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幼兒園班級管理論文

新理念下的幼兒園班級管理論文

  摘要:21世紀是個嶄新、佈滿挑戰的時代,各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如同縷縷清風一般撲面而來,新的課程理念衝擊著教師已有的教育觀念。幼兒園課程也進行著一場根本性的變革,作為在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我們在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探討下,已逐步理解和領會新課程理念蘊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並嘗試著在實踐活動中應用,為推進教育改革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害詞:新課程、班級治理、幼兒個性發展21世紀是個嶄新、佈滿挑戰的時代,各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如同縷縷清風一般撲面而來,新的課程理念衝擊著教師已有的教育觀念。幼兒園課程也進行著一場根本性的變革,xxxx年9月頒佈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理解和領會新課程蘊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成為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點任務之一。那麼,新課程理念蘊涵著哪些新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我們應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班級治理呢?

  一、新課程理念的內涵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於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要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慧的發展創造機會;要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為所有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團體、個人展示幼兒素質教育的方向和途徑。調整和改變當前學前教育課程過於強調學科要求、缺少整合、教師中心的傾向,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與教育個別化的時代要求,構建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學前教育機構根據兒童自身發展需要和社會需要,使其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兒童的發展是在適宜的環境中,以主動、積極、內涵豐富的活動為基礎,教師必須根據兒童愛好和發展特點實施教育。

  (一)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是班級治理的重點問題

  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生來就具有人的尊嚴和價值,每個幼兒又各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是發展著的,能動的個體。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多角度地去評價每一位幼兒。個性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個人品格,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之處。良好的個性意識和個性特徵強烈地影響個人創造力的發展,是人才成功的要害素質之一。人與人由於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在體質、氣質、性格和個人愛好等方面會有一定差異,這些差異造就了人們的不同個性,也使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個人的獨創性正是在這種各自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基礎之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差異性與多樣性乃是創造思維生成、發展所必須的環境和土壤。沒有不同觀念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思想,發展也就將趨於停滯。正如同一種元素不能合成新的化合物一樣,同一種思想也難以碰撞出聰明的火花,一個佈滿差異的多樣化社會才更加具有活力。今天,我們的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發明和新的思想觀念。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比較重視對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行為準則和集體意識的宣傳和培養,卻相對忽視了個體意志品質和獨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質非凡是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方面的意義與作用。我們固然需要統一意志和良好的秩序,但我們也不應忘記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集體創造力始終是個體創造力的有機組合,是個人能動性的綜合反映。長期整潔劃一的同化性練習,會嚴重束縛人的個性發展,扼殺個人獨創性,其結果也會削弱了集體的生氣與省略。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治理中,應該加強對個性化的教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各種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另外,幼兒的個性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這就需要每個教師有教書之熱情和育人之愛心,有耐心,有奉獻精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二)注重多元智慧理論在班級治理中的運用

  在人們強調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中,由美國哈佛大學霍德華?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慧”在我國幼教領域掀起了浪潮。“多元智慧”理論出臺已四年多,現在,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為,人們發現“多元智慧”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儘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世紀人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霍德華?加德納強調:實踐證實,每種智慧在人類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八種以上智力潛能,每個人都有能力改進且擴充套件自己的智慧,每個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並有獨特的智慧組合。兒童是與成人相互平等的主體,是有著很大自我發展潛力的個體,必須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愛好和目標,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加德納)。由於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的差異、遺傳素質的不同,以及兒童主觀心理活動不同,各有具體的特點,表現出千差萬別的個性:有文靜、有好動;有反應靈敏,有遲緩……就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兒童,我們應視差異為正常,不能以年齡或班級為標準來武斷地劃一,應在充分尊重兒童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同一個班上的孩子,有的動手能力強,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則能說會道。於是,我們便利用孩子們的優點因材施教,發揮他們的特長,這樣做很好,但是,發揮孩子們的特長僅僅完成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應當是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發展他們並不擅長的那些方面。基於我們幼兒園“多元化的武術促進幼兒多元智慧的發展”的總課題,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滲透武術的教學。在武術體訓活動中,我們可以從孩子們模擬的動作中看到有的孩子身體素質很好,“睡下起腰”、“跪下腰”等難度較大的動作難不倒他們,如張嘉妮、徐佳怡,但是,有的孩子的身體素質就不夠好,如楊昊雋、邵家樂,他們在武術體訓時,就感覺很吃力,有的孩子則乘機渾水摸魚。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不是選擇放棄,而是不斷地以各種方法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慢慢地克服困難。趙宇川的韌帶較緊,再加上他的膽子小,在剛嘗試劈叉等動作時,總是說“不行!”老師幫他,他的身體總是保持緊張狀態。於是,我們給予個別指導,並在練習中不斷肯定孩子的進步,同時,還請家長予以配合,在家給孩子創設一定的機會,也引導他們練練。漸漸地,孩子有進步了,他們在自己的本領模擬得有些象時,便會興奮地叫我們去欣賞。現在,即使身體素質不夠好的孩子,有的基本動作也學會了,在這期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關注了個性教育,也就關注了每位幼兒,這樣,每一個孩子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二、新課程理念對幼兒班級治理的新要求的同時,也對新時期的幼兒班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課程理念的班級治理要勇於創新

