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對策及思考論文

對小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對策及思考論文

  【摘 要】小學生由於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不拘泥於單一的估算策略,從每個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尊重他們的個性特徵,為他們提供廣闊、開放的思維空間,本文筆者就如何小學生培養他們估算能力,談談自己的幾點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培募

  當前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把加強估算作為計算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學生對它的作用和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從而使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經常出現為估算而估算的現象。據調查生活中估算的應用比例遠遠高於精算的比例。因此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在學習、生活中自覺運用估算,是我們進行估算教學的目的。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用多樣的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些個人的認識。

  一、感受估算的價值,讓學生“想”估算

  估算是指學生無須或沒必要進行精確計算和判斷時所採用的大致推測結果方法。它能幫助學生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但長期的機械性的算式訓練,讓學生擅長於精確計算,他們往往會認為估算是多此一舉,因此課堂中經常會出現“先算後估”的反現象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自然難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因此,讓學生體驗到估算的優越性,是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前提。

  1、在解決問題中感受估算價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把估算教學置於問題解決的大背景下,讓學生透過分析、比較、交流、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自覺地感悟有時候並不需要精算,只需要一個大致的結果就能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從唯一的計算策略——精算中“走”出來,去靈活、合理地選擇演算法。如:在教學《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時,我根據學校活動安排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校舉行的“讀好書”活動中,我班有29位同學獲獎,每人獎勵價值8元的書籍一本,250元錢夠買這些書嗎?學生思考後得出兩種計算方法。方法一:20×8=160 9×8=72 160+72=232<250夠了。

  方法二:30×8=240<250夠了。這兩種方法都能說明250元錢夠了,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便?學生異口同聲都喜歡第二種。都認為方法二更簡便。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240元一定夠了之後,再次提問:如果是用方法一來解決,該提什麼樣的問題?學生透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很自然的理解什麼時候該用估算,用估算更簡便。估算的價值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體現。

  2、在計算檢驗中體現估算的作用。新課程書本中出現了很多先估後算或算後用估算檢驗的型別。這些都意味著估算與其他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估算以口算、筆算為基礎,而估算的靈活運用反過來也會促進口算、筆算更準確,二者是辨證的統一體。如比較42×49和31×58的大小,如果去算準確的結果十分麻煩,但如果採用估算就方便多了,42×49—20031×58—180所以42×49> 31×58又如:在教學完乘法估算後,教師出示62×8=400 59×7=600請學生不計算很快地判斷一下這兩題的對錯。學生很自然的運用估算知識判斷出這兩題是錯誤的。62×8—480,把62看作60,少看了2個8是也有480,那準確數應該比480大,400肯定錯了。59×7—420,把59看作60,多看了1個7,答案才420,所以59×7=600肯定錯了。

  二、掌握估算方法,讓學生“會”估算

  估算雖然是一種大致的估計,包含有猜測成分,但並不是憑空猜想,那種沒有根據的臆想亂猜往往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大。從數學意義上來理解,估算是一種有根據的判斷,因此教給學生估算方法是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保障。

  常見的估算方法有:

  1、近似估演算法。根據實際情景把數估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數,透過數字運算來得到一個大致的得數或範圍。如:教學68×8~口時,請學生先說一說估算方法,可能有學生會先把68看作70,再進行估算,大約560。教師對這種估算方法的指導並不能到此為止,還要繼續追問學生,把68看作70,為什麼?怎麼不看作80或60,如果看作80或60,結果會怎麼樣?讓學生明白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數。

  2、參照估演算法。隨著克、千克、米、釐米等計量單位的出現,學生的作業本上也出現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答案。象黑板長4釐米,××同學身高135米等,這些都是常見的生活常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在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嘮叨中,還是有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除了擴大學生的經驗範圍,增加他們的`生活體驗外,教師還可以採用參照估演算法。即給學生一個既熟悉又曾經練過的東西為參照來判斷。如手的一乍大約是10釐米,那麼4釐米大約是多少呢?請學生用手勢比一比,在學生的笑聲中很容易就知道黑板不可能長4釐米。

  三、加強估算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善”估算

  提高估算能力的關鍵是加強學生對估算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課內、課外都能自覺運用估算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實際教學中老師往往加強了估算方法的指導,忽略了估算應用意識的培養。今天學估算,大家都用估算解決所有問題,明天學精算,就把估算扔在一邊。學生為完成老師的任務而估算,完全忽視了彳古算的應用價值,表現出了教學的“狹窄化”。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將估算教學貫穿與小學數學的全過程。要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師首先自己要增強估算意識。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處處要求學生按部就班,不知不覺中淡化了估算應用意識。其次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歷,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開展富有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變估算“可有可無”到“無處不在”,增強他們自覺運用估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之,估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就能成的,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累積的過程。教師要使估算訓練經常化,估算應用習慣化、估算策略合理化,激發學生無限的創意和智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瀋海燕,對小學生估算能力培養的思考[J]

  [2] 唐鳴靜,淺議小學估算教學[J]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