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疫工作風險管理的可行性論文

檢驗檢疫工作風險管理的可行性論文

  【摘要】透過分析現有檢驗檢疫風險管理模式下的問題,對資訊化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進行探討,提出檔案預警、案例預警、自動建議預警、誠信預警、廉政預警、智慧布控、盲查盲驗等七項功能,著力於實現風險管理業務系統智慧化、自動化,並對該方案的預期成效進行進行評價。

  【關鍵詞】風險管理;風險預警;誠信廉政;智慧布控

  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形勢嚴峻,許多國家在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式和檢驗檢疫要求等技術層面實施的保護措施呈現越來越頻繁、技術要求越來越苛刻的趨勢。據調查,2014年,在全國出口企業中,有23.9%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影響,因退貨、銷燬、扣留、取消訂單等直接損失達685億美元,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出口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同時,進口產品發現的質量問題日益增多[1]。檢驗檢疫作為監管部門,亟需智慧化系統構建風險管理措施,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針對性、實時性、可追溯性。

  1現有檢驗檢疫風險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問題

  由於缺乏有效的資訊化解決方案,新業務管理思路的落實存在瓶頸,需要智慧化、自動化的資訊化手段予以支撐。目前,風險分析的意識普遍加強,風險分析在業務工作中的應用逐步深化,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輔助系統,在風險分析以及預警過程中難以有效實現[2],存在諸多不足:

  (1)風險預警資料支撐不足。由於資料過於分散且存在電子版與紙質多種介質,缺乏穩定有效的資料來源為風險分析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參考。

  (2)缺乏量化手段。由於現有資料未能實現資料數字化,進而影響了管控邏輯化及量化,影響了效率及公正。

  (3)風險預警滯後。一方面發現對不合格產品逐級上報,再按程式進行風險預警,存在週期較長的問題,另一方面國外法律法規召回等資訊更新頻繁,外來風險召回或通報案例的產品還是存在滯後現象。

  (4)風險預警缺乏針對性。檢驗檢疫相關工作涉及專業廣泛,商品門類豐富,同時各項法規要求等資訊一般以檔案、通知的方式予以下發,沒有與每一個工作崗位甚至是每一批申報貨物的資訊進行關聯,缺乏針對性,需要檢驗檢疫人員自行手機學習落實相關預警資訊,費時費力,容易掌握不全面,這就需要系統跟崗位跟貨物關聯,篩除大量無關資訊,當崗位或貨物相關時及時提醒,以便及時與當前工作相結合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5)風險預警缺乏智慧化高效反饋機制,規則的調整比較滯後,不及時,亟需搭建智慧預警系統實現實時分析資料,動態調整,高效反饋,把好預警的有效性及實時性。

  (6)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主要靠人工透過建立臺帳記錄、人工核銷等方式進行,費時費力且容易存在人為因素干擾,易存在“打招呼、暗箱操作”甚至“權力倒掛”等可能,且由於施檢人員對要求的解讀不同易造成把關尺度不統一等問題,影響風險布控的客觀性、權威性。

  (7)現有風險管理系統多樣化功能單一,資訊量不全,風險預警應將企業誠信、法律法規檔案要求、檢出結果、廉政等多種風險統一納入管理,使不同個崗位的業務人員執行不同環節的工作任務都能始終保持風險意識。

  2資訊化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探討

  結合以上問題,我們根據近年來業務資訊化建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探討並提出了資訊化智慧風險管理的解決方案,實現與業務資訊化系統的有機融合與互動,風險管理模組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搭建,包括“五大預警、1個布控、盲查盲驗”,即:“檔案預警”、“案例預警”、“自動建議預警”、“誠信預警”、“廉政預警”、“智慧布控”、“盲查盲驗”等七項功能,著力於實現業務系統智慧化、自動化。將檔案要求、典型案例、誠信記錄直接作用到每一批具體的報檢單據,提示風險,減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時對於布控等敏感工作,減少人工操作透明度差、公正性容易受到質疑的問題。

  (1)檔案預警系統將業務相關的檔案、警示通報等,根據具體的內容從HS編碼、輸出國家、出入境類別、收發貨人四個方面建立標籤,並在使用者頁面同時開發預警資訊提醒功能,透過比對系統自動將檔案等要求進行提醒。

  (2)案例預警管理者可以對於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標註並附要求性的說明,案例預警的資訊透過HS編碼、輸出國家、出入境類別、收發貨人四個欄位與申報資訊進行自動關聯比對,對於符合預警條件的申報貨物自動提醒使用者。