  幼兒園教育的物件是一群3--6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治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教師的關注點更在於幼兒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專案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展。而現在的班級治理,提倡的是民主治理,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教師意識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展。我們班有個孩子叫蔣祝君,平時小椅子上坐不住,學本領時也是一種無所謂的樣子,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個並不出眾的孩子。可是在英語愛好班時,我們卻發現,這個孩子對學英語的愛好卻很高漲。於是,我們就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不斷去肯定、鼓勵、引導她。後來,孩子不但參加愛好班更投入,而且有時還做起了“小老師”呢,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當然,我們還可以逐漸把孩子的愛好點轉移到其他的方面上,讓她各方面都有進步。

  (二)新課程理念在班級治理中的理解與把握

  新課程試行已有幾年了,在日常的教育、治理中,我們也體驗、感慨到了其蘊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的重要性與適應性,但是,我覺得,我們應不時地去進一步理解、領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3--6歲的、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孩子。我們應該把理論與實際相聯絡起來分析與思考,假如,只擁有理論而缺少實際,則只是空想;而只有實際,缺少理論則如同一艘失舵的船,會迷失方向。因此,我們在班級治理時應該把新課程理念與實際想結合,這樣才能使班級治理更好開展、使孩子更好地得到發展,理論更深刻。

  (三)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提高班級治理的要害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治理。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治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把握孩子發展的腳步。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適應這千變萬化的時代潮流呢?首先,治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終身學習系統的構建、完善。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說過:“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因此,新形勢下治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確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想讓孩子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勤於向書本學習、勤於向孩子學習、勤於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平時,我儘可能地抓住機會去“充電”:通過幾年的業餘時間,我學習了資訊科技、大專和大本等,並紛紛都拿到了證書;園領導抓住一切機會組織我們理論聯絡實際學習新課程,還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豐富我們的知識經驗、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其次,治理者要善於觀察,向經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天天呈現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於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碰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最後,治理者要善於總結,從反思中提升。在熟悉、觀念調整之後,治理行為過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綱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麼樣?”“班級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師提升自己的要害,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教師就會逐漸地充實和能幹起來。

  三、實施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的幼兒園班級治理

  (一)師生共同建立寬鬆、愉悅的家庭式氛圍是班級治理的前提

  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環境,因此,我覺得幼兒園的班級治理首先應該注重這種氛圍的創設。我們知道,小年齡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這就更要求我們營造與家庭相似的寬鬆、安全、溫馨的物質、心理環境,以便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自由、快樂的發展。平時除了提供輕便、方便、柔性的生活設施,便於兒童休息和隨意活動外,我著重創設心理環境,和他們近距離地接觸,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孩子們呢會很快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抱抱你的身體、摸摸你的衣服、牽牽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這些動作都是他們表達對你的接受。除了動作,他們還從語言上來表達對你的認同“老師,我給你買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師,我帶你去吃麥當勞”。雖然他們的承諾遙遙無期,但是,在我看來卻無比激動,這是我們共同建立的'寬鬆、愉悅的氛圍的作用,是班級治理的前提。除了心理環境外,物質環境當然也很重要。陳鶴琴先生指出:“透過兒童的思想和雙手佈置的環境,可使他們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也更加愛護。”因此,在創設物質環境時我讓孩子積極參與,每個區角擺放些什麼?怎樣擺?牆面如何佈置?都讓孩子共同商量,共同製作,共同擺放。雖然,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比教師本人獨立完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來說,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愛好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於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的教育。

  (二)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治理行為是班級治理有效方法

  面隊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身份。英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等。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

