一些操作課程也僅僅是軟體的操作,做出來的產品還是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再者,資訊比較閉塞,缺乏對外交流。學校的.這種封閉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得不到交流的機會,從而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只求“快”但是卻忘了“質”的重要性,綜合上面的種種不足與問題,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要想與國際接軌,進行最佳化是必要的。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最佳化應採取的措施

  1、增強藝術類考生招考的改革制度

  針對我國藝術類考試的特殊性,筆者希望可以透過改變招考模式,來提升生源的質量。比如,在進行專業考試時增加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設計文案等測試,使考生在進入學校後進行設計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文化素質不高的情況,可以嘗試增加錄取分數中文化課所佔的比例,這樣可以有效的杜絕學生文化素養不夠的問題。

  2、加強課程老師的整體素質

  教師的整體素質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1)對於新任教師來說,要想進入教育行業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還要有基本的動手能力,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樣不至於把書本知識只是死板的念出來,比如,國內某大學在2013年的教師招聘中不僅採取了筆試面試的方法,而且加上了軟體繪圖這門考試,這個方法比之前有所升級。2)對於已經在校教學的教師,要提倡骨幹教師個人工作室制度,提倡教師結合實際工程進行教學,同時鼓勵年輕教師出國或到高一級學院深造,進一步提高理論高度,進一步完善創新課程體系的建構[2]。

  3、改進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內容

  科學設定專業課程是重要的一環。針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課程名稱趨於相同;課程與課程之間不是遞進關係,缺乏時序性和內在規律的聯絡;課程設定過多過雜,專一性不夠;課程時間設定不合理,或者是課程跳躍性太大等一系列問題,要將課程按照時序性和課程的內在規律進行排課,還要加強選修課的設定。培養“一專多能”的通用型人才。

  4、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回顧藝術設計教育的昨天,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教學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才會有美好的明天。可以採取以下措施:1)針對我國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的問題,可採取“專業知識+教學工作室機制+校外設計實踐基地”的模式進行教學改革,這樣既有理論知識作支撐,也有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將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到是實踐過程中,解決了學生走出學校後,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困境。2)針對我國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資訊比較閉塞,缺乏對外交流的問題,可以採取多請國內甚至是國外知名設計師進行講座交流的方式解決,如果學校經費有限也可以組織學生去別校參加各種設計講座,比如,可以把講座訊息以班級進行傳達,讓學生可以多些與大師交流的機會。3)針對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來說,可以採用多樣化授課的方式,解放每個學生的藝術個性,培養一批有思考能力;能正確把握自己設計方向的人。在寬鬆的環境下,老師更容易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民主氛圍,以此鼓勵個性發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

  三、總結

  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現階段的發展是空前的,存在的問題也是突出的。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透過改革教育理念、方法、內容真正走出一條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外接軌的教學途徑,從而培養出真正優秀的設計師,以滿足現代化藝術設計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

  作者:趙潔 單位: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黎紅波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科教育.2010,642(2):97-99

  [2]李泉濤,施國盤論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111(5):106-10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