  (3)自動建議預警預警系統根據業務系統資料動態情況、檢出率、疫情動態資訊從HS編碼、輸出國家兩個方面掌握檢出率的發展趨勢,對於高風險進行自動提醒,指導使用者前瞻性地開展業務工作,掌握某國家總體貨物質量水平和疫情風險。

  (4)誠信預警從誠信風險預警方面建立機制,記錄每批單證的誠信情況。根據違規次數及情節嚴重程度系統可直接提醒,甚至系統自動或使用者電腦錄入生成黑名單。系統根據規則要求的管控措施在企業申報時形成管控行為,例如加大抽驗比例。

  (5)廉政預警系統根據使用者的行為,根據設定的風險因素,從每天流轉的大量資料中,將相符的風險行為進行集中提醒與公示,為執法過程監督提供線索。

  (6)智慧布控當需要對商品進行抽批、留驗等布控措施時,我們可以先定義風險點,分析出風險因素,如HS編碼、輸出國家、出入境類別、收發貨人等,對各風險因子的邏輯關係、量化數值、加權因子進行定義[3]。透過綜合風險分析,從上述因子出發形成量化的可執行的智慧布控措施並開發相應的資訊化程式,在需要布控的環節,自動執行布控措施,針對每批貨物的具體申報資訊現場組織規則按邏輯運算,形成該批商品的最終風險係數[4],並透過相應介面展示給使用者,精細、智慧化布控。

  (7)盲查盲驗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打招呼”、“暗箱操作”等對執法公正性的干擾,可在風險管控資訊化系統中,透過“盲查盲驗”規避隱藏蜜柑資訊,來控制廉政風險。黃島局在“雲平臺”專案中率先提出這一思路:將一批貨的部分敏感報檢資訊及報檢號隱藏,透過系統生成新報檢號,僅在系統內將新報檢號與原報檢號相關聯,隨機進行拆分,由不同的人去查驗;科長不能進行定向分單;科員施檢的時候不知道報檢號、收貨人、發貨人等敏感資訊;施檢完畢前,貨主、科長、施檢人員都不能知道具體施檢人員;任務分配與查驗場地查驗準備緊密銜接。

  3資訊化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成效預期

  以上資訊化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可為風險管理提供智慧化、自動化的有效支撐,有效解決風險管理思路的落實存在瓶頸的問題,該智慧化風險預警系統投入使用可以預期有以下方面成效:

  (1)系統透過介質上傳檔案、典型案例、日常業務流的'動態走勢可實現資料量化。

  (2)綜合智慧系統的自動運算執行,大大提高了風險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風險管理的時效性。

  (3)透過智慧化系統可改善上報程式多,進行風險管理不及時的問題。另一方面國外法律法規召回等資訊更新、外來風險召回或通報案例的也能得到有效推送、提醒。

  (4)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商品推送有效預警資訊篩除無關資訊,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避免了無效資訊,便於集中高效處理當前業務工作,使業務流程更加順暢。

  (5)風險預警可實現智慧化高效反饋機制,透過智慧化系統加實現與業務系統的互動,及動態調整,大大提高預警的時效性、前瞻性。

  (6)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直接、準確。風險管理系統經風險評估後直接輸出結果,這種“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可讓工作變得更加規範和簡單,檢驗人員在檢驗監管中“自由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監管有效性得到加強,系統在業務模式創新的同時對廉政風險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可做到尺度統一、資訊透明、監管高效[5]。

  (7)可實現智慧自動布控。根據HS編碼、輸出國家、出入境類別、收發貨人等因素在需要布控的環節,自動執行布控措施。

  (8)風險管理智慧系統將企業誠信、法律法規檔案要求、檢出結果、廉政等多種風險統一納入管理,強化了痕跡管理,透過該系統的每個報檢批的檢驗檢疫結果包括抽檢比例、判定結果都會留下痕跡,記錄在資料庫中且不能更改,而且系統可實時查詢某一批單證記錄從而全面掌握一線監管人員的實際操作情況。由於資訊的透明性,可追溯性,規則的統一性,可實現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同時將企業誠信納入管理,有利於實現“內廉外誠”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編者.打破貿易壁壘發展綠色產業[N].中華合作時報,2015年1月30日,A6版.

  [2]李宗,華菊.淺議檢驗檢疫風險與防範管理[J].江南論壇,2012(3):54-55.

  [3]段文仲.模糊綜合評價在檢驗檢疫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檢驗檢疫科學,2006,16(1):16-18.

  [4]閆華紅,董旭.企業資訊化風險的識別與評估[J].中國科技論壇,2013(6):70-80.

  [5]陳孟裕.用業務管理系統防控廉政風險大有可為[J].中國檢驗檢疫,2013(7):17-1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