  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則只是從中擷取幼兒愛好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等,再次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預備教具原是教師的工作,可現在,為了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能動性,我們發動孩子採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資料,然後在教學活動中和孩子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探索式教學打破教師中心的傾向,讓孩子帶著問題、懸念採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體現對孩子的信任。這種信任建立在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定位在現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內,能激起孩子學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探索活動中佈滿自信,調動已有的知識能力積累去尋找獲得新的知識,此間家長資源也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2、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二期課改以幼兒發展為本,它非凡關注幼兒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倡導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索、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活動空間。現在孩子的學習探索活動已從課堂拓展到了家庭、社群、社會。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生活遊戲化的教學活動中自由安閒地表達表現,在生活遊戲活動中輕鬆自然地學習。孩子從平面的相對單調的課堂,走向立體的豐富、廣闊的多元環境,從與學習環境單項的或多向接觸,部分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到與學習環境放射型接觸,所有器官參與活動。他們感受到的資訊量大了,資訊的內容廣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們對世界多縱的探索的需要。教師在期間主要是“引”,但是“引”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把“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幼兒學習的參與者新課程理念強調孩子的主體性。

  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願望、要求愛好和愛好。我們要學會洞察他們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與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批評,要尊重他們。然而“要尊重孩子”這句話經常掛在我們的嘴邊,但有時我們卻沒能很好地做到。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做花,當我在講解示範是時,發現張嘉妮好幾次想站起來,並且不時地看我的腳,我走過去,摸摸她的小腦袋,想提醒她一下,可是她卻說“老師。。。。。。”“別說,好好聽。”沒等她說完,我打斷了她的話,張嘉妮不說話低下了頭。小朋友們開始自己動手做花了,可是嘉妮卻還坐著不動,於是我走上去,彎下了腰問“嘉妮怎麼還不做?我拿走了!”看我想真的要拿走,嘉妮哭起來並搖搖頭。看到孩子哭了,我又問“剛才你在做什麼?”她邊哭邊說“我看見老師的腳底下有一張紙”。我一看,真的,不知什麼時候腳底粘到了一張紙,原來剛才孩子想告訴我這件事,可是我卻沒有給她機會,沒有問清楚,就批評她。想到這,我放下手工紙,對孩子說“對不起!剛才老師不對,現在我們一起來做紅花送給媽媽爸爸,好嗎?”孩子爽快地答應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我們在心裡應先問問自己“這樣做行不行”?現在,我們開展的是主題式活動,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把幼兒當成學習夥伴,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活動,瞭解幼兒的需要,傾聽他們的需要,進行探討、互相交流。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創設引起他們感知、探索學習的環境,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愛好、能力特點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已從分科式向整合型過度,從原先單科、無可選擇內容方式的集中教學,到多學科有機融合,其中,個性化的佈置深得孩子喜愛。

  另外。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教師將選擇與操作的權利完全交給了孩子,他們不僅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活動內容,還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選擇活動方式,在一個多縱的自由選擇的環境中,孩子們自由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他們在自由選擇中漸漸熟悉了四周世界,熟悉了自己,也真正喚醒了他們內心深處探索世界的愛好。在此,教師參與的行為方式主要是:傾聽、觀察、交流。教師傾聽幼兒的心聲,是尊重幼兒的表現;教師觀察幼兒,可以適當地調整內容、計劃,照顧個別、發現“火花”;教師與幼兒交流,既有認知上的更有情感上的,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對於小年齡的幼兒來說,表情、動作更能使他們縮近與教師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把你當成他們的朋友。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變化顯而易見,他們更開朗、自信、敢想敢做、富有想象、對學習及新奇的事物佈滿探索慾望,這不僅有利於孩子今天的成長,也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更有利於我們開展班級治理。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治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從此可以看到,幼兒園的班級治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援和參與的。於是,我們在日常的治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治理。

  1、明確家園結合與班級治理的關係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熟悉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我們覺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配合的。在幼兒園的班級治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徵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例如,在xxxx年度的第二學期,我園開展了“藝術月”活動,其中有一個內容是“巧手繪中華”,為了更好體現我班的實力,我們把家長召集起來,大家共同商討對策,家長們紛紛反映用各種形式來展現,有的說“畫”、有的說“折”、有的說“用布做”……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由於家長參與的面廣、展現的作品表現形式多樣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們大家為此而歡呼雀躍。由此看出幼兒園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配合。根據以上情況,我們確定了在班級治理中家園結合的目的: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治理的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家園合作形式的多樣性有利於班級治理的開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瞭解到:許多家長都認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為了保證班級治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們在學期初開展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了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治理得更好。

  為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開展了親子活動等。

  在“家長園地”中我們根據班級情況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欄內提出家園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兒的表現,許多家長對此很關注,使得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其作用。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在家園雙方隨時互通訊息、交流看法上,全面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提高班級治理質量。新課程如同一盞指路明燈,它使我更清楚地看到:幼兒園班級治理是一項艱鉅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憑藉各方面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時地探索幼兒園班級治理的新思路,那麼我們就會更好地適應這個新形勢的。

最近訪問