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民族音樂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青少年民族音樂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我國民族音樂種類繁多,地域色彩鮮明,情感內容豐富,體現了各朝各代人民的情感、意志和追求,是富有東方魅力的文化瑰寶。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快速發展,文化消費日漸多樣,多母音樂亦大行其道,民族音樂的光輝難免遭受掩蓋。青少年處於從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發展獨立性的過渡期,引導他們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和思考,認識其獨特性和寶貴性,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族音樂;青少年;保護;傳承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國家。在這片充滿靈性的土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如果從1986年在河南舞陽縣賈湖發現的骨笛的年代開始算起,我國可考的音樂文化大約有8000年的歷史。這長長的音樂文化史恰似一部史志典籍,不僅記載了歷朝歷代乃至遠古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景,成為了歷史變更的寫照,具有重要文獻參考價值,同時也體現了一輩輩華夏子孫的音樂審美和情趣,是富有東方魅力的文化瑰寶。

  一、我國民族音樂的分類和形態特徵

  我國民族音樂種類繁多,地域色彩鮮明,情感內容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收集儲存下來的各族民歌就多達30餘萬首,民間歌舞17636種,還有不計其數的民間器樂曲、說唱曲種、傳統戲曲和民間樂器。由於數量龐大,只能擇而論之。如漢族民歌,另又包含號子、山歌和小調。號子再細化又可以有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船漁號子等等。號子的眾多種類也是由不同勞動方式所決定的。由於歷史背景、地理生態環境、民族語言以及人們所從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民族本身音樂也是多姿多彩,單單漢族民歌與歌舞的“色彩區”就可以劃分為東北色彩區、西北色彩區、江淮色彩區、湘鄂色彩區、西南色彩區、閩粵臺色彩區、江南色彩區七大類。民族音樂內容包羅永珍,有描寫自然景物、記述民間習俗、傳授生產、生活知識、歡慶節日、表達男女愛情及家庭瑣事的作品,有深刻反映封建社會中農民和地主之間尖銳的階級矛盾的作品,還有熱情讚美了勞動人民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嚮往的作品,等等。然而,90後的高中青少年群體絕大多數熱衷於西方流行音樂,對自己傳統的民族音樂卻瞭解泛泛、熱情不高,青少年處於從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發展獨立性的過渡期,引導他們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和思考,認識其獨特性和寶貴性,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開設民族音樂文化課的必要性

  首先,前文當中所提到的我國民族音樂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值得青少年去學習的。青少年從中可以感受音樂的情境美、韻律美、思想美,感受中華民族久遠的燦爛文明、鮮明的時代風貌和鮮活的人文氣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文化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和追求,是民族的“根”。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就是對“根”的保護和澆灌。其次,理解多母音樂文化,需要先從瞭解本民族音樂開始。

  (一)音樂的多樣性是必然的。“世界音樂的多樣性是由音樂的民族性質決定的,也就是說,世界民族的多樣性決定了世界音樂的多樣性。沒有不受民族特質約束的文化,也沒有絕對脫離民族根基的音樂。”對這段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不同地域的人民生產生活的本土性和差異性的客觀存在造成了多母音樂文化的必然性。

  (二)推行多母音樂文化教育的意義。只有理解和尊重多母音樂,才意味著尊重各民族的生活和情感,才有利於社會和諧,也才能促進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展。

  (三)要從瞭解本民族音樂做起。民族音樂是根基,經過數千年的積澱具備了鮮明的民族個性和特徵。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學好民族音樂能讓我們在多母音樂文化的浪潮中站住腳跟,在比較對照中識別和吸收外來音樂文化,幫助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不同的各種音樂文化、音樂行為。

  三、高中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特殊性

  高中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特殊性體現在兩點,包括教育模式和教育物件。學校教育是區別於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概念,是有組織有制度的專門系統的教育。如果說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人的成長的影響多少帶有一點偶然性的話,那麼學校教育則是全面而深刻的。學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有助於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其次,高中教育的物件是青少年群體。青少年時期不僅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期,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發展獨立性的過渡期。個人在兒童期間對事物的觀察帶有隨意、零散、膚淺的特點,想象力缺乏穩定性和合理性,而青少年時期個人則開始有意識地運用多種不同的認知思維策略,從多個角度和觀點看待問題、認識事物,並在現實基礎上進行邏輯思考。尤其重要的一點是,處於社會角色突變期的青少年開始產生社會性自我確定的思考。社會性自我確定包括確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應該發揮的社會作用,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以及與此相應的權力、義務和責任。這種思考最終會促成比較穩定和系統的價值觀念。基於這個道理,教育部門就更有責任和義務在青少年群體中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增進學生審美體驗,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正確觀念及主人翁意識。最後,學習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對青少年本身也是有著獨到的益處的。在中學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教育以民歌教育為主體,輔以器樂曲、戲曲和民間歌舞音樂等。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有助於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培養青少年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鑑賞能力。此外,透過課堂感受、體驗音樂中的民族文化特徵來認識、理解民族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文化習俗的密切關係,這也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音樂文化素養。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快速發展,各種文化與文明互相碰撞融合,越來越多的音樂形式不斷呈現,多母音樂文化大當其道,音樂現象光怪陸離,奪人眼球。與此同時,民族音樂在某些方面的創新和傳承,也存在自己的困境和弊端,有的創新甚至遭來音樂人士和人民群眾的質疑和批駁。這也給熱愛著民族音樂的人們帶來了憂患和思考——中國的民族音樂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民族音樂的道路應該要怎麼走下去。

  參考文獻:

  [1]李野藝.對我國民族音樂現狀的喜與憂[J].戲劇之家,2015(7).

  [2]陳自勤.關於音樂傳承基本方